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財經觀察>正文內容
          • 2024年票房同比減少22.7% 電影市場遭遇多重挑戰
          • 2025年01月08日來源:中國消費者報

          提要:國家電影局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2024年電影總票房為425.02億元,同比減少22.7%;觀影總人數為10.1億人次,同比減少23.1%。業內人士表示,造成電影市場冷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準確把握觀眾需求是行業需要思考的重要課題。

          國家電影局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2024年電影總票房為425.02億元,同比減少22.7%;觀影總人數為10.1億人次,同比減少23.1%。業內人士表示,造成電影市場冷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準確把握觀眾需求是行業需要思考的重要課題。

          影片供給方面,2024年共生產故事影片612部,影片總產量為873部;全年票房過億元影片共79部,其中國產影片55部。數據還顯示,2024年上映新片數量為501部,其中國產電影425部,進口影片76部。國產影片票房為334.39億元,占比為78.68%;進口影片票房占比接近兩成,連續3年小幅回升,但對比往年,進口影片已連續兩年沒有出現10億元以上票房的作品。

          數據顯示,2024年電影上座率從2023年的8.3%降至5.8%,年度日均票房降至1.16億元。

          業內認為,在影片供給層面,精品電影數量減少是電影票房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記者發現,2023年10億元票房以上電影有12部,2024年只有7部。燈塔研究院于2025年1月1日發布的《2024中國電影市場年度盤點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23年有68%的電影為早年立項,集中于2023年上映,2024年供給吸引力相對下滑。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尹鴻認為,相比于2019年和2023年,2024年支撐市場大盤的高票房電影以及贏得觀眾口碑的中小成本影片有所減少,觀眾對高品質影片的需求與優質作品供給不足的落差,依然是中國電影市場最主要的矛盾。

          除了優質內容供給不足外,在專家看來,電影市場的走弱還與短劇、短視頻興起等市場挑戰有關。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認為,觀眾的娛樂消費模式正在發生顯著變化,這對電影市場產生了重大影響。如今,娛樂選擇豐富多樣,短視頻和短劇憑借其迅速和碎片化的特性,契合了現代人在快節奏生活中對娛樂的需求。

          據中國網絡視聽協會《中國微短劇行業發展白皮書(2024)》,行業機構預估,2024年我國微短劇市場規模將達504.4億元,同比增長34.90%,已然超過該年內地電影市場的總規模。

          《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2024)》顯示,2023年我國網絡視聽用戶規模達10.74億人,居所有互聯網用戶首位。其中,短視頻人均單日使用時長達到151分鐘。

          《報告》顯示,57%的觀眾全年只看一次電影。2016年至2019年,全年僅看一次電影的觀眾占比從48%降至44%,2024年觀眾總計數從5億人降至4.3億人,人均觀影頻次從2.6次降至2.3次。而從購票進場觀眾的畫像來看,年輕觀眾的流失則是更加值得關注的問題。《報告》指出,2024年,25至29歲觀眾占比保持27%,相對穩定,但25歲以下年輕觀眾占比降至21%。

          此外,線下演出的火爆也在一定程度上對電影市場構成了競爭。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三季度全國營業性演出(不含娛樂場所演出)場次17.33萬場,同比增長16.27%,票房收入208.1億元,同比增長41.1%,觀眾人數5736.65萬人次,同比增長17.51%。

          尹鴻表示,電影行業要擁抱觀眾、細分市場。市場需要大眾化、全面向的“頭部”電影,也需要分眾化、面向多樣需求的細分產品。電影行業亟待加強產品和市場謀劃,創作上要合理布局,精細規劃不同體量、不同受眾、不同檔期、不同形態、不同體驗的差異性影片。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周峰菊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