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經營參考>正文內容
          • 普惠托育服務產業鏈迎黃金機遇期
          • 2025年07月10日來源:證券日報

          提要:林先平認為,上市公司布局托育領域,既是響應政策,也是推動行業升級的關鍵力量,可加速托育服務從“小眾化”向“普惠化”滲透。未來行業將迎來黃金發展期,具備核心競爭力,如技術優勢、品牌影響力、服務口碑的企業將在行業分化中占據主導地位。

          7月9日,托育服務概念股集體走強,浙江華媒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媒控股”)以漲停價收盤,無錫和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孩子王兒童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孩子王”)等多只個股跟漲。

          消息面上,7月8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網發布消息,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七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提出,要統籌考慮經濟發展、人口結構和托育實際需求等因素,科學規劃,精準供給,加快構建以托育綜合服務中心為樞紐,以托育機構、社區嵌入式托育、幼兒園托班、用人單位辦托、家庭托育點等為網絡的“1+N”托育服務體系,提供方便可及、價格可接受、質量有保障的普惠托育服務。2025年,實現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4.5個,新增普惠性托位66萬個。2030年,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基本建立,支持保障政策基本健全,公建托位數量明顯增加,托育服務能力和質量顯著提升,家庭托育成本有效降低,基本滿足群眾普惠托育服務需求。

          中國城市專家智庫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林先平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當前托育市場的核心矛盾在于結構性供給失衡,普惠性托育服務缺口突出,而生育政策調整與家庭育兒觀念升級正推動托育需求從“彈性選擇”變為“剛性必需”。此次七部門發文的核心價值在于明確“1+N”體系路徑,推動多部門協同和存量資源利用,擴大服務覆蓋面、降低家庭養育成本,最終實現供需平衡。從產業鏈視角看,政策將直接拉動托育服務機構的規模化擴張,同時促進上游設施設備、課程研發等配套產業升級,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良性循環。

          根據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最新發布的《2025年中國托育行業消費行為調查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4年,中國0歲到3歲嬰幼兒托育市場規模保持穩步增長,預計2025年中國0歲到3歲嬰幼兒托育市場規模為1621.3億元;到2028年,中國0歲到3歲嬰幼兒托育市場規模預計突破2000億元,達2021.6億元。

          面對政策紅利,多家上市公司已提前布局。例如,浙江華媒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聚焦區域化托育服務,2024年通過子公司持續擴大“華媒一米國”品牌影響力。目前,其子公司在杭州運營2家幼兒園、6家托育園。

          孩子王兒童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三擴”戰略(擴品類、擴賽道、擴業態)為核心,聚焦“兒童生活館、非標增長、同城親子”三大領域,通過AI(人工智能)數智化升級與“爆改計劃”優化門店場景,布局健康零食館、嬰童用品館等細分場景,構建全渠道母嬰童服務生態,間接為托育家庭提供配套支持。

          上海悅心健康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從產業鏈上游切入,設立了溫州東方悅心中等職業技術學校,以“產教融合”模式打造“中職—高職—企業”人才培養鏈,開設嬰幼兒托育、護理等專業,為行業輸送專業化保育人才。

          上海愛嬰室商務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早在2021年便在上海浦東布局托育中心,憑借標準化師資團隊與先進早教課程體系,積累了“社區嵌入式托育”的成熟運營經驗。

          林先平認為,上市公司布局托育領域,既是響應政策,也是推動行業升級的關鍵力量,可加速托育服務從“小眾化”向“普惠化”滲透。未來行業將迎來黃金發展期,具備核心競爭力,如技術優勢、品牌影響力、服務口碑的企業將在行業分化中占據主導地位。

          眾和昆侖(北京)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柏文喜認為,托育服務行業將呈現三大趨勢:一是專業化與規范化,政策推動下行業標準將逐步完善,機構服務質量成為核心競爭力;二是多元化布局,社區嵌入式托育、用人單位辦托等模式將加速落地,滿足不同場景需求;三是科技賦能,AI與數字化技術將更多應用于托育服務,提升服務效率與個性化水平。

          柏文喜同時提醒,盡管政策利好顯著,但當前相關上市公司業務布局深度不一,業務對業績的實際貢獻存在不確定性。隨著政策落地與市場發展,行業競爭格局將逐步清晰,投資者需持續關注企業實際運營能力與市場適應力。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蔡媛媛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