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銀發經濟多賽道拓展萬億級產業藍海
- 2025年04月07日來源:中國經濟網
提要:當科技助老的春風吹進萬家,當“銀發專列”的車輪駛向遠方,文旅、科技、康養等銀發經濟賽道正迸發出新的發展活力。報告顯示,到2035年,我國銀發經濟規模有望達到30萬億元。未來,隨著養老需求的增長和養老服務的提升,銀發消費市場潛力將進一步釋放。
當科技助老的春風吹進萬家,當“銀發專列”的車輪駛向遠方,文旅、科技、康養等銀發經濟賽道正迸發出新的發展活力。報告顯示,到2035年,我國銀發經濟規模有望達到30萬億元。未來,隨著養老需求的增長和養老服務的提升,銀發消費市場潛力將進一步釋放。
機器人“跑”出科技助老“加速度”
隨著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加速發展,養老機器人成為科技助老核心方向。目前養老機器人主要包括輔助功能性的外骨骼機器人、管家服務式的人形機器人等。記者多方采訪發現,依托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前沿技術的發展,不少企業的創新產品跑出“加速度”。
來自蘇州的李女士已年逾六旬,在泰山風景區工作人員的幫助下穿戴上外骨骼機器人輕松走上了斜坡。“公司已與恩施大峽谷、陜西鬼谷嶺、東莞觀音山、嵩山、峨眉山等多個景區合作鋪設外骨骼機器人。”深圳市肯綮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余運波表示,“穿戴外骨骼機器人,能夠減輕游客30%以上的疲勞,降低了人體行走時最困難時刻的強度,大幅延長人體續航,實際測試可以多走幾倍里程。”
能實時語音對話、及時提醒用藥,還能進行緊急報警的“管家式”機器人已不是未來時。來自森麗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小麗長者陪伴機器人已在多家養老機構、社區試點運行。森麗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高雅表示,伴隨國內養老機器人標準的制定出臺,未來企業會聚焦探索標準化建設,并進一步夯實大模型、人工智能方面的技術底座。
“隨著我國機器人產業的快速發展,養老機器人正成為科技助老的新風口。”余運波指出,很多外骨骼機器人以醫院專業級為主,輔助日常行走的助力級產品較少,未來移動機器人、護理機器人等不同類型的機器人將拓展銀發經濟發展新空間。
“作為企業,我們將更有信心投入研發養老機器人等相關產品。未來,家庭服務移動仿生人形機器人有望迅速發展。”大連蒂艾斯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李博陽表示,將聚焦老年人情感陪護需求,通過智能表情交互、智能靈巧手、智能大模型等技術,進一步鉆研仿生人型機器人,同時加強與智能家居終端的聯動,在更多場景落地應用。
銀發旅游列車“駛入”文旅新圖景
“我今年75歲了,這次是和天津的‘驢友’相約,一起搭乘銀發專列開啟為期12天的跨省旅游。”游客王先生正在北京豐臺站等候列車,他告訴記者,自己搭乘的是2025年京津冀地區首趟銀發旅游列車,途經江西、湖南、廣東三省,沿途游玩廬山、婺源、肇慶星湖等十余個景區。
“銀發旅游列車上有不少適老化改造,看到隨車的導游和醫護人員特別安心。”王先生指著自己的三件行李說,“這些行李全程都可以放在列車上,有專人看管,下車住酒店只需要帶上一兩件衣服就可以,比自己出行省心多了。”
“針對旅游列車老年游客居多的特點,本次旅游列車以‘健康隨行,味暖夕陽’為主題,啟用‘適老化服務’,打造中鐵旅老年人健康餐飲旅游列車。”據中鐵旅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車醫護人員具備豐富的急救技能,在緊急情況下能快速地作出判斷并及時采取措施。
今年以來,西安局集團公司已開行9列以觀賞大美秦川風貌為主的銀發旅游專列,主要開行線路以“秦嶺冰雪游”及“環秦嶺”短途游為主,累計接待游客超6500人次;黑龍江省開出2025年首趟港澳銀發旅游專列;廣東湛江開出首趟銀發賞花專列……近段時間國內多地“銀發號”列車深受老年游客青睞。
為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旅游需求,銀發旅游專列這一新興業態應運而生。據中國旅游研究院預測,到2025年年末,中國出游率較高、旅游消費較多的低齡健康老年人將超過1億人,銀發旅游收入有望突破萬億元。
日前,商務部、文化和旅游部、國鐵集團等九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增開銀發旅游列車 促進服務消費發展的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到2027年,構建覆蓋全國、線路多樣、主題豐富、服務全面的銀發旅游列車產品體系;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提出,積極發展抗衰老、銀發旅游等產業,釋放銀發消費市場潛力。
盤古智庫老齡社會研究院副院長李佳表示,以銀發旅游專列為契機,從供給側和需求側雙向發力,將進一步推動銀發文旅產業鏈的升級創新,釋放銀發經濟的市場新機遇。
多賽道挖掘萬億銀發藍海
銀發經濟涉及面廣、產業鏈長、業態多元,為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提供了有利契機。專家指出,養老照護、文體娛樂、抗衰老產業、養老金融產品等都將成為萬億級藍海新賽道,但仍要精準對接銀發群體需求。
中國社會福利與養老服務協會、當代社會服務研究院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的《銀發經濟藍皮書:中國銀發經濟發展報告(2024)》顯示,隨著長壽時代的到來,銀發經濟在國內生產總值的占比將進一步增加。到2035年,銀發經濟規模有望達到30萬億元,占GDP的10%。其中,養老服務業、老年用品消費、老年金融、健康、文旅等銀發相關產業,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現存“養老”相關企業36萬余家。2025年1至3月,新增相關企業1.9萬家。
“養老產業市場規模的增長不僅顯示出銀發經濟市場的巨大潛力,也體現了需求端對消費服務與產品的迫切。”李佳認為,現階段相關企業主要集中在餐飲、護理、保健等基礎養老服務方面,當前,已有不少企業開始探索智慧養老等新領域。
今年以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銀發經濟的發展,但在市場層面,李佳認為,相關主體應持續加深對老年人多元需求的認知,精細化、層次化“對癥下藥”匹配消費供需。
談及中國銀發經濟賽道,復旦大學老齡研究院院長彭希哲認為要從基本需求和未來需求來看。“為3億中國老人提供高質量的、優質的、可獲得的養老服務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從未來需求來說,與‘活力老人’相關的教育、娛樂、旅游等領域是增長最快的賽道之一。”
“人口老齡化特別是長壽時代帶來的不只是人口結構變化,而是整個經濟社會文化的重塑性轉變,是一個全新的社會形態,今后幾乎所有產業都要為老齡社會做轉型和細分,隱含著無限的商機和潛能。”中國社會福利與養老服務協會會長、復旦大學老齡研究院副院長吳玉韶說。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