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經營參考>正文內容
          • 具身智能賦能康養產業 多家上市公司聯手布局
          • 2025年05月22日來源:中國網

          提要:在業內看來,面對老齡化社會迫切的照護需求,具身智能有望在康養產業中“大顯身手”。但具身智能技術復雜且牽扯多個細分行業,其在康養場景的落地自然也離不開多方協同。業內呼吁,在政府、企業、養老機構三方合力下,一個“能交互、有溫度”的康養機器人時代能加速到來。

          當前具身智能的落地探索主要聚焦工業場景,另有部分企業側重于家庭場景,布局康養場景的企業更是“少數派”。但風向正在轉變,賽道頭部企業已在加大對康養場景的投入。

          在5月21日召開的具身智能康養機器人協同發展大會上,麥迪科技、創耀科技、中堅科技等上市公司與上海機器人產業技術研究院等,共同啟動產業協同發展機制,打造康養場景下任務驅動的群體智能平臺。此前,傅利葉、智元機器人等具身智能公司也表示加碼康養場景。

          在業內看來,面對老齡化社會迫切的照護需求,具身智能有望在康養產業中“大顯身手”。但具身智能技術復雜且牽扯多個細分行業,其在康養場景的落地自然也離不開多方協同。業內呼吁,在政府、企業、養老機構三方合力下,一個“能交互、有溫度”的康養機器人時代能加速到來。

          “拉人入群” 共建生態以推進落地

          在具身智能康養機器人協同發展大會上,上海機器人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國家機器人檢測與評定中心(總部)主任鄭軍奇發表觀點稱,康養機器人作為科技與康養深度融合的產物,為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提出了解決方案。但要實現康養機器人的產業發展,僅依靠一家企業、一家機構的力量遠遠不夠。

          “具身智能技術涉及方方面面,包括機器人本體、場景、數據等。在這個過程中,既要充分發揮企業作為創新主體的作用,又要依靠科研院所、高校技術的研發優勢,同時還需要政府在政策引領、標準制定上給予支持。”鄭軍奇說。

          在業內看來,需要政、企、機構三方合力來破解產業難題。首先是政府通過頂層設計、整合資源,開放醫療養老場景試點;其次是企業層面解決硬件、軟件以及成本方面的難題,打通技術到產品的閉環,讓康養機器人走出實驗室;最后是場景驗證,引導養老機構開放真實的場景,收集用戶與護理人員的反饋,最終實現從政策、技術到場景的全面協同。

          基于此,麥迪科技聯合上海新徐匯養老服務有限公司、上海徐匯科創孵化器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并與華為、優必選科技、上海機器人產業技術研究院、中堅科技及創耀科技等頭部機構共同啟動產業協同發展機制,未來計劃打造康養場景下任務驅動的群體智能平臺。

          各方一致表示,康養機器人產業須打通“底層算力—技術研發—場景應用”全鏈條,更離不開政策引導、標準制定、市場培育等各方面的支持。

          據記者了解,各方將立足于自身業務優勢,在機器人本體、數據、大模型、場景等維度形成互補。其中,華為打造的具身工具鏈,能夠滿足麥迪科技等企業在康養場景下的具身智能開發需求;優必選將以優麥機器人為載體,共同探索機器人在康養場景下的更多可能性;麥迪科技積累了豐富臨床數據與場景落地經驗,將重點推進機器人在日常照護、健康監測、心理陪伴、康復訓練等領域的場景生態共建;上海新徐匯養老服務有限公司未來將以養老院為核心場景,開放真實服務空間用于產品測試驗證。

          “康養機器人一定是人形機器人極其重要的落地賽道,醫院、養老機構、社區機構、家庭,都是康養機器人的潛在市場。對我們而言,不是要銷售一臺人形機器人,而是希望打造一個由人形和非人形機器人組成的整體解決方案,一個由任務驅動的康養智能綜合平臺。”麥迪科技副董事長、總裁翁康說。

          康養場景為具身智能提供“用武之地”

          當前,各個具身智能企業的場景落地還處于探索中,上述企業為何開始搶灘康養產業?

          一家人形機器人企業的高管向記者分析稱,隨著老齡化趨勢愈發顯著,未來市場對日常照料、健康監測及情感陪伴的需求會激增。技術成熟后,康養機器人可提供移動輔助(如上下床、行走)、飲食護理、藥物管理等服務,直接填補傳統護理人力缺口。例如,具身智能設備能協助行動不便的老人完成室內外移動,并通過傳感器實時規劃安全路徑。

          在他看來,在高度標準化、重復的工業場景中,傳統工業機器人在精度、成本上占據絕對優勢,這些場景引入人形機器人“性價比不高”。而在康養場景中,人形機器人可以憑借交互能力、泛化能力脫穎而出,更有可能“大顯身手”。

          在此前舉辦的首屆具身智能生態峰會上,傅利葉創始人兼CEO顧捷表示,病患康復訓練的核心需求,涉及認知訓練、言語功能訓練以及生活功能恢復訓練等方面,這些都離不開與治療設備之間的反復交互,也是具身智能未來可以發揮功能的領域。

          顧捷認為,在康復場景下,人形機器人產品不僅要滿足動作訓練需求,更要注重交互性、有共情能力,需要給病人提供情緒價值。這要求機器人能讀懂語言、表情、動作,甚至情緒,能處理觸覺、聽覺、嗅覺等多模態信號,并及時給到相應的反饋。

          與此同時,具身智能能為康養服務提供專業化、標準化、精準化的科學方案,并加以規范化操作執行,可以解決專業人員水平差距問題并提升效率。例如,一名醫療師可以同時管理5到10臺機器人,患者的訓練強度和具體參數都可以由系統來進行標準化控制,從而提升整體效率。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周峰菊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