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科技>正文內容
          • 雷軍:一個人可能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遠
          • 2021年07月13日來源:新浪財經

          提要:在員工激勵方面,雷軍相當“厚道”,不是在慷慨“派錢”,就是在慷慨“派錢”的路上。

          在員工激勵方面,雷軍相當“厚道”,不是在慷慨“派錢”,就是在慷慨“派錢”的路上。

          一周之內,雷軍連續兩次大手筆‘派錢’,共派出?18988?萬股小米股票,相當于?54?億港元,約合?45.12?億人民幣。

          第一次大手筆派錢是?7?月?2?日,小米集團宣布將向?3904?名員工授予總計?70231664?股股票。按小米股票當天收盤價計算,這筆激勵總價值約合?15.3?億元人民幣,人均約?39?萬人民幣。

          最引人注目的是,這次小米股權激勵中,有一個特別的人才激勵項目,即‘青年工程師激勵計劃’。這是由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親自牽頭成立的。

          首批‘青年工程師激勵計劃’共?700?名優秀青年工程師入選,其中年紀最小的入選員工僅有?24?歲,他們一共將獲得總計?1604.2?萬股的股票,人均約?50?萬元人民幣。

          小米股權激勵的事情還沒下熱搜,雷軍又宣布了一項更加讓人‘眼紅’的股權激勵計劃。

          7?月?6?日,雷軍宣布‘第二筆’股權激勵計劃,向技術專家、新十年創業者計劃首批入選者、中高層管理者等?122?人,獎勵?119650000?股小米股票,按當天收盤價計算約為?29.82?億,人均約?2440?多萬元人民幣。

          這次股權激勵計劃透露雷軍對待人才的態度:在小米看來,技術人才不分男女,不分年齡,只有一個評判標準,那就是技術實力。只要是人才,在小米就永遠不會被埋沒,都會實現價值,同時得到應有的回報。

          小米的大方是眾所周知的。據統計,小米自上市以來,已發布?12?次股權激勵計劃。其中,2019?年有?4?次,2020?年有?5?次,今年來已有?3?次。

          1

          雷軍對技術‘情有獨鐘’

          縱觀中國互聯網圈,像雷軍這樣對員工如此慷慨的企業家不算多,也只有極少人能夠像雷軍這樣對技術‘情有獨鐘’。

          雷軍自己就是武漢大學計算機系的學霸,僅用了兩年時間就修完了所有學分,甚至完成了大學的畢業設計。畢業之后,雷軍又做了?10?年的碼農,技術實力極其卓越,以至于江湖至今都流傳著雷軍當年的‘天才代碼’。

          這種從業經歷,讓雷軍深刻體會到技術的魅力和潛能,所以剛開始創業的時候,小米其實就是一個研發團隊,創始人團隊全部有技術背景,前?100?號員工幾乎全是技術人員。

          從剛開始創業,到創業成功后,雷軍都極其重視技術,重視工程師的作用,所以才會連續重金獎勵工程師人才。

          雷軍重金獎勵工程師人才,還有一個極其重要的大背景:中國進入工程師紅利時代,工程師數量和質量將成為未來企業競爭成敗的關鍵。

          據教育部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普通高校?2688?所;在校大學生的數量在?2500?萬以上;2018?年大學生畢業人數?834?萬;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為?1.19?億人。另據中國科協數據顯示,中國目前擁有約?4200?萬工程師人才。

          隨著知識產權保護加強,越來越多的探索前沿科技,以及我國對新興產業政策的支持,中國工程師資源的使用效率會大大提升,工程師也會越來越搶手。

          每一個細分領域,未來都擁有無限的市場空間,形成數十萬億級別的市場規模。對企業來說,就是潛在的收入和利潤。

          面對潛在的市場空間,中國的企業家要怎么做?搶奪工程師資源。

          關鍵問題是,怎么搶人才呢?看一下雷軍是怎么做的。

          2017?年?5?月?3?日,在武漢的一次公開演講中,雷軍曾經談到搶奪工程師資源的故事。在小米創立初期,規模小,甚至連產品都沒有的時候,雷軍在最開始的半年將?80%?的時間都用在找人上。

          有一段時間,雷軍像一個電話推銷員一樣,每天?12?小時都在找合適的工程師。當初為找到一個硬件工程師,雷軍打了?90?多個電話,而為了說服一個硬件工程師加盟小米,雷軍與他連續談了?10?個小時。

          在員工招聘上,小米的想法是,要用最好的人,因為研發本身是很有創造性的,如果人不放松,或不夠聰明,都很難做得好。一個好的工程師不是頂?10?個,是頂?100?個。

          在尋找工程師人才方面,雷軍非常有誠意,跟合伙人和核心工程師一進來就講清楚,給了足夠的利益上的保證、授權和尊重,不像有的互聯網公司一樣,只說有期權,都是到了臨近上市的時候,才說期權是多少。

          所以在股權激勵計劃之后,雷軍發微博表達了一個觀點:‘一個人可能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遠’。人才是小米新十年騰飛的基石。

          提煉一下就是,在新時代搶占工程師資源,首先要拋棄人口紅利時代的模式。

          人口紅利時代,最廉價的就是勞動力。由于工資低廉,且數量眾多,企業不用考慮員工的忠誠度,也不用考慮員工和企業長期目標是否一致,所以就拼命地‘壓榨’員工,目的就是通過犧牲員工的利益,來獲得企業發展的競爭優勢。

          在工程師紅利時代,工程師的遷徙范圍遠比農民工大,而且信息不對稱性也大大降低。如果企業還想以低成本來對待工程師,那么工程師一定會有更好的選擇,甚至可能會選擇出國尋求更好的工作機會。現在美國、日本,甚至歐洲國家,都在覬覦中國龐大的工程師資源,中國每年也有非常多的工程師選擇海外務工。

          所以,在工程師紅利時代,企業家要想方設法讓工程師一起分享公司發展成果。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用股權和激勵來吸引更多的工程師人才。

          這就是自創立小米以來,雷軍不斷地宣布股權激勵計劃,尤其重視工程師的深層次原因。

          2

          技術立業給小米帶來什么?

          技術立業是流淌在小米血液里的重要東西,小米一系列的行動都在不斷地表達這個觀點。

          上市前三年,小米研發投入就已經高達?111?億元。2018?年全年研發投入?58?億,2019?年研發投入?70?億左右,2020?年研發投入?100?億。

          當然,小米的研發投入也取得了豐厚的回報。截至?2021?年?5?月,僅小米集團旗下的小米科技一家主體,在中國申請的專利就有?57000?件,超?99%?都是發明專利。

          為了更好地凸顯技術的地位,雷軍甚至還于?2019?年初成立了小米技術委員會,在業務管理之外,增加了技術職能的管理,讓優秀的技術天才專注技術領域。

          9?個月后,在上市后的第二次開發者大會上,公司核心技術整體亮相。

          第一次披露了環繞屏貼合與交互背后的核心技術、小米?CC9Pro?一億像素背后的算法技術、全面支持‘自然連續對話’的小愛同學?3.0,以及移動端深度學習框架?MACE、小米自然語言處理平臺?MiNLP、Key-Value?存儲系統?Pegasus?等一大批核心技術。

          技術帶給小米很多回報,讓小米掀起中國智能手機革命,一躍成為全球手機廠商?TOP3,并打造了世界最大的?AIoT?生態。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一季度報,小米?AIoT?平臺設備連接數已高達?3.51?億。小米在中國智能家居市場市占率排名第一,亦已成為全球最領先的智能家居平臺。

          過去,技術立業,讓小米擁有強大的研發能力,完美地應用到產品上,最后小米也取得了非常成功的結果。

          在智能化時代,科技公司對技術的需求會遠遠超過今天,小米技術立業的優勢會更加凸顯。

          未來小米不只專注于手機業務,還要實現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等關鍵技術的突破,因此小米對工程師的需求只會更為迫切。

          所以,小米現在的激勵力度,也才僅僅是開始。未來小米的目標是要建立一個全球頂級技術團隊,把小米打造成全球首屈一指的科技公司。

          2020年,小米創始人雷軍將小米新十年做出了‘重新創業’的定調,并宣布小米將實行新十年創業者計劃。

          隨著小米一系列股權激勵機制的推出,必定籠絡天下頂尖技術人才,小米的美好未來值得期待。作為國內頂尖的互聯網科技公司,小米的人才戰略必將形成鯰魚效應,其他公司也會紛紛效仿。當眾多中國互聯網公司共同努力的時候,就會在全球形成人才虹吸效應,中國的美好未來值得期待。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齊蒙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