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科技>正文內容
          • 政策加碼助力類腦智能產業“從0到1” 上市公司搶灘布局
          • 2025年07月10日來源:證券日報

          提要:努曼陀羅商業戰略咨詢創始人霍虹屹表示,類腦智能目前仍處于科學探索加工程驗證的早期階段,政策的支持不僅可以在資金端降低企業的研發不確定性,還能在標準制定和倫理規范上建立公共底座。此外,各地通過建立技術成果轉化基地等方式,為科研機構和企業之間的“從0到1”搭建橋梁。

          7月7日,杭州市人民政府網站顯示,杭州市數字經濟局就《支持類腦智能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從“支持類腦產業創新研發”“支持類腦智能產業集聚發展”“支持類腦智能產業生態建設”三個方面提出了相關支持措施。

          類腦智能是模擬生物腦神經機制和認知行為的機器智能,其具備人腦的優勢,能夠低能耗地實現大規模智能計算,是下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基于類腦智能的戰略核心地位,國務院早在2016年的“十三五”規劃中便將“腦科學與類腦研究”列入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十四五”規劃中更是明確指出,要在類腦智能等前沿科技和產業變革領域,組織實施未來產業孵化與加速計劃,謀劃布局一批未來產業。

          此后,相關專項政策漸次落地。2024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要求在腦機接口領域,突破腦機融合、類腦芯片、大腦計算神經模型等關鍵技術和核心器件,研制一批易用安全的腦機接口產品,鼓勵探索在醫療康復、無人駕駛、虛擬現實等典型領域的應用。

          同時,多地也進行了針對性部署。除杭州外,今年年初,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等部門聯合制定了《加快北京市腦機接口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5—2030年)》,提出到2030年,腦機接口產業生態初步形成,實現腦機接口創新產品在醫療、康養、工業、教育等領域的規模化商用。

          努曼陀羅商業戰略咨詢創始人霍虹屹表示,類腦智能目前仍處于科學探索加工程驗證的早期階段,政策的支持不僅可以在資金端降低企業的研發不確定性,還能在標準制定和倫理規范上建立公共底座。此外,各地通過建立技術成果轉化基地等方式,為科研機構和企業之間的“從0到1”搭建橋梁。

          在政策的引領下,多家上市公司搶灘布局類腦智能賽道,其中既包括擁有深厚技術積累的綜合性科技大廠,也包括深耕特定領域的跨界龍頭。

          今年3月份,科技巨頭騰訊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騰訊控股”)旗下的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獲得“基于腦機接口的運動控制方法及相關設備”專利授權,騰訊控股在腦機接口和運動控制領域的探索取得階段性成效。

          民營醫療龍頭創新醫療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創新醫療”)則通過參股杭州博靈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涉足腦機接口領域。公司相關負責人在今年4月份的業績說明會上透露,博靈腦機B端產品已正式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等醫院開展多中心臨床試驗;C端產品已進入批量生產階段,預計于2025年陸續上市銷售。

          除了上市公司外,部分創新型企業也是類腦智能賽道的重要參與者,“杭州六小龍”之一的浙江強腦科技有限公司即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該公司深耕非侵入式腦機接口技術的研發與應用,現已在腦機接口領域獲得400余項專利,其中核心發明專利220余項,數量位居全球前列。

          盤古智庫(北京)信息咨詢有限公司高級研究員江瀚表示,大型科技公司擁有強大的技術研發實力和市場影響力,可通過加大研發投入、并購等方式快速推進類腦智能業務發展。垂類深耕者則可以在特定領域精耕細作,提供定制化的解決方案,滿足細分市場需求。

          “大廠可以與垂類深耕者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前者提供技術和平臺支持,后者貢獻專業領域的知識和經驗,共同推動整個產業鏈的成熟與發展。此外,雙方還可以聯合開展項目研究,共享數據資源,共同攻克技術難題,實現互利共贏。”江瀚認為。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蔡媛媛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