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險業加速布局旅居養老新賽道
- 2025年09月22日來源:北京商報
提要:近年來,保險業以其獨特的資源與長期資金屬性,開始將旅居養老從概念變成可觸達的生活方式:有險企打造全國連鎖與旅居聯動的模式;有養老社區圍繞長者核心需求進行模塊化開發,依托“一地一策”的設計,精準鏈接地域需求。整體而言,從保險業的落地實踐來看,既有現實溫度,也有產業愿景。
銀發一族結伴遷徙已并非個例,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選擇以旅居為常態,用“走出去”的方式把康養、社交與日常結合起來,讓晚年既有熟悉的照護保障,又有持續的精神樂趣與生活能動性。對于一群更愿意在春暖花開時去南方看海、在酷暑時回北國避暑的“候鳥老人”來說,旅居不只是短暫的旅行,而是把“家”搬到風景里。
近年來,保險業以其獨特的資源與長期資金屬性,開始將旅居養老從概念變成可觸達的生活方式:有險企打造全國連鎖與旅居聯動的模式;有養老社區圍繞長者核心需求進行模塊化開發,依托“一地一策”的設計,精準鏈接地域需求。整體而言,從保險業的落地實踐來看,既有現實溫度,也有產業愿景。

險企助力“旅得自在”
在距離滇池東岸不到10公里的泰康之家·滇園,正式開業前就吸引了近700戶預訂。
當前,保險機構布局的旅居養老項目,讓旅居不再是“住酒店+保姆”,而是一種帶著家的體驗的長期旅行。9月20日,泰康之家·滇園開業,泰康之家·滇園總經理陳曠冰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從預訂數據可見,云南地區憑借生物多樣性、民族多樣性及四季如春的氣候條件,目前預訂客戶中海外及全國客戶占比約17%,均來自云南省外。
據介紹,目前,泰康之家在全國24個城市的27家社區正式投入運營。截至2025年初,已有超過1400位泰康居民在泰康之家各地園區候鳥旅居。此外,泰康之家還推出了樂享會員體系,為“新退休人群”旅居所面臨的“醫、食、住、行、玩”等需求提供全方位解決方案。
北京商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泰康之家將“旅”與“居”做了有機結合。陳曠冰表示,基于云南核心戰略定位、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及人文、民族多樣性獨特優勢,泰康之家·滇園已開展旅居聯動,引導居民跨園區交流,如泰康之家·滇園客戶前往成都泰康之家·蜀園小聚,泰康之家·滇園團隊聯系泰康之家·蜀園做好接待準備;同理,泰康之家·蜀園、泰康之家·渝園團隊亦可協助長輩到泰康之家·滇園。泰康之家·滇園將園區內的2號樓打造為旅居樓,全國泰康之家居民或非居民均可通過旅居方式入住。
“旅居一直在嘗試做,基于全國化布局,我們的一大重要特點在于各地均有此類項目。泰康之家·滇園作為第27個園區、第24個城市的布局,已形成在不同季節接待長輩前往各地旅游、居住、體驗的能力。”泰康保險集團管委會成員、泰康之家首席執行官邱建偉也表示,過去幾年的經營實踐顯示,有一批長輩選擇了跨地域交換居住的方式。這一群體與常住長輩存在差異:其一,年齡相對年輕,不傾向于全年固定居住于一地;其二,身體狀況較好,能夠外出活動;其三,首要需求是前往各地領略風光,但不愿住酒店,期望獲得家的體驗;其四,希望獲得醫養保障,并建立社交聯系,滿足社會存在感與社交屬性的需求。泰康之家全國布局的此類項目,正是滿足上述需求的理想選擇。
從更宏觀的角度看,不只是泰康之家頻有落地進展,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中國太保、中國太平、新華保險、大家保險等多家險企已在旅居養老形態上布局。其中,新華保險持續打造“新華尊”“新華安”“新華瑞”“新華悅”等服務品牌,在全國28個城市布局了40個康養社區,在全國31個城市布局了36個旅居項目。
整體而言,險企布局旅居養老領域,大多采用“保險產品+旅居養老”的模式。比如,客戶購買保險后,可獲得旅居地入住資格,享受優先預訂、旅居顧問服務等配套權益。旨在將保險產品與旅居服務互聯,形成“產品—服務—客戶”的閉環。
政策春風遇上天然優勢
當前,旅居養老的政策頻頻落地。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開發旅居養老市場、推動旅居養老目的地建設;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亦提出拓展旅游服務業態、組建覆蓋全國的旅居養老產業合作平臺。
各地也在為旅居養老指明方向,提供制度性支撐。如北京市推動建立北京老年人“冬南夏北”候鳥式養老服務工作機制。
在政策與市場雙重驅動下,保險業的進入并非偶然。需要關注的是,險企布局旅居養老更強調與優質生態、醫療資源和地方文化的深度融合。整體而言,部分險企以全國園區為節點,通過聯動與會員體系讓旅居成為可持續的生活方式;也有部分險企側重構建康養管家、合作網絡與SOP(標準作業程序)服務標準,力求在體驗與安全上贏得長者“芳心”。
保險業給予旅居客戶體驗的核心在于資源整合與安全保障、個性化與社交需求等方面。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表示,保險機構養老社區可以聯動優質機構,提供緊急救援與健康管理服務;選址自然環境優渥區域,配套適老化設施;此外,可以針對活力老人提供跨地域交換居住、主題旅行等服務;針對高齡或失能群體,定制專業護理服務。保險機構可通過文化活動、社群建設增強旅居客戶的歸屬感。
“老年群體從‘生存型’轉向‘品質型’需求,旅居養老契合其精神文化、健康管理追求。”王鵬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央和地方政策為旅居養老提供標準框架與產業扶持,老齡化加速催生品質養老需求。保險業憑借資金優勢,成為整合醫療、養老、旅游資源的核心主體,推動產業升級。
在政策鼓勵和人口結構變化的背景下,保險業憑借資金規模與健康管理能力,可以把旅居養老體驗變成可復制的服務模式。基于此,中央財經大學副教授劉春生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保險業憑借資金規模大、周期長及健康保障經驗,以養老社區為陣地布局旅居養老,既滿足老人“風光+家+醫養+社交”需求,也推動保險主業與養老服務聯動創新。
然而,政策利好并不等于馬到成功。由于旅居養老的產業鏈較長,當下仍需通過行業標準、地方協同與企業自我提升來補齊短板。在業內人士看來,在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背景下,保險業的角色正是把金融、安全與服務標準化能力帶入這一新業態中,從而把散碎的供給整合為可信賴的長期選擇。
可持續是下一競技場
旅居養老的市場規模在穩步擴大,避寒與避暑的目的地版圖正在由傳統城市向更豐富的地理與文化節點擴展——昆明、大理、廈門、珠海等避寒地與哈爾濱、呼倫貝爾等避暑地,逐漸形成季節性流動的養老地圖。
與此同時,產業發展仍處于初期,需要補齊標準化、人才、服務品質與應急保障等短板。民政部老齡工作司副司長廖明此前表示,旅居養老的市場空間很大,通過標準化,做到“謀定思動”,可以更好地厘清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的問題,必將有力引領旅居養老產業體系化、規范化、品質化發展。
在這一背景下,劉春生預測,未來保險業將進一步加強科技應用,打造智慧社區、拓展國際合作、整合產業鏈。需要關注的是,抓住銀發經濟機遇需深挖老年人需求、開發適配產品、加強品牌建設,并聯合政企打造產業集群、參與標準制定,推動旅居養老產業發展。
業內人士分析表示,保險公司在布局旅居養老時,一是服務品質不可因規模化而稀釋;二是安全與應急能力必須優先建設;三是人才隊伍短缺需要通過職業化培訓與行業合作逐步解決。在劉春生看來,提升客戶體驗需聚焦的方向包括:居住環境要適老且舒適,提供專業醫療保障與緊急救助,組織豐富文化娛樂活動以滿足社交需求,同時根據老人情況提供個性化旅居服務與行程。
展望未來,保險業參與旅居養老,不僅是為了占領一個萬億級別的新業態,更是一次產業再造的機會。王鵬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保險業布局旅居養老是順應老齡化與消費升級的戰略選擇。通過政策利用、生態構建與技術賦能,保險業將推動旅居養老成為銀發經濟核心支柱,實現產業高品質、可持續發展。
這條路不會一帆風順,但當“遠方”與“歸宿”都能被認真做成一張卡、一套服務、一段社區記憶時,“候鳥”老人們的晚年旅程,或將真正把詩和遠方都安放進生活里。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