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證券>正文內容
          • 滬市上市公司發力科技創新 驅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加速跑”
          • 2025年03月26日來源:證券日報

          提要:有研半導體硅材料股份公司總經理、集成電路關鍵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張果虎表示,集成電路產業作為新質生產力的代表,支撐著數字經濟的發展,對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實現產業升級具有重要作用。公司將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加大核心技術攻關力度,實現半導體材料技術與集成電路工藝同步升級迭代,為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提供穩定可靠的材料保障,助力國家在新一輪科技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在明確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任務時提出,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促進新動能積厚成勢、傳統動能煥新升級。

          當下,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已然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在此過程中,上海證券交易所市場(以下簡稱“滬市”)上市公司憑借自身在資金、技術、人才等多方面的優勢,為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那么,在《政府工作報告》指引下,滬市上市公司將如何進一步做大做強,助力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加大研發投入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各國圍繞科技和產業的競爭更趨激烈。在此背景下,科技創新成為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核心驅動力,而滬市上市公司紛紛加大研發投入,布局前沿科技領域。

          據Wind資訊數據,2021年至2023年,滬市上市公司研發投入分別為7684.99億元、9585.97億元和9692.05億元,呈現逐年遞增趨勢。截至目前,已有160家滬市公司披露2024年研發投入情況。研發投入總額占營業收入比例超10%的公司有25家。其中,上海盟科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的研發投入金額近乎是營業收入的3倍之多。

          隨著前期研發投入逐漸“開花結果”,越來越多的創新成果不斷落地轉化。這些豐碩成果不僅有力推動了滬市上市公司自身的高質量發展,還助力我國在全球科技和產業競爭中搶占發展先機。

          展望未來,滬市上市公司紛紛表示,將在科技創新的道路上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成為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中科技創新的先鋒隊。

          湖北興福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少平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顆“小”芯片,掌握著國家的“大”未來,將持續攻關芯片國產化的關鍵技術,依托科技創新賦能發展,圍繞打造“世界一流的電子材料企業”的目標,延長產業鏈,打造國內規模最大、品類最全、技術最領先的電子化學品產品鏈條,為未來更高端、更先進制程的“中國芯”關鍵材料提供安全可靠的供應鏈支撐。

          優化產業結構

          產業結構優化是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因此,滬市上市公司紛紛圍繞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與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兩大目標,精準把握產業發展趨勢,在產業結構優化進程中展現出強大的引領力與行動力。

          具體來看,在傳統產業升級方面,部分制造業企業積極響應國家產業政策,將先進的自動化生產技術引入自身生產流程,實現從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轉型升級;部分能源公司順應綠色發展趨勢,加大對風電、光伏等新能源項目的投資力度,實現從單一能源生產向多元化清潔能源綜合供應商的轉變……

          例如,株洲中車時代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東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積極踐行國家戰略,堅持創新驅動發展,聚焦器件、算法等基礎前沿技術,深耕能量變換與控制等核心應用技術,服務我國裝備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升級。

          在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方面,滬市上市公司同樣不遺余力??频聰悼毓煞萦邢薰径麻L于本宏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關鍵技術攻堅’與‘產業鏈自主可控’是我們的優勢,讓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在‘三個鏈’淬煉中提升勢能是我們堅持探索的創新路徑,公司會繼續向新求變、向高突圍,不斷提升關鍵技術與人工智能的融合應用能力,緊抓機遇提升產能,更好地以科技創新推動工業母機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p>

          不難看出,滬市上市公司正通過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壯大等方面積極探索實踐,持續優化產業結構。未來,它們還將繼續為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筑牢根基,推動經濟朝著更高質量、更具韌性的方向發展。

          例如,圣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戴立忠表示:“公司將以創新驅動為引領,加碼生態圈建設,通過自主研發、戰略合作、產業并購等多種方式,加大全產業鏈上下游的延伸與建設力度,圍繞生命科技領域關鍵底層技術、關鍵核心模塊、關鍵原材料等重點賽道,不斷開發、整合與突破,逐步打造覆蓋全產業鏈生態的平臺型企業,著力推動企業及生命科技產業鏈的高質量發展?!?/p>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在新時代、新任務引領下,滬市上市公司正積極謀劃,未來將繼續在科技創新、新舊動能轉換等方面精耕細作。

          例如,美埃(中國)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蔣立表示,未來,公司將深化產學研合作,參與制定國家能效檢測標準,推動空氣凈化技術向民用、商用領域延伸,以全球領先的ESG實踐為綠色低碳發展注入新質生產力動能。

          北京浩瀚深度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張連起表示:“公司將緊緊抓住新一輪人工智能技術革命的浪潮,堅持強化科創板企業‘硬科技’定位,有效利用股權融資、股權激勵等政策工具,持續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建設高質量人才隊伍,審慎積極推進產業并購,既增強了企業持續良性發展勢能,也增強了在國家戰略引領下,承擔更大責任,做出更大貢獻的能力?!?/p>

          有研半導體硅材料股份公司總經理、集成電路關鍵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張果虎表示,集成電路產業作為新質生產力的代表,支撐著數字經濟的發展,對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實現產業升級具有重要作用。公司將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加大核心技術攻關力度,實現半導體材料技術與集成電路工藝同步升級迭代,為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提供穩定可靠的材料保障,助力國家在新一輪科技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蔡媛媛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