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文旅>正文內容
          • 演唱會經濟打通“吃住行游購娛”全鏈條
          • 2025年07月10日來源:證券日報

          提要:演唱會經濟對城市消費有明顯帶動作用,演唱會就如同一把鑰匙,打開了“吃住行游購娛”全鏈條消費場景。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演唱會門票消費對當地消費的拉動比高達1∶4.8。據艾媒咨詢數據,中國居民觀看演唱會的預算集中在1001元至3000元之間,其中花銷主要為住宿、餐飲、交通。貓眼專業數據顯示,一場觀眾超4萬人的演唱會,平均可帶動餐飲、交通、零售、住宿等綜合消費達4500萬元。

          進入暑期,各地演唱會如火如荼地舉行。鑒于部分演唱會“一票難求”,有觀眾甚至選擇跨城觀看,“為一場演出奔赴一座城”正成為文旅消費的新常態。

          7月6日,粉絲陳華(化名)從安徽坐高鐵來到北京,觀看林俊杰的演唱會。他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自己跨城而來只為在現場聆聽那些熟悉的旋律。

          嘉世咨詢發布的《2025中國演唱會市場現狀報告》顯示,跨城觀演成為主要消費趨勢,愿意前往周邊城市觀演的受眾比例達到55.2%。

          粉絲郁敏(化名)最近也在收拾行李,準備去西安觀看鹿晗7月11日的演唱會,他告訴記者:“剛好趁這個機會去看看兵馬俑、大雁塔,既能看演唱會又能旅游,一舉兩得。”

          演唱會經濟對城市消費有明顯帶動作用,演唱會就如同一把鑰匙,打開了“吃住行游購娛”全鏈條消費場景。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演唱會門票消費對當地消費的拉動比高達1∶4.8。據艾媒咨詢數據,中國居民觀看演唱會的預算集中在1001元至3000元之間,其中花銷主要為住宿、餐飲、交通。貓眼專業數據顯示,一場觀眾超4萬人的演唱會,平均可帶動餐飲、交通、零售、住宿等綜合消費達4500萬元。

          廣州艾媒數聚信息咨詢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評估演唱會綜合效益及消費拉動作用,可從直接效益、間接效益、長期效益三方面看。直接效益包括數萬人規模的演唱會票價收入和演唱會周邊產品銷售;間接效益體現在觀眾在交通、住宿、餐飲、娛樂等方面的消費;長期效益則主要體現在城市知名度提升、文化產業發展方面。

          上海夏至良時咨詢管理有限公司高級研究員、大消費行業分析師楊懷玉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演唱會經濟能夠促進當地旅游業發展,帶動酒店、景區及餐飲消費。同時,一場成功的演唱會能夠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形象,長遠來看有助于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資。

          張毅進一步表示,演唱會多在暑期舉辦,能夠助推夜間消費,同時也催生了新消費業態,促進文旅融合,形成打卡效應,帶來更多衍生消費。

          為了緊緊抓住演唱會這波“流量”,各地因地制宜推出了一系列活動。

          例如,近日,山東臨沂文旅集團推出“聽歌游臨沂”套餐,持有刀郎全國任意場次演唱會門票(含電子票根)的游客,可免首道門票游覽沂蒙山龜蒙、云蒙景區等10家核心景區。此舉是圍繞刀郎2025巡回演唱會(臨沂站)設計的文旅融合創新項目,旨在將演唱會流量轉化為城市文旅消費增量。

          日前,“2025年跟著演唱會游杭州”第二期活動啟動,并全新升級杭州演唱會門票功能。全球樂迷可以通過大麥網等購票平臺,在杭州演唱會的前后三天內,憑演唱會門票享受杭州“文旅大禮包”,讓每場演唱會都成為深度探索杭州的起點。這是杭州文旅繼5月23日推出“演唱會+演藝”超級聯動計劃后的又一項福利,通過整合演出、景區、酒店等優質資源,打造“一票通享”的文旅消費新模式,培育“跟著演唱會游杭州”的新型消費習慣,進一步釋放文旅消費潛力。

          另據記者了解,近日,青島已建立文旅、商務、體育、會展等多部門協調聯動機制,通過“票根經濟”撬動文旅大消費。今年暑期,青島將上演10場演唱會。

          目前,演唱會市場增長勢頭強勁。道略音樂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25年5月份,中國總演出場次達330場,同比增長20.9%,觀眾達448.4萬人次。據相關機構預測,今年暑期演唱會將迎來新高峰。在文旅共振的浪潮下,這把“火”會越燒越旺。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蔡媛媛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