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證券>正文內容
          • 53家期貨公司去年凈利潤合計近80億元
          • 2025年05月07日來源:證券日報

          提要:截至目前,上市期貨公司和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期貨公司2024年財報披露結束,53家公司去年的經營情況全部揭曉。整體來看,企業經營穩中有進、韌性較強。

          截至目前,上市期貨公司和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以下簡稱“新三板”)掛牌期貨公司2024年財報披露結束,53家公司去年的經營情況全部揭曉。整體來看,企業經營穩中有進、韌性較強。

          18家公司凈利潤超億元

          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上述53家期貨公司去年合計實現凈利潤近80億元,相較2023年的75億元略有增長。

          數據顯示,上述53家期貨公司涵蓋了多數頭部機構、部分中小型公司。從去年凈利潤表現來看,多數公司較上一年度有所增長。

          具體來看,雖然有18家公司躋身凈利潤“億元俱樂部”,但僅有半數凈利潤實現同比增長;此外,去年凈利潤在1億元以內的有29家公司,多數實現同比扭虧或利潤增長,例如,宏源有限公司、大越期貨股份有限公司、格林大華期貨有限公司、中電投先融期貨股份有限公司等;另有6家公司去年虧損,例如,紅塔期貨有限責任公司、華龍期貨股份有限公司、渤海期貨股份有限公司、混沌天成期貨股份有限公司等,其中去年虧損最多的超過了7000萬元。

          加速布局國際業務

          值得關注的是,雖然上述53家期貨公司去年盈利水平參差不齊,但多家公司都在積極調整自身業務布局,且已初見成效。例如,南華期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華期貨”)此前披露,公司各業務板塊協同性進一步提升,境外金融服務業務優勢得到凸顯,境內外客戶權益規模持續提高。

          有業內人士表示,去年期貨公司面臨著短期業績沖擊和長期發展的壓力,部分頭部公司率先對國際業務和場外衍生品業務進行重點布局且收效明顯。

          據了解,去年南華期貨進一步擴大了清算業務規模并探索經紀業務本地化,推動公司業務規模及客戶權益規模持續增長,收入結構獲得明顯改善。此外,永安期貨股份有限公司也披露公告稱,2024年,公司境外金融服務業務再創新高。

          五礦期貨有限公司戰略運營管理部、營銷管理總部相關人員告訴記者,去年,期貨公司整體實現多元化發展,期貨市場也呈現出規模持續擴大、品種體系不斷健全、行業高質量發展等特征。具體來看,期貨公司場外業務、期現業務、投資業務、國際業務開始嶄露頭角,一些綜合競爭力較強的期貨公司也憑借業務模式多元化發展,取得了良好的經營業績。

          國元期貨有限公司研究咨詢部負責人吳菁琛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去年期貨公司整體發展呈現幾方面特征:一是經紀業務競爭加劇,行業分化顯現,集中度進一步提升;二是風險管理業務創新深化,服務實體效能提升,尤其是風險管理子公司場外衍生品業務實現突破性發展,通過含權貿易、基差點價等創新模式,為中小微企業提供精準的價格風險管理解決方案,有效助力實體企業穩健經營;三是資管業務逆勢擴張,差異化優勢凸顯;四是頭部機構加速國際業務布局,跨境業務成為新的發展引擎,多家上市期貨公司的境外業務已成為推動其業績增長的關鍵因素。

          “國際業務受期貨公司青睞,主要源于政策支持和市場開放程度提升等因素。”吳菁琛進一步表示,去年境內期貨品種對外開放范圍持續擴大,不僅吸引了更多境外交易者的參與,“中國價格”全球定價影響力也得到了顯著提升。同時,部分頭部機構通過構建全球清算網絡、拓展跨境綜合服務,既滿足了中資企業全球化布局的風險管理需求,又形成了差異化競爭突破口。

          2024年,隨著中國期貨市場對外開放水平持續提高,境外投資者參與境內市場的需求也在持續上升。例如,原油、鐵礦石、PTA等一批商品期貨和期權成功引入了境外交易者,40多個期貨和期權對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和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開放,相關品種國際影響力持續提升,“中國價格”在全球范圍內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上述五礦期貨相關人員表示,國際業務正成為部分期貨公司的重要布局,一方面,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擴大,為期貨公司拓展國際業務提供制度保障和機遇。另一方面,布局國際業務顯著拓寬了期貨公司的業務范圍,使其不再局限于本土市場。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周峰菊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