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險企搶灘布局健康管理領域
- 2025年09月19日來源:北京商報
提要:在業內人士看來,隨著健康險與健康管理融合加速,行業競爭正從單一產品比拼轉向“保險保障+健康評估+醫療服務”的全產業鏈生態較量。不過,數據共享與隱私保護平衡、成本與效益匹配等難題,仍為險企的“健康淘金路”設下考驗。
大健康領域無疑是保險行業轉型的一大“風口”,各大險企紛紛布局。9月17日,金融監管總局批復中國人民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人保健康”)運用自有資金2億元投資設立人保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00%。進軍健康管理產業的保險公司并非人保健康一家。頭部險企早已在“保險+健康管理”賽道深耕,一場圍繞健康服務生態構建的行業競爭正全面鋪開。
在業內人士看來,隨著健康險與健康管理融合加速,行業競爭正從單一產品比拼轉向“保險保障+健康評估+醫療服務”的全產業鏈生態較量。不過,數據共享與隱私保護平衡、成本與效益匹配等難題,仍為險企的“健康淘金路”設下考驗。
健康管理子公司落子
9月17日,根據監管批復文件,人保健康獲批出資2億元設立健康管理子公司。
金融監管總局要求,人保健康在投資設立人保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及其后續經營管理過程中,應當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建立并完善與人保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的風險隔離、關聯交易管理等制度,切實防范風險傳染和利益沖突。同時,應當有效履行股東職責,督促人保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建立健全公司治理,持續完善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機制。
實際上,險企一直在“保險+健康管理”的方向上有所布局。如泰康保險集團擁有泰康健康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招商信諾人壽設立了招商信諾健康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等。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此前,金融監管總局曾表示,健康保險與健康管理具有天然的契合度,保險公司提供健康管理服務,通過預防疾病發生、控制疾病發展、促進疾病康復,可以降低疾病發生率,提升健康水平,豐富健康保險業務內涵,促進健康服務資源的合理使用,優化健康服務資源的配置與整合。將支持保險行業不斷提高專業能力,在推動健康保險與健康管理更好融合發展的同時,積極研究拓寬可結合健康管理服務的保險產品范圍的可行性和路徑。而設立健康管理子公司,無疑是保險公司落地健康管理服務的有效路徑。
當前,健康管理市場潛力巨大,且政策支持保險行業與健康管理融合發展。在奧優國際董事長張玥看來,健康管理服務可以提升客戶黏性,滿足客戶對個性化、全面化和持續化健康管理服務的需求,符合“健康中國”戰略所倡導的理念。健康管理服務通過將保險產品與健康管理結合,一方面有助于降低賠付率,例如預防疾病發生或早期干預可以減少高額醫療支出;另一方面,增強產品競爭力,吸引更多客戶購買附加健康管理服務的保險產品。從單純保險賠付轉向綜合健康服務提供商。
此外,保費高速增長時代逐漸過去,延伸產業鏈尋找新的增長點對險企來說顯得尤為急迫。而健康管理也將成為健康險的一大賣點。可以說,保險公司投資健康管理產業的大方向已經確定。
數據難題待解
健康管理子公司陸續落地,健康險市場的競爭正在從“產品比拼”轉向“生態較量”。業內普遍認為,未來能整合“保險保障+健康評估+醫療服務”的全鏈條資源的險企,將在市場中占據優勢地位。
盡管生態化布局成為趨勢,但實際推進過程中仍面臨諸多挑戰。張玥提到,目前健康險與健康管理領域的合作面臨一些問題,包括數據共享與隱私保護的平衡難題,健康管理需大量用戶數據,但保險機構需確保合規;服務標準化不足,健康管理服務質量參差不齊,影響用戶體驗和信任。此外,成本與效益的匹配問題也存在,初期投入高但回報周期長,保險公司可能面臨盈利壓力。相關人士提到,健康管理投入回報周期普遍需5—8年,而險企短期業績考核壓力大,易導致資源錯配。
面對高成本、高投入的健康管理市場,保險公司該如何轉變思路,尋求破局之道?張玥認為,一方面要聚焦核心領域,優先布局需求大、效益明顯的細分市場,如慢病管理或預防保健,加強與醫療科技公司合作,利用數字化手段(如AI健康評估、遠程監測)降低成本;也需要考慮推動政策支持,爭取有關部門在數據共享、行業標準等方面的扶持,降低運營障礙。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