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持續催化 冰雪旅游概念迎投資機遇
- 2024年12月18日來源:中國證券報
提要:國信證券社會服務行業首席分析師曾光表示,近期政策面持續發力支持冰雪經濟發展,明確以冰雪運動為引領,帶動冰雪文化、冰雪裝備、冰雪旅游等全產業鏈發展。具備冰雪資源稟賦的旅游目的地、OTA平臺、線下旅行社有望綜合受益。
7200億元
冰雪旅游具有較強勁的消費拉動能力,2024年-2025年冰雪季,我國冰雪旅游人數將達到5.2億人次,收入將達到7200億元。據測算,2024年-2025年冰雪季,我國平均客單價將增長至1385元/人次。
近期,受政策利好影響,冰雪旅游概念關注度逐漸提升。Wind數據顯示,萬得冰雪旅游概念指數自11月19日以來的21個交易日累計漲幅高達35.16%。
分析人士表示,冰雪經濟是國內經濟增量市場,其意義在于拉動每年冬、春淡季旅游市場。近期官方發文支持冰雪經濟發展,明確以冰雪運動為引領,帶動冰雪文化、冰雪裝備、冰雪旅游等全產業鏈發展。本輪冰雪經濟發展熱潮下,具備冰雪資源稟賦的旅游目的地、OTA平臺、線下旅行社有望綜合受益。
冰雪經濟火熱
為推動東北地區冰雪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成效,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推動東北地區冰雪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實施方案》,從冰雪旅游、冰雪運動、冰雪文化、冰雪裝備4個方面部署15項重點任務和具體舉措。同時,從人才培養、投融資、土地保障、國際交流4個方面明確政策舉措,為東北地區冰雪經濟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近期,北方多省市不斷開放冰雪旅游出行新路線。具體來看,以“北國春城、娛雪天地”為主題的第28屆長春冰雪節12月17日與長春冰雪新天地一同拉開帷幕;第二十六屆哈爾濱冰雪大世界日前也已完成主塔封頂,計劃于12月中旬開園;吉林省的5個國家級滑雪旅游度假地在新雪季的雪道數量、雪道總面積、總長度以及索道數量都比往年有所增加。
據悉,以“繁榮冰雪經濟、攜手共贏未來”為主題的第二屆世界寒地冰雪經濟大會將于12月19日至20日在吉林市北大湖滑雪場舉辦。同時,國內唯一以雪為主題的吉林“雪博會”也將同步開幕。
攜程數據顯示,哈爾濱位居12月冰雪目的地榜首,“哈爾濱+雪鄉”“哈爾濱+亞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區”“哈爾濱+漠河”等線路產品售賣火爆。
民生證券商社行業首席分析師劉文正認為,從發展節點來看,國內冰雪游行業整體尚處于發展初期,在冰雪游及相關附屬產業方面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國信證券社會服務行業首席分析師曾光表示,近期政策面持續發力支持冰雪經濟發展,明確以冰雪運動為引領,帶動冰雪文化、冰雪裝備、冰雪旅游等全產業鏈發展。具備冰雪資源稟賦的旅游目的地、OTA平臺、線下旅行社有望綜合受益。
政策持續加碼
日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擴大服務消費,促進文化旅游業發展。積極發展首發經濟、冰雪經濟、銀發經濟。”
之前,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以冰雪運動高質量發展激發冰雪經濟活力的若干意見》,其中提到,到2027年冰雪運動場地設施更加完善,冰雪經濟總規模達到1.2萬億元。到2030年,冰雪消費成為擴大內需重要增長點,建成一批冰雪運動和冰雪旅游高質量目的地,冰雪經濟總規模達到1.5萬億元。
此外,滑雪、滑冰場地數量呈增長態勢。根據國家體育總局發布的《大眾冰雪消費市場研究報告(2023-2024冰雪季)》,2023年全國共有各類冰雪運動場地2847個,其中滑冰場地1912個,滑雪場地935個。相比2022年,冰雪運動場地數量增長了16.11%,其中滑雪場地增長6.47%,滑冰場地增長21.32%。
東興證券機械行業首席分析師任天輝認為,高端雪場和室內雪場消費需求旺盛,每年帶來設備增量或超200億元。雖然目前冰雪產業設備與國際廠商相比存在差距,但未來制冰機環節有望成為增長彈性較大的設備環節。
投資機會凸顯
當前,冰雪經濟在政策和消費帶動下受到大量投資者關注,不少機構認為行業未來投資機會值得期待。
“國內冰雪旅游熱潮持續涌現,考慮到國內冰雪旅游市場持續擴容,客單價有望逐步提升。”廣發證券批零社服行業首席分析師嵇文欣表示,冰雪旅游具有較強勁的消費拉動能力,2024年-2025年冰雪季,我國冰雪旅游人數將達到5.2億人次,收入將達到7200億元。據嵇文欣測算,2024年-2025年冰雪季,我國平均客單價將增長至1385元/人次。
劉文正認為,國內冰雪旅游行業線上宣發情況良好、冰雪資源稟賦優勢明顯、當前尚處初級階段發展前景廣闊,政策推動下行業成長速度有望進一步加快,成為旅游行業新的增長極。
甬興證券家電行業首席分析師吳東炬表示,展望未來,國內旅游消費有望穩健增長,短期關注冰雪旅游表現,政策的支持有望為國內旅游消費注入新的發展動力。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