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能源化工>正文內容
          • 減量發展時代 鋼鐵行業如何“療愈”壓力挑戰
          • 2024年12月11日來源:中國經濟網

          提要:隨著工藝流程的進步,中國高性能鋼材的生產和應用比例顯著提高,帶動并支撐了下游用鋼產業的發展和升級換代。此外,鋼鐵行業對國際標準化的貢獻率位居全國各行業前列,國際標準人才隊伍建設亦取得顯著成效。

          當前,中國鋼鐵行業處在深度調整期,需求低迷、成本高企的壓力不斷加劇。12月5日—7日,在上海舉行的2025中國鋼鐵市場展望暨“我的鋼鐵”年會上,與會嘉賓指出,中國鋼鐵行業已進入減量發展時代,面對2025年鋼價大概率繼續承壓下行的走勢,行業企業要努力夯實自身發展基礎,以自身的確定性努力適應和迎接外部市場的不確定性。

          挑戰有哪些?

          隨著工藝流程的進步,中國高性能鋼材的生產和應用比例顯著提高,帶動并支撐了下游用鋼產業的發展和升級換代。此外,鋼鐵行業對國際標準化的貢獻率位居全國各行業前列,國際標準人才隊伍建設亦取得顯著成效。

          但在供大于求的背景下,鋼鐵行業的同質化競爭由普通產品蔓延至高端產品,硅鋼、中厚板、熱軋板卷、鋅鋁鎂產品產能持續大幅增長。首鋼集團技術研究院副院長余威表示,鋼鐵企業要避免以價換量的行業“內卷”,通過找準市場定位,結合自身綜合能力,實施差異化的競爭策略,實現效益的持續改善。

          對于行業發展面臨的挑戰,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副書記、副會長兼秘書長姜維特別強調了鋼鐵行業與上下游創新鏈割裂的問題。姜維指出,鋼鐵行業與下游用戶缺乏有效的合作機制,聯合研發、共同創新的體系不健全。下游行業不掌握核心技術,應用反饋斷鏈。鋼鐵行業工業軟件產品對外依賴度高。鋼鐵行業對上游供應商的技術創新支持不夠。中國鋼鐵行業的研發強度與國際上的鋼鐵創新型強國之間差距較大,特別是基礎研究投入比例較低。

          展望2025年的鋼材市場,上海鋼聯鋼材首席分析師汪建華分析指出,在宏觀層面,全球經濟仍會處于相對低迷的發展態勢,美國關稅政策等不確定性因素也將擾動市場。出口方面,國外頻發的反傾銷措施、美國關稅政策變化、國內外鋼鐵價差縮小以及海外鋼鐵供給能力提升等或對中國鋼鐵出口產生拖累。行業面臨風險管理轉型迫在眉睫、節能降碳壓力任重道遠、結構性調整壓力重重、過剩產能出清之路漫長等挑戰,要在高質量發展、城鎮化、先進制造業發展中謀機遇。

          困局如何破?

          鋼鐵行業要如何擺脫產能過剩困境?

          對此,姜維指出,中國鋼鐵行業要依靠科技創新實現行業的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更高附加值。要堅持綠色低碳發展、智能制造兩大發展主題,著重解決行業控產能擴張、促產業集中、保資源安全這三大痛點,尤其是自律控產能。國際化是中國鋼鐵行業由弱變強的關鍵,要持續推進中國鋼鐵產業的國際化進程。

          上海鋼聯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軍紅表示,可借鑒上世紀歐洲和日本的經驗,實施減量發展政策,并強調解決產能過剩的關鍵在供給側調整,而不能寄希望于需求側的突然回升。他建議,鋼鐵企業主動減產,建立區域產銷協調機制協同減產,推動產銷一體化,通過碳排放配額機制等加大產能調控力度,迫使高排放、低效率的產能退出。

          “面對挑戰,產業鏈企業不能單打獨斗,需要形成合力,構建推動供需平衡的長效機制。”中國金屬材料流通協會聯席會長、2024年度輪值會長、華南物資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李剛表示,要搭建開放共享的信息平臺,積極推進數據共享,提升市場響應速度與效率,促進資源配置更加精準高效。要攜手開拓新市場,共享政策發展紅利,通過區域協作、抱團出海等措施,共同提升搏擊市場的能力。鋼貿企業必須積極轉變思維,全方面提升競爭力,尤其是服務能力。

          余威提示,要以科技創新引領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在需求側的增長中抓住新機遇。從市場需求看,在以舊換新、出口強勁等因素拉動下的汽車、家電行業, “雙碳”目標下的綠鋼需求,大規模設備更新等都將拉動鋼材消費增量,船舶行業也將在較長時間內保持旺盛的用鋼需求。

          年會期間還發布了“中國鋼鐵企業高質量發展指數(EDIS)”2023—2024年度評價結果,以及“2023—2024年度鋼鐵行業低碳踐行者”榜單。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周峰菊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