- 無人車狂奔背后的商業雙面鏡
- 2025年09月26日來源:北京商報
提要:無人車行業正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9月25日,記者從多位無人車從業者處獲悉,無人車誕生之初是為了滿足快遞行業需求,但如今的使用場景正“墻外開花”,預計明年即時物流與行業城配的無人車銷量增幅突破50%。市面上運行的無人車大多來自新石器、九識智能等企業,這些企業不僅向美團、滴滴、快遞企業輸送無人車,還瞄準了醫藥、零配件、紡織行業的城市配送場景。
無人車行業正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9月25日,北京商報記者從多位無人車從業者處獲悉,無人車誕生之初是為了滿足快遞行業需求,但如今的使用場景正“墻外開花”,預計明年即時物流與行業城配的無人車銷量增幅突破50%。市面上運行的無人車大多來自新石器、九識智能等企業,這些企業不僅向美團、滴滴、快遞企業輸送無人車,還瞄準了醫藥、零配件、紡織行業的城市配送場景。
快遞員每日在網點與驛站間奔波四趟,大促期間在路上的耗時更達三四個小時。無人車“上崗”后,以160公里超長續航能力近乎全天候運行,能讓快遞員專注派件,2輛無人車可替換1輛小型廂式貨車,其運營成本直接降低30%。當下,無人車從過去的封閉式場景逐步向開放道路拓展。然而,每進入新國家、新城市,由于政策法規、信息安全、數據模型等差異性,企業始終面臨本地化挑戰,每一次拓新都如同“重新創業”。與此同時,無人車還要邁出關鍵一步:實現穩定盈利。

月銷激增10倍
無人車商業化進展迎來拐點。“今年上半年,不少無人車企業對地圖數據非常關注,這使得很多同行都著力于服務自動駕駛方面的應用。”李銘(化名)是一位地圖服務商的業務人員,他的公司為政府、運營商和無人車企業提供路權評估、車輛動態調控和地圖導航。今年1月,李銘的公司開始切入無人物流領域。
“今年初大概月銷兩三百臺,現在月銷已接近2000臺。”新石器無人車創始人兼CEO余恩源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的數據也印證了這一變化。在他的規劃里,今年最后一個季度,新石器會保持每個月2000臺以上的產能和銷量,今年的交付量很有可能會突破1.5萬臺。
無獨有偶,今年9月,九識智能聯合創始人莊立對外披露,截至今年8月,九識智能已在國內300多座城市運營超7000臺無人車,累計運營里程超3300萬公里,在手訂單超1萬臺。“無人物流車行業爆發的臨界點是1萬臺運營規模。”
據了解,當前企業打造的無人車產品,主要服務于快遞行業,包括“最后一公里”末端配送,以及網點至快遞驛站的運輸環節等。例如新石器的無人配送車X6能承擔中轉場站、網點到驛站約50公里的接駁運輸,單車單次可運輸800—1000票;菜鳥自研的無人車貨箱容量為5立方米,最大載重750公斤,可裝載約600件包裹。
從試點結果來看,無人車的確能帶來一定的提效效果。去年4月,極兔在南京、蘇州、揚州、南通、連云港等多個江蘇省內區域覆蓋無人快遞車。以南京江寧高新大學城網點為例,快遞員每天在網點到驛站之間至少需要來回奔波4趟,大促期間,更是需要在路上耗時3—4小時。無人車“上崗”后,不僅能實現160公里超長續航,而且幾乎能全天候運營,快遞員能將精力花在派件上,派送效率相較之前提升約三成。
菜鳥的物流無人車也已在杭州、合肥等地開展開放道路無人車配送試點運營,將快遞從快遞網點運輸至菜鳥驛站。從目前運營較為成熟的試點情況看,部署30輛無人配送車,單車每日從快遞網點向驛站運輸派送快件1500件,從驛站向網點運輸攬收快件500件。根據運輸量測算,2輛無人車可替換1輛小型廂式貨車(車長4.2米),運營成本可降低30%。
近年來,各大快遞頭部企業進一步推進運輸場景自動化進程,從九識智能、新石器、菜鳥等企業采購無人車。據了解,圓通全網已有超過170家加盟商使用超500輛無人車,極兔全網也投入無人車900輛。順豐、中國郵政和申通則將無人車擴容至上千臺。例如,申通將在今年投入2000臺無人車,中國郵政今年計劃的采購總量更是達7000臺。
拓展增量空間
快遞企業是無人車企業的大客戶。據余恩源回憶,今年初,無人車均是銷往快遞行業,但到今年9月,來自快遞企業的無人車銷量占比為70%—80%,其余則來自其他場景。
“新增的需求來自兩大場景:類似于滴滴貨運的即時物流場景,以及醫藥、零配件、紡織行業的城市配送場景,這些需求的增速已經超過快遞行業。”余恩源預計,即時物流和城市配送的無人車銷量增速在明年可能會超過50%。
為了能滿足更多客戶需求,無人車企業也開發出不同貨廂容積、運行時速和載重的無人車產品。例如,九識智能的L5中型對開門廂式車,載重能達1800公斤,可應用于商超、酒店等場景。而新石器的無人零售車可用于機場、園區、景區等場景,車內溫度能從環溫降至零下22℃。
李銘認為,無人車從過去的封閉式場景逐步向開放道路拓展,得益于各地政府對無人車行業的接納度上升,更多的城市愿意嘗試開放路權,為無人車試水提供條件。“無人車在低線城市包括鄉鎮的應用比較多,畢竟人口密度和道路復雜度沒有那么高,而一線城市會更為謹慎一些。”
今年7月,新石器與滴滴旗下的滴滴送貨合作。“目前合作的無人車超過800臺。”但余恩源也認為,即時物流場景對企業技術要求更高,“一個快遞網點規劃20條無人配送的路線,一年之內夠用。但對于一個即時物流的商戶來講,他的路線需求是無限的,隨時會調度新路線。對于技術、運營、安全都帶來了巨大挑戰”。
要想滿足各種場景的需求,無人車必須從技術、運維、路權等各個層面綜合考慮,不斷優化解決方案。當企業向海外進一步拓展時,這些難題也會再次襲來。新石器已經在海外打磨六年,本地化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一方面,企業需要與當地政府溝通,推動當地建立關于無人車、無人配送的法律法規。另一方面,高科技公司需要滿足其他國家包括數據安全等需求,建立本地化的數據模型等,在余恩源眼中,這些挑戰“讓公司像再重新創業一次一樣”。
盈利依賴資本
今年,無人車賽道獲得大量資本的關注。在2月,新石器獲得超10億元C+輪融資;4月,九識智能完成近3億美元B輪融資,投資方包括美團、深創投等;8月,白犀牛B輪融資總額累計近5億元,老股東順豐、線性資本繼續跟進。另一邊,政策持續釋放利好,今年5月,商務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的《加快數智供應鏈發展專項行動計劃》提出,推廣無人配送車等設施設備。
數十億元資金涌入無人車賽道,也加劇玩家間的競爭。今年,無人車的售價再次降低,九識智能推出的E6車型裸車價格為1.98萬元,菜鳥的新款無人車疊加優惠后,僅售1.68萬元。盡管企業在價格上招攬客戶,但目前市面上不少無人車玩家依然在摸索盈利的路徑。天眼查顯示,九識智能的融資輪次已達4次,新石器則達到7次。
但市場需求激增無疑是一劑“強心針”。余恩源表示,不算海外,預計明年有4萬—5萬臺的需求,當前桐廬等工廠都在準備提升產能。
當無人車業務規模擴大,部分企業為了降低地圖數據采集和制作成本,會尋找合適的地圖服務商,由此也推動了李銘這類公司的業務增長。據他介紹,當前平臺的地圖調控能力已經能實現秒級的同步,“例如有突發路況,或是復雜場景的大路口、環島隧道等,能為無人車提供更多指引”。
余恩源認為,無人車真正的商業模式不在于賣車,而在于提供運力服務。誰能夠給客戶提供體驗最好、成本最低的運營服務,誰才能夠贏得客戶。他進一步指出,無人車的商業模式已經邁過了銷售商用車的階段,能不能通過最好的服務幫助客戶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才是關鍵。
“從經營方面來講,現金流在最后幾個月轉正,這是我們的經營目標。”余恩源表示,新石器已實現單月盈利。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