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夏幸福債務危機余震!招商銀行代銷的5億信托違約,剛兌時代落幕
- 2021年08月18日來源:中國經濟網
提要:踩雷華夏幸福的金融機構又多了兩家。近日,有媒體報道稱,8月14日本應是招商銀行代銷的5億元大業信托君睿15號(九通基業)項目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下稱“君睿15號”)到期的日子,但投資者尚未收到明確兌付方案,已經構成實質性違約。
踩雷華夏幸福的金融機構又多了兩家。近日,有媒體報道稱,8月14日本應是招商銀行代銷的5億元大業信托君睿15號(九通基業)項目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下稱“君睿15號”)到期的日子,但投資者尚未收到明確兌付方案,已經構成實質性違約。
8月16日,招行和大業信托雙雙發布公告回應。招行稱,其代銷大業信托的產品違約,并表示將督促大業信托妥善解決信托利益分配等問題。大業信托同日公告稱,根據本信托計劃受益人大會第一次會議投票表決結果,該公司已代表本信托計劃加入華夏幸福金融機構債權人委員會(下稱債委會)。截至公告日,債委會尚未公布華夏幸福整體風險化解方案。
5億規模信托違約
據悉,“君睿15號”成立于2020年8月14日,為一年期集合信托產品,主要為華夏幸福間接全資子公司九通基業投資有限公司(下稱“九通投資”)提供資金。
招商銀行公告中證實,上述信托計劃的產品發行方及主動管理人為大業信托。該信托計劃用于向九通投資提供融資5億元人民幣。為擔保九通投資支付義務的履行,華夏幸福提供不可撤銷的連帶責任保證擔保。同時,該信托計劃已于2021年8月16日到期。根據大業信托的公告,截至16日,大業信托仍未收到融資方應支付的款項,保證人亦未履行保證責任。
根據大業信托官網披露信息,自成立以來,該信托計劃共分配三次收益,最后一次是在今年3月24日。據報道,3月這次大業信托利用自有資金墊付了“君睿15號”應支付給投資者的一季度利息。
這次大業信托并未繼續“捂著”,而是選擇向投資者坦白,并火速加入華夏幸福的債委會。
事實上,被華夏幸福拖下水的信托公司不止大業信托一家,今年上半年中融信托、陜西省國際信托(下稱陜國投)等信托公司也有涉及華夏幸福的信托計劃違約。
此次大業信托的信托計劃之所以受關注,是由于涉及的代銷機構為招商銀行。招商銀行素有“零售之王”之稱,這次也是招行信托代銷首次面向自然人違約。
券商中國報道稱,“君睿15號”主要由招行上海分行和北京分行的私人銀行自然人客戶“消化”,還有部分由私人銀行家族信托承接。
不久前,河南水災中眾多明星紛紛捐款,有豆瓣網友統計了明星使用的銀行名單,招行使用者最多,足見招行私人銀行的實力。
根據招行剛公布的2021年半年報,招行的私人銀行客戶(指在招行月日均全折人民幣總資產在1000萬元及以上的零售客戶)達11.20萬戶,較上年末增長11.97%;管理的私人銀行客戶總資產突破3萬億元,達3.13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2.78%;戶均總資產2795.29萬元,較上年末增加20.02萬元。
華夏幸福化債方案尚未出爐
華夏幸福是曾經的“環京霸主”,得益于環京樓市的崛起,華夏幸福一度邁進全國房企top10行列。隨著樓市限購等政策的持續收緊,華夏幸福也陷入艱難的去庫存,債務危機逐漸顯現。
2021年1月,有兩只涉及華夏幸福的信托計劃實質性逾期。1月18日晚,中融信托對相關投資人進行了定向臨時信息披露稱,由于華夏幸福及其子公司未能在1月15日支付兩筆到期的信托計劃本息共計11.2億元,導致信托計劃到期無法清算。
2月1日華夏幸福披露了一則債務逾期公告,承認公司陷入流動性緊張,出現部分債務未能如期償還的情況,公司及下屬子公司發生債務逾期涉及的本息金額為52.55億元。
到了3月,陜國投發布的臨時信息披露報告顯示,該公司作為受托人,由平安銀行代銷的“陜國投·九通基業二號專項債權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于2020年5月12日發起設立,但在3月19日未收到2021年第一季度利息。該公司將會同平安銀行繼續與華夏幸福債委會保持密切溝通。
近日,華夏幸福再次發布公告,截至2021年7月31日,其累計未能償還債務本息合計815.66億元,目前正在與金融機構積極協調展期相關事宜。
華夏幸福2020年發布的擔保進展情況顯示,僅2020年下半年華夏幸福對外簽署了63份擔保協議,債權人包括35家銀行,涉及44份協議,合計擔保標的額達179億元;信托公司作為債權人有9家,涉及9份協議,擔保標的額總計90億元。
華夏幸福的債務化解方案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焦點。今年2月1日,債委會已經組建并召開第一次會議,以“不逃廢債”為前提,期待穩妥化解華夏幸福債務風險問題。
最近幾個月,不斷有消息傳出方案即將公布,6月曾傳出方案將在7月公布,7月華夏幸福在回應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在地方政府的指導和支持下,正在盡快開展綜合性的風險化解方案制定。如今到了8月中旬,該方案還沒有下文。
大業信托也在16日發布的公告中表示,截至公告日,債委會尚未公布華夏幸福整體風險化解方案。
投資者怎么辦
在此次違約被曝后,大業信托和招商銀行紛紛發布了回應安撫投資者。
大業信托表示,將從維護本信托計劃受益人利益角度出發,積極履行受托人職責,跟進債委會相關信息,推進相關工作,并根據法律法規和信托文件約定及時將最新進展情況予以公告。
招行方面則回應記者,華夏幸福出現債務危機以來,為保護客戶利益,該行作為代銷機構,與產品主動管理方大業信托保持高頻溝通,敦促其做好風險化解工作,要求其尊重受益人意見,召開受益人大會就是否加入債委會進行表決,爭取優先處置方案,最大限度維護客戶利益。
“后續,將密切關注主動管理方大業信托與金融機構債權人委員會溝通情況,督促其妥善解決信托利益分配等問題。”招行稱。
無論是大業信托、還是中融信托,機構是否會剛性兌付?自2018年資管新規發布以來,雖然監管部門一再明令禁止剛性兌付,要求打破剛兌,但是,剛兌在信托業依舊存在。
“根據銀保監會監管的規定,任何信托投資均不能兜底保本保收益,類似的保底條款在法律上會被認定為無效。”北京尋真律師事務所律師王德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
王德怡強調,信托業剛兌的神話早就已經被打破了。投資者不能認為買了信托產品就一定能兌付,要樹立起相應的風險意識,“賣者盡責,買者自負"。
王德怡表示,投資者如果認為信托公司違約,不能按期兌付,可以根據信托合同的約定,請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司法解決。根據目前的公告,現在發生違約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系統風險導致的,這個解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當然,實際最終判斷應該看證據,但在上述情況下產生投資虧損,投資者應該有自行承擔的心理準備。
對于代銷銀行而言,根據原銀監會《關于規范商業銀行代理銷售業務的通知》,商業銀行應當對擬代銷產品開展盡職調查,不得僅以合作機構的產品審批資料作為產品審批依據。同時,商業銀行應當根據代銷產品的投資范圍、投資資產、投資比例和風險狀況等因素對代銷產品進行風險評級。
“該產品總規模為5億,在今年以來發生的銀行代銷產品違約事件中處于較小的規模量級,從目前看,受到影響的投資人總量有限,后續損失相對可控。”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金天對記者表示。
金天指出,在當前市場環境下,即使是私行客戶也不應對包括信托在內的市場收益率抱持過高預期,特別是應慎重選擇預期收益率較高、但投資標的涉及受整頓行業的相關項目,否則仍有可能承受一定的投資損失。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