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年地方小貸加速清退
- 2025年01月13日來源:北京商報
提要:1月12日,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湖南、江西、福建、重慶、湖北等多地發布清退、注銷地方小貸、擔保等地方金融組織的公告。其中,僅湖南一地就公示了82家擬清退的“失聯”“空殼”地方金融組織名單。分化加劇的行業競爭趨勢下,地方小貸集體“過冬”。
開年以來,地方小貸清退潮加速進行中。1月12日,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湖南、江西、福建、重慶、湖北等多地發布清退、注銷地方小貸、擔保等地方金融組織的公告。其中,僅湖南一地就公示了82家擬清退的“失聯”“空殼”地方金融組織名單。分化加劇的行業競爭趨勢下,地方小貸集體“過冬”。
地方小貸清退潮起
僅一個月余,就有多批小貸公司離場。1月13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廣西壯族自治區地方金融管理局近日官網發文稱,128家參加廣西年審的小額貸款公司中,101家合格,占比78.91%,另有2家不合格,25家限期整改,這或意味著,至少兩家廣西小貸公司遭清退。
此外,湖南的清退動作引發市場震動。1月6日,湖南地方金融管理局發布公告稱,為進一步加強地方金融組織監管,防范化解地方金融組織風險,凈化行業發展環境,該局開展了全省失聯、“空殼”地方金融組織排查工作,下發排查摸底文件,并就摸排結果與屬地地方金融管理部門進行了充分溝通,匯總形成失聯、“空殼”地方金融組織名單(第一批)。
名單包括82家機構,其中小額貸款公司16家、融資擔保公司9家、融資租賃公司44家、商業保理公司5家、典當行8家。
湖北也不例外。1月3日,湖北省地方金融管理局發文稱,同意武漢市江岸區長發誠信小額貸款有限公司以變更名稱和經營范圍的方式退出小額貸款行業,終止其小額貸款經營資格。
同日,重慶市地方金融管理局也公布了重慶市小額貸款公司退出行業公示表,其中,重慶兩江新區信匯產融小額貸款有限公司、重慶兩江新區渝信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紛紛注銷小額貸款公司試點資格,退出行業后,不得再從事小額貸款相關業務。
博通咨詢首席分析師王蓬博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開年以來地方小貸清退潮加速是金融市場自我凈化和整頓加強的一個重要體現,行業也在對過去可能存在的無序擴張、高風險經營的小貸業務進行梳理和規范。
談及背后原因,王蓬博說到,過去部分小貸公司存在風險管理不善的情況,如過度借貸、對借款人信用評估不嚴格等問題,加速清退說明小貸行業越來越重視合規經營,逐漸淘汰那些不符合監管標準的企業,主要為推動整個行業向更加合規的方向發展。
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表示,開年以來地方小貸清退潮加速是一種大勢所趨,反映出各地監管部門對小貸機構的排查、摸底及清退工作呈現日益常態化和基層化特征。從近年情況來看,監管部門重點關注小貸機構的業務運營情況、風險防控措施、合規經營情況等,同時也體現出“失聯”或“空殼”小貸公司以及違規經營的小貸公司正被持續清理出市場,行業洗牌正在加速。
馬太效應趨勢加速
嚴監管之勢不改,激烈的存量市場競爭中,小貸公司的規模和機構數量也在持續減少。據人民銀行公布的2024年三季度小額貸款公司統計數據報告,截至2024年9月末,全國小額貸款公司數量為5385家,貸款余額7514億元,三季度減少了167億元。
回顧近幾年的走向,地方小貸行業發展不容樂觀。從數年前風光入場,到如今再落寞離場,地方小貸的境遇不免讓人唏噓。究其原因,從北京商報記者采訪的從業公司反饋來看,其中不乏環境變化影響,如今小貸行業頭部集中趨勢顯著,存量競爭下獲客成本上升,尤其是中小機構生存壓力陡增,此外也考驗機構自身的風險控制能力,機構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服務質量和風險防控能力,才能更好地適應市場變化和監管要求。
“前幾年許多小貸公司在經營過程中積累了大量風險,就必然導致監管政策收緊。加之近年來金融監管政策逐漸完善,對小貸公司的注冊資本、經營范圍、貸款利率等方面的規定更加嚴格,一些小貸公司無法達到新的監管要求,只能被清退。”王蓬博說道。
展望后續趨勢,王蓬博認為,小貸清退潮有繼續加速的可能。隨著監管政策的進一步細化和嚴格執行,更多不符合要求的小貸公司將難以生存。清退潮將促進小貸行業進一步向頭部集中,但集中度肯定不會太高,畢竟屬于地區性業務偏多。其次,清退不合格的小貸公司有利于提高整個小貸行業的質量。經過整頓后,留存下來的小貸公司在風險管理、服務質量等方面會更加優秀。
對于小貸公司后續發展,蘇筱芮則稱,小貸公司需要依照2024年相關新規條款及時作出調整,從頂層建立健全內控機制,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及市場需求來打造差異化競爭能力。從2024年情況看,互聯網平臺巨頭旗下小貸依托集團生態,擁有更多場景、流量優勢,相比其他小貸公司更有實力,例如能夠獲得股東大手筆增資,再如通過ABN等方式加速“補血”,這也意味著小貸行業馬太效應的趨勢正不斷得到強化。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