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創板開板六周年:從改革“試驗田”邁向科創“新高地” 上市公司達588家
- 2025年06月13日來源:中國網
提要:并購重組激發市場經營主體發展活力。“科創板八條”發布以來,科創板新發布并購交易106單,其中60單已順利完成;交易金額累計突破1400億元。2025年開年以來,科創板并購活躍度持續攀升,新增披露45單交易,其中20單為現金重大重組、發行股份或可轉債購買資產。這類重大交易的單數,已經遠超2019年至2023年的五年單數總和。
科創板開板六周年:從改革“試驗田”邁向科創“新高地” 上市公司達588家 新興產業公司占比超八成
自2019年6月13日開板至今,科創板歷經六載,制度創新與市場活力互融互促,走出了一條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的中國道路。
截至2025年6月12日,科創板上市公司數量達到588家,總市值超過6.8萬億元,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公司占比超八成,成為資本市場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排頭兵。
2024年6月19日,證監會發布《關于深化科創板改革 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八條措施》(簡稱“科創板八條”),聚焦提升資本市場對科技創新的包容性與適配性,在發行上市、再融資、并購重組、股權激勵等方面推出一攬子改革舉措,標志著科創板的改革“再出發”,也為下一步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積累經驗、創造條件。
新質生產力集群協同發展
科創板專注服務六大戰略性新興行業,板塊定位與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需求高度契合。
截至目前,科創板上市公司達588家,均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IPO募集資金額達9232億元,再融資募集資金1831億元,合計超萬億元。
受益于多元包容的發行上市條件,科創板已有54家未盈利企業、8家特殊股權架構企業、7家紅籌企業、20家第五套標準上市企業、1家轉板上市企業。2024年,微電生理、百利天恒、神州細胞首次實現扣非前后凈利潤為正值,科創板目前累計22家公司實現“摘U”。
從行業分布來看,集成電路領域公司總數達119家,涵蓋上游芯片設計、中游晶圓代工及下游封裝測試,形成上下游鏈條完整、產業功能齊備的發展格局;生物醫藥領域上市公司總數113家,重點介入癌癥、乙肝、丙肝、艾滋病等治療領域。
127家高端裝備制造業公司齊聚科創板,涵蓋工業母機、工業機器人、激光加工、工業自動化控制系統等先進工藝裝備,下游覆蓋軌交、汽車、電力、航空、物流等國計民生重點領域,構建起協同創新、產業集聚的發展格局。
研發投入持續領跑全市場
科創板公司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專注科技創新主業,研發投入始終維持高位。
2024年,科創板研發投入總額達到1680.78億元,超過凈利潤的2.5倍,同比增長6.4%,最近3年復合增速達10.7%,其中107家公司連續3年研發強度超20%。截至2024年末,科創板已匯聚研發人員24萬人,研發人員占員工總數比例近三成。
科創板公司“硬科技”攻關實現多個領域突破,核心技術逐步轉化為產業優勢。龍芯中科最新研制的3C6000/D2U雙路服務器于2025年3月首次公開亮相,展示了我國自主服務器領域的最新里程碑成果。聯影醫療的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系統(DSA)uAngio AVIVA于2025年4月獲得美國FDA 510(k)認證,是國產首個且唯一獲準進入美國市場的DSA產品。
全面競逐國際價值鏈上游
科創板公司加快出海步伐,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競逐價值鏈上游,呈現向好勢頭。
2024年,科創板公司境外收入合計4303.61億元,同比增長6.1%;173家公司境外收入同比增長超過30%,63家公司產品遠銷50個以上國家或地區。
在全球創新藥BD(商務拓展)交易中,科創板創新藥企業正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據不完全統計,11家創新藥企業通過對外授權(License-out)形式將創新藥海外權益授予境外企業。
今年5月20日,三生國健及其關聯方宣布共同授予輝瑞PD-1/VEGF雙特異性抗體SSGJ-707在全球(不包括中國境內)的獨家權益,并可向輝瑞收取12.5億美元首付款、最高可達48億美元的開發、監管批準和銷售里程碑付款,一舉創下國產創新藥出海首付款的最新紀錄。
在技術實力加持下,截至2024年末,已有58家科創板公司牽頭或參與制定所在領域的國際標準,在行業內部的話語權與日俱增。例如,信科移動在3GPP組織參與5G-A國際標準制定200余項,目前正在全面參與全球6G標準化組織的各項工作。
引領上市公司“提質增效重回報”
科創板持續貫徹“以投資者為本”的發展理念,引導公司多措并舉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自2024年1月科創板率先實施“提質增效重回報”行動以來,目前已有逾八成公司披露相關行動方案。2024年共有470家科創板公司披露年度“提質增效重回報”行動方案,2025年以來已有479家公司發布行動方案,超過去年全年,參與率占比超過八成。其中科創50、科創100成分股公司連續兩年實現全覆蓋。
在投資者回報方面,數據顯示,超六成科創板公司推出2024年現金分紅方案,合計分紅總額超386億元。其中,超290家公司現金分紅比例超過30%。2024年以來,320家公司推出回購、增持方案,合計金額上限超350億元;78家公司利用專項貸款實施回購、增持,合計金額上限近90億元。
暢通“科技—產業—資本”良性循環
便利多元的科創板指數化投資路徑,助力打通“科技—產業—資本”良性循環,為長期資金布局“硬科技”創造有利條件。
目前,科創板指數達到29條,80只科創板ETF上市,總規模超過2500億元。
“科創板八條”發布以來,國新科創板國企、科創綜指等13條科創板指數陸續發布;51只科創板ETF上市、68只科創板ETF獲批,較“科創板八條”發布前獲批數量翻倍,上市數量增長近2倍,總規模增長近60%。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科創板專業機構投資者活躍賬戶數超過7.7萬戶,全部機構投資者持倉占比超六成;境外專業機構投資者以及社保、保險、年金等長線基金持倉占比均有所增加。
積極推動科創成果社會共享
科創板匯聚資本活水,打通從“募資輸血”到“研發造血”的循環通路,豐碩的科技成果正加速走出實驗室,轉化為實際生產力與社會效益。
呵護生命健康方面,數據顯示,科創板創新藥企業已推出33款具備“全球新”屬性的國家1類新藥,約占同期國產1類新藥獲批總數的14%。例如,艾力斯憑借著年銷售額突破15億元的拳頭產品伏美替尼,實現從上市前的零收入到2024年營收突破35億元。該產品降價進入國家醫保,極大降低腫瘤患者負擔,持續創造經濟、社會雙重效益。
促進數智轉型方面,金山辦公為超過1.8萬家頭部政企客戶升級數智化辦公服務,若以每份文檔平均包含5頁紙張計算,公司已支持用戶通過使用在線辦公節約超1.3萬億張紙。
推動綠色低碳方面,科創板光伏企業通過提供清潔、平價的太陽能綠色能源,助力全球優化能源結構,加快實現“雙碳”目標。
“科創板八條”措施落實落地
在“科創板八條”發布將滿一年之際,多項配套制度已漸次落地、見效,為企業發展賦能。
并購重組激發市場經營主體發展活力。“科創板八條”發布以來,科創板新發布并購交易106單,其中60單已順利完成;交易金額累計突破1400億元。2025年開年以來,科創板并購活躍度持續攀升,新增披露45單交易,其中20單為現金重大重組、發行股份或可轉債購買資產。這類重大交易的單數,已經遠超2019年至2023年的五年單數總和。
一批創新性、示范性案例相繼落地——科創板首單定向可轉債重組、首單“A控H”、首單“A吃H”、首單“H控A”、首單全面要約收購、首單吸收合并等一批標志性案例涌現,資產估值、交易定價、業績承諾等機制安排日趨市場化、多元化。
股債融資新規為科創板公司闊步創新研發注入動能。自去年10月上交所發布再融資“輕資產、高研發投入”認定標準后,已有寒武紀、迪哲醫藥等9家科創板上市公司按照此認定標準申請再融資,合計擬融資金額接近250億元,均投向創新藥或芯片研發等夯實主業的項目。
科創債綠色通道的打開也有效解決了企業的融資瓶頸。晶合集成、中國通號申報科創債并適用審核綠色通道,合計擬融資45億元。其中,中國通號在上交所成功發行25億元科技創新可續期公司債券,債券自受理至注冊生效僅用時35個工作日,其10+n品種票面利率創中央企業可續期公司債券同期限品種最低。
六年辛勤耕耘,科創板持續引領制度創新,不斷提升服務新質生產力的包容性和適應性,為“硬科技”企業培育成長沃土。站在新的起點,科創板將繼續深化改革,支持更多科技企業茁壯成長,推動科技創新不斷向前發展,在中國式現代化征程中書寫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新篇章。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