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內114家公司發布131份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公告
- 2024年12月31日來源:中國網
提要:從被立案調查的緣由來看,上述131份公告中,有104份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占比為79.38%。截至12月29日,已有32家被立案的上市公司或相關方收到監管罰單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30日,年內共有114家A股上市公司發布131份公司或公司控股股東、實控人、高管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的公告。
從被立案調查的緣由來看,上述131份公告中,有104份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占比為79.38%。截至12月29日,已有32家被立案的上市公司或相關方收到監管罰單
記者 劉 歡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30日,年內共有114家A股上市公司發布131份公司或公司控股股東、實控人、高管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的公告。
“今年以來,監管政策趨嚴,特別是新‘國九條’發布后,對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等方面提出了更加嚴格和規范的要求,旨在維護資本市場的公平、公正和透明,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敝嘘P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袁帥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從被立案調查的緣由來看,上述131份公告中,有104份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占比為79.38%。
以中核華原鈦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核鈦白”)為例,因涉嫌違反限制性規定轉讓中核鈦白2023年非公開發行股票、信息披露違法等違法違規行為,2024年3月13日,證監會決定對公司實控人王澤龍立案。4月份,證監會對王澤龍違反限制性規定轉讓股票及信息披露違法行為作出行政處罰,合計沒收違法所得6063.8萬元,并處以7250萬元罰款。
截至12月29日,已有32家被立案的上市公司或相關方收到監管罰單,其中有23家上市公司違規原因為信息披露違法違規。
中國金融智庫特邀研究員余豐慧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成為被立案主因,說明部分上市公司在合規管理和內部控制上存在缺陷,未能建立有效的信息審核和發布流程,或者有意隱瞞重要信息以誤導市場。同時,這也表明投資者對于真實、準確、完整的信息披露有更高的期待,監管機構也更加重視信息披露質量?!?/p>
“信息披露違法違規占比高,不僅反映出企業治理結構的缺陷,也揭示了部分企業在面對業績壓力時采取不當手段來掩蓋真實財務狀況。這種行為不僅損害了投資者利益,也對整個市場的信任度造成了負面影響。”全聯并購公會信用管理委員會專家安光勇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除了上市公司外,監管部門也加大了對上市公司實控人、董監高等“關鍵少數”的追責力度。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今年已有68份相關公告涉及公司實控人或董監高,立案原因主要涉及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內幕交易、短線交易等。
例如,甘肅莫高實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公告顯示,公司董事長杜廣真收到證監會出具的《立案告知書》,因涉嫌內幕交易,證監會決定對杜廣真予以立案。又如,思美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股東四川省旅游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朱明虬及其一致行動人昌吉州首創投資有限合伙企業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證監會立案。
余豐慧表示,上市公司實控人、控股股東、董監高等“關鍵少數”掌握著公司的核心信息,若未能有效防止敏感信息的不當使用和傳播,就會導致其在內部控制、合規管理和信息披露上存在嚴重問題,同時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公司的股價。
康德智庫專家、北京煒衡(上海)律師事務所律師王旻昊對記者表示:“上市公司應積極采取措施加強自身的治理和內部控制,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確保信息披露的真實、準確、完整和及時。一是加強內部培訓,提高內部人員特別是董監高及信息披露負責人的法律意識和專業能力,確保信息披露的準確性和及時性;二是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健全信息披露流程和機制,明確披露的內容和格式要求,規范披露行為;三是強化內部監督,設立專門的監督機構或崗位,對信息披露進行內部審核和監督,確保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四是重視與投資者的溝通,通過定期報告、投資者關系活動等方式,加強與投資者的溝通,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互動性;五是嚴守法律法規,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和監管要求,確保信息披露的合法合規性?!?/p>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