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經營參考>正文內容
          • 逾800家企業筑夢北京“專精特新”專板
          • 2025年08月21日來源:中國經濟網

          提要:從首批50家企業起步,到如今擴容至802家;8家企業成功登陸新三板,170多家企業2024年實現營收過億;在板企業累計獲得融資“活水”逾220億元……北京“專精特新”專板自2023年8月24日開板以來的兩年間,已然成為科創企業加速成長的沃土。

          從首批50家企業起步,到如今擴容至802家;8家企業成功登陸新三板,170多家企業2024年實現營收過億;在板企業累計獲得融資“活水”逾220億元……北京“專精特新”專板(簡稱“專板”)自2023年8月24日開板以來的兩年間,已然成為科創企業加速成長的沃土。

          “專板的持續發展對北京高精尖產業集聚具有深遠影響。”北京股權交易中心(簡稱“北股交”)相關負責人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面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和企業需求,專板將保持創新活力,不斷優化服務模式和制度設計,持續為“專精特新”企業提供優質、高效的資本市場服務。

          802家企業創新勢能迸發

          北京“專精特新”專板對科創企業的吸引力,一組數據足以直觀印證——截至2025年8月15日,北京“專精特新”專板企業數量已達802家,其中,孵化層193家、規范層464家、培育層145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7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27家,創新型中小企業156家。

          記者了解到,在新三板基礎層的掛牌標準中,對企業營收有著明確考量,其中一項重要指標為企業最近兩個完整會計年度的營業收入平均不得低于3000萬元。數據顯示,2024年營業收入規模超過1億元的在板企業有171家,占比21.32%,其中最高的企業年收入超過25億元;營收規模超過3000萬元的企業有369家,占比近半,為46.01%;企業平均營收規模達7425.62萬元。

          從研發投入來看,2024年,研發投入超過2000萬元的企業有185家,占比23.07%;研發投入超過1000萬元的企業有335家,占比41.77%,研發投入小于1000萬元的企業有252家,占比31.42%,專板企業2024年總體研發強度達23.95%。

          北股交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專板企業總體上呈現出“高研發”的特點,近六成企業研發投入超行業平均水平,符合專精特新企業“特”與“新”的特質。近半數專板企業具備一定的市場基礎與抗風險能力。這些企業在各領域中穩步發展,隨著行業的發展,有望通過技術創新、市場拓展等手段,進一步實現營收和利潤的增長,其中部分企業可能成長為行業新的領軍力量;同時,有部分企業尚處在前期研發階段,尚未大規模商業化應用,導致當前收入較低,但一旦技術成熟并成功推向市場,就能憑借技術優勢迅速占領市場,帶來收入的飛躍。

          模式制度優勢構筑發展沃土

          為何如此多創新型科技企業集聚北京“專精特新”專板?答案藏于其不斷優化的服務模式與制度設計之中。

          成立于2020年8月的北京極光星通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極光星通”),是一家專注于空間激光通信核心技術與產品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的高新技術企業。自2023年極光星通進入專板以來,北股交為其提供了股債融資、政策咨詢、人才政策、人才招聘、宣傳推廣等全方位的服務。

          從科創企業最為迫切的融資需求切入,專板的賦能成效清晰可見——2025年5月,極光星通成功完成超億元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北京市級引導基金——北京市商業航天和低空經濟產業投資基金、彬復資本、寧波前灣新區甬商雅榕創投、光谷金控共同投資,長江資本等多家老股東持續加碼,所募資金將重點用于公司規模化產能提升、下一代前沿產品的持續研發以及核心技術團隊的進一步壯大。

          與此同時,作為全國首個認股權綜合服務試點,北股交正憑借這一創新試點的先發優勢,持續拓寬科創企業的融資渠道。

          2025年8月,北股交助力中信銀行北京分行在北股交認股權綜合服務試點平臺完成了首筆線上認股權轉讓業務,標志著北股交首次實現認股權從登記確權、資產估值到轉讓交易的線上化閉環操作。

          此前,全國首支認股權策略行權主題基金即認股權(北京)先導創業投資基金(有限合伙)成功落地。業內人士指出,認股權基金的探索落地,為銀行及理財子公司等金融機構探索“母子內部協同”及聯合投資機構深入構建“股債合作”關系,支持科技金融高質量發展提供模式創新。

          而在多層次資本市場銜接層面,區域性股權市場(四板)與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新三板)之間搭建的 “綠色通道”機制,更是以其高效銜接的獨特優勢,對科創企業形成強烈的吸引力。

          2023年10月20日,北股交作為首批全國股轉公司掛牌“綠色通道”合作單位,與全國股轉公司簽署了合作備忘錄,專板企業申請掛牌新三板的“綠色通道”機制正式落地。此后,8家企業在專板的助力下完成新三板掛牌,其中6家依托“綠色通道”機制實現快速進階。例如,專板培育層企業北京中科仙絡智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全國首家使用“綠色通道”過審的企業,從受理、審核、反饋到通過僅用時25個交易日,大幅縮短了企業跨市場發展的時間成本。

          北股交相關負責人表示,專板開板兩年來,北股交圍繞專板搭建了“1直通+3賦能”的服務體系,從直通更高層次資本市場和為企業發展提供“政策賦能、資金賦能、生態賦能”四個方面初步構建起梯度培育服務基礎,為各層級企業精準匹配差異化服務。截至8月15日,專板對優質擬上市企業,聯合滬深北交易所圍繞上市政策宣講、上市路徑選擇等主題開展了40余場培訓活動,帶領企業家赴交易所實地交流學習,舉辦10期“走進交易所”活動。針對企業政策需求,在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的支持下,全國首發支持專板企業融資的獎勵政策,進一步激發北京市專精特新企業活力,支持引導更多專精特新企業實現股權融資;北股交聯合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北京市人力社保局等市級政府部門以及海淀、朝陽、通州、豐臺、亦莊、東城、石景山等區級政府相關部門,聯合舉辦了40余場宣講活動,幫助企業享受各類政策支持。針對企業融資需求,專板常態化組織開展融資路演活動,承辦10余場“千億暢融”品牌活動,定期向投資基金推送優質專板企業,幫助企業積極對接、匹配金融科技產品。專板與專精特新服務站、券商、銀行、私募基金、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機構開展深度合作,為企業提供規范培育、投融資對接、資源對接、財務顧問、并購重組、股權激勵等服務,并且利用貼近企業的優勢,“一企一策”為專板企業量身定制服務,滿足企業個性化需求,幫助企業建立圍繞專精特新專板的專業機構服務生態。

          多維發力科技金融服務升級

          記者了解到,為進一步助力企業發展,北股交上線“一站式綜合金融服務平臺”(簡稱“智能平臺”),全面提升企業發展質量與資本對接效率。

          據介紹,智能平臺以AI智能技術為引擎,貫穿企業從初創到上市全過程,不僅能夠助力企業進行政策申報,提供AI智能咨詢、政策智能匹配、認證測評等服務,也是私募基金份額轉讓平臺和金融投管數字綜合平臺,是北股交打造的一款集智能數據、穿透監管、多維分析于一體的數字底座。此外,智能平臺作為“金融超市”,聚合優質服務商資源,構建財務與審計、稅務咨詢、管理咨詢、人力資源等四大綜合服務板塊,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發展需求,提供種類繁多的金融服務,企業可根據自身需求在線發起訂單、智能匹配服務資源、跟蹤服務進度,實現全流程高效協同和標準化管理。

          展望未來,北股交對專板的升級規劃清晰而務實。

          “專精特新企業作為推動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做好普惠金融服務供給和科技金融服務輸出,暢通企業上市渠道,對于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北股交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下一步專板將從多維度發力。

          一是持續完善北京“專精特新”專板多元化服務體系,加強專精特新梯度培育力度。通過進一步完善專板服務體系,提升服務能力,強化專板企業獲得感,圍繞政策咨詢與宣貫、融資路演對接、股權管理、知識產權服務、掛牌上市輔導、規范發展等方面開展工作,著力破除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早期的信息不對稱、發展欠規范、融資機會少等難題。

          二是進一步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在股權融資領域,需穩步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進一步健全區域性股權市場的融資功能,以北京“專精特新”專板為重要依托,建立投資機構與專精特新企業的雙向“白名單”機制,通過精準匹配提升投融資對接效率。同時,定期組織融資路演活動,為企業與投資機構搭建高效溝通平臺,切實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助力專精特新企業借助資本市場實現更好發展。在債權融資領域,聯合銀行等金融機構針對滿足一定條件的專板企業設計專門信貸產品,簡化貸前審批程序,降低貸款成本,提升貸款額度。

          與此同時,專板將持續強化政策引導,暢通上市渠道,進一步探索區域性股權市場與更高層次資本市場的制度型對接機制,將服務觸角向早期延伸,更好發揮北京“專精特新”專板服務功能。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周峰菊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