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億“活水”入場在即 理財公司首獲網下打新入場券
- 2025年04月01日來源:中國證券報
提要:業內人士認為,理財公司管理的資金規模龐大(截至2024年末,銀行理財市場規模近30萬億元),其獲準參與網下打新,將直接提高網下申購的資金上限,引導更多中長期資金進入股市,優化資本市場資金結構。長期來看,理財資金參與IPO打新的潛在量級可達數千億元。在參與新股申購方面,修訂后的首發承銷細則和再融資承銷細則新增理財公司作為機構網下投資者,并將銀行理財產品和保險資管產品納入網下優先配售對象范圍。
近日,證監會發布實施《關于修改〈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的決定》,增加銀行理財產品、保險資管產品作為IPO優先配售對象。隨后,滬深交易所修訂發布首發承銷細則、再融資承銷細則,新增理財公司作為IPO網下投資者,并將銀行理財產品和保險資管產品納入A類配售對象范疇。中國證券報記者此前從業內獲悉,中國證券業協會對《首次公開發行證券網下投資者管理規則》進行了修訂,增加理財公司作為網下投資者參與新股網下詢價和配售業務,并在前期征求了行業意見。
業內人士認為,理財公司管理的資金規模龐大(截至2024年末,銀行理財市場規模近30萬億元),其獲準參與網下打新,將直接提高網下申購的資金上限,引導更多中長期資金進入股市,優化資本市場資金結構。長期來看,理財資金參與IPO打新的潛在量級可達數千億元。
理財公司擬納入網下打新投資者范疇
在參與新股申購方面,修訂后的首發承銷細則和再融資承銷細則新增理財公司作為機構網下投資者,并將銀行理財產品和保險資管產品納入網下優先配售對象范圍。同時,明確理財公司、保險公司管理的多個產品參與上市公司定增認購時,可以合并計算,視為一個發行對象,與基金公司、證券公司等保持一致。
為適應理財公司納入網下打新投資者范疇,中證協前期對網下投資者管理規則中網下投資者注冊類型、配售對象注冊條件、網下投資者注冊程序、資產規模核查要求等對應內容進行了系統性修改。
管理規則修訂后,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保險公司及前述機構資產管理子公司、理財公司、期貨公司、信托公司、財務公司、合格境外投資者、符合一定條件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等專業機構投資者,在協會完成注冊后,可參與首發證券網下詢價和配售業務。
網下投資者直接管理的證券投資產品注冊配售對象,資產管理規模準入門檻仍維持原有標準,即從滬深交易所二級市場買入的非限售股票和非限售存托憑證截至最近一個月末總市值應不低于6000萬元;注冊科創板業務權限,從科創板買入的非限售股票和非限售存托憑證截至最近一個月末總市值還應不低于600萬元。公募基金、社?;?、養老金、年金基金、銀行公募理財產品、保險資金、合格境外投資者申請注冊的配售對象除外。
進一步優化新股市場投資生態
據業內人士介紹,當前打新資金的規模應該達萬億元級別。2025年1月,中央金融辦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明確在參與新股申購、上市公司定增、舉牌認定標準等方面,給予銀行理財、保險資管與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
中泰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徐馳對記者表示,當前銀行理財資金底數巨大,但權益投入比例有限?!吨袊y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4年)》顯示,截至2024年末,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存續規模達29.95萬億元,然而理財產品投資仍以固定收益為主。2023年銀行理財配置于權益類資產余額占總投資資產的2.86%左右,2024年末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進一步降至約2.58%,余額僅為0.83萬億元。
“也就是說,目前理財資金中真正用于股票等權益投資的規模不到總資產的3%,而實際規模可能更小。”徐馳表示,穿透測算顯示,剔除優先股等類債性資產并計入通過基金間接持股后,理財資金實際投入股票市場(含可轉債)的規??赡軆H有4000億-5000億元。
徐馳認為,若獲準參與網下打新,理財機構短期內只能動用權益投資“小水池”中的一部分,增量資金體量以百億級計。隨著監管政策放行,銀行理財可與公募基金、保險資管享受同等政策待遇參與新股申購。短期來看,理財公司可能通過“固收+打新”策略產品,將原本極小的權益倉位部分用于打新:即在保持產品穩健的前提下,拿出一小部分資金用于網下申購新股。例如,保守估計,即使僅動用當前權益資產的5%用于網下打新策略(0.83萬億元的5%約為415億元),即能為新股申購市場帶來數百億元的新增資金;若理財資金將總資產的0.5%從債券挪至打新權益倉位(相當于總規模29.95萬億元的0.5%),亦將有約1500億元的資金流入IPO市場。
“在當前理財資金權益配置比例不大幅提高的前提下,初期流入網下打新的新增資金量大致在百億元級別,主要取決于理財子公司布局打新產品的積極性和速度。”徐馳表示,目前已有大型銀行理財子公司著手發行專門的“打新策略”理財產品,以參與科創板等新股機會。
理財資金參與打新的潛在規模可達數千億元
“長期來看,理財市場規?;蚍€步增長,權益投資占比也存在上升空間?!毙祚Y認為,預計到2025年末理財產品存續規模有望增至32萬-33萬億元。在低利率環境和監管引導長期資金入市的背景下,銀行理財“固收+”戰略加速推進,適度提升權益資產配置正成為趨勢。隨著投資者風險偏好回升和理財子公司投研能力增強,理財資金配置權益類資產比例中長期有望回升至5%左右。
徐馳認為,從長遠視角觀察,理財資金參與IPO打新的潛在量級可達數千億元。如果理財資金中長期將權益投資提高到萬億級規模,其中相當一部分可能用于一級市場打新。一方面,理財子公司傾向于將一部分權益額度用于網下申購獲取穩健收益;另一方面,理財產品風險等級有限,不會全部轉為二級市場股票倉位,打新作為“穩中求進”的策略契合其需求。銀行理財入市將為A股IPO帶來可觀的源頭“活水”,從幾百億元逐步累積到數千億元規模,有望成為繼公募基金、保險資金之后又一重要的IPO資金來源。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