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汽車>正文內容
          • 雷軍赴一汽洽談 三大迷團待解
          • 2021年09月14日來源:證券日報

          提要:近期,有消息稱,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到中國一汽集團就合作事宜進行深度對接洽談。

          自從雷軍宣布造車以來,小米汽車的一舉一動都引發市場關注。

          近期,有消息稱,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到中國一汽集團就合作事宜進行深度對接洽談。

          這一消息引發了市場對小米汽車將與一汽合作的猜想。事實上,今年以來,已有多個關于小米汽車與武漢、合肥、北京等多地進行洽談的傳聞,小米汽車最終花落誰家無疑是當前市場最關注的問題之一。

          與一汽合作?

          雷軍表示,一定搶抓汽車產業與消費電子深度融合的有利契機,充分發揮自身科技創新和生態整合優勢,主動加強與吉林汽車企業對接合作,更好地夯實汽車生產基礎,努力打造高品質汽車產品。

          “吉林省對小米汽車非常重視。”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吉林省有一汽集團,如果小米汽車能落戶吉林,能為當地帶去投資,更重要的是能帶去汽車相關產業鏈和智能汽車方面的人才,可能承擔著振興東北汽車工業的厚望。

          在汽車行業分析師、北方工業大學產業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翔看來,近段時間小米頻頻在跟各地政府洽談,主要是在比較各地的優惠政策哪個力度更大、更適合其自身的發展,還要考慮當地的產業鏈、產業環境等,以此選擇最終落地何處。“這很正常,現在的車企,包括特斯拉、蔚來等以前都是這樣的,跟很多地方政府洽談,最后選擇最適合其自身發展的地方落地。同樣,小米能不能跟一汽深度合作目前還不確定。”張翔對記者表示,“所以一汽非常迫切地想要找一家造車新勢力合作。總體來說,小米和一汽的合作,雙方互補性比較強,可以達到1+1大于2的效果。”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小米造車更多會從商業層面考慮,東北的汽車產業鏈不夠,尤其是智能汽車方面,物流方面也沒有優勢,小米最終能否與一汽達成合作,仍然具有不確定性。

          花落誰家?

          今年3月底,雷軍在宣布造車的演講中表示,未來十年小米將投入100億美元造車,首期投資為100億元,而自己將親自帶隊,押上人生全部的聲譽,為小米汽車而戰。

          9月1日上午,小米集團通過官方微博賬號“小米公司發言人”宣布,小米汽車有限公司完成了工商注冊,注冊資本為100億元,公司法定代表人為雷軍。天眼查App顯示,小米汽車有限公司注冊地址是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

          此前,小米造車動作頻頻。7月28日,雷軍在微博為小米汽車的自動駕駛部門招聘人才。8月25日,在小米集團第二季度財報媒體電話會上,小米集團總裁王翔表示,自啟動造車后深感汽車業內人士對小米的厚愛,已收到了超過2萬份簡歷。據了解,小米汽車團隊已精挑細選,組成了約300人的團隊。小米汽車方面透露,目前團隊還在急速擴張。

          據記者了解,自宣布造車至正式注冊公司的5個月間,小米汽車團隊進行了大量的用戶調研和產業鏈考察,調研訪談2000多次,拜訪并深度溝通交流了10多家業內同行和幾十家產業合作伙伴,同時緊鑼密鼓地推進汽車的產品定義和團隊搭建。

          此外,小米集團還在8月25日發布公告,收購了自動駕駛技術公司深動科技(DEEPMOTION TECH)。這表明小米開始重點充實汽車相關技術和人員的力量。

          而此前,也有多地向小米汽車拋出了“橄欖枝”。據媒體報道,武漢市經濟開發區稱經開區已經第一時間成立工作專班,將主動、熱情對接小米,充分展示區內優質汽車生態圈和優越營商環境,爭取合作可能性。此前亦有傳聞稱,安徽省國資委正在和小米汽車接觸,有意將小米汽車引入合肥。

          代工還是自建工廠?

          “小米造車本質上是找一家車企合作,如果自己從頭開始造車會比較困難,需要的周期很長。”張翔對記者表示,小米造車要掌握核心資源,參與利潤高的一些環節,就像蘋果造手機一樣。

          此外,小米造車是希望新車能盡快上市交付,因為現在國家對新能源汽車,包括智能汽車的政策窗口期不會很長。所以小米造車要快,要達到這個目標最好的方式是找一家車企合作,所以小米現在頻頻在跟武漢、北京、吉林等地洽談。

          而在前述業內人士看來,小米與各大車企洽談的應該是合作建廠。“不同于造手機,汽車產業鏈更復雜,代工不好管控,超過10萬輛基本就是一個工廠的產能,大規模代工并不現實。對于小米來說,選擇與車企合作或收購,主要可能是為了解決資質問題,盡快實現投產。”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齊蒙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