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限制做空 轉融券按下暫停鍵
- 2024年07月11日來源:北京商
提要:7月10日晚間,證監會官網發文表示,7月11日起轉融券業務暫停。這是繼今年3月“禁止限售股轉融通出借、限售股股東融券賣出”之后,再次對轉融券業務的監管加碼。此外,證監會批準證券交易所將融券保證金比例由不得低于80%上調至100%,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參與融券的保證金比例由不得低于100%上調至120%。
證監會又有重磅舉措!7月10日晚間,證監會官網發文表示,7月11日起轉融券業務暫停。這是繼今年3月“禁止限售股轉融通出借、限售股股東融券賣出”之后,再次對轉融券業務的監管加碼。此外,證監會批準證券交易所將融券保證金比例由不得低于80%上調至100%,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參與融券的保證金比例由不得低于100%上調至120%。
證監會表示,為切實回應投資者關切,維護市場穩定運行,經充分評估當前市場情況,證監會依法批準中證金融公司暫停轉融券業務的申請,自2024年7月11日起實施。存量轉融券合約可以展期,但不得晚于9月30日了結。同時,批準證券交易所將融券保證金比例由不得低于80%上調至100%,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參與融券的保證金比例由不得低于100%上調至120%,自2024年7月22日起實施。
當日晚間,滬深北交易所也披露了融券的保證金比例上調的消息。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暫停轉融券業務響應了市場需求。“在當前市場持續下跌、投資者信心嚴重不足時,通過暫停轉融券做空業務可以提振市場信心。盡管市場下跌原因不完全因轉融券做空,但暫停轉融券至少表明了監管層呵護股市的態度,有利于提振投資人信心,穩定市場走勢。”楊德龍表示,近期大盤跌破3000點后繼續震蕩下調,逼近2900點指數關口,此時出臺暫停轉融券業務無疑是一場及時雨,有望推動市場短期反彈。
據了解,融資融券是資本市場重要的基礎性制度之一,對平抑非理性波動,促進多空平衡與價格發現,吸引中長期資金入市具有積極作用。從國內證券市場發展和集中監管實際需要出發,我國從2013年前后建立了轉融通制度,一方面為融資融券業務提供必要的資金和證券來源;另一方面也為監管部門掌握業務開展情況,加強日常監管,及時采取逆周期調節措施提供了手段。
2023年8月以來,證監會根據市場情況和投資者關切,采取了一系列加強融券和轉融券業務監管的舉措,包括限制戰略投資者配售股份出借、上調融券保證金比例、降低轉融券市場化約定申報證券劃轉效率、暫停新增轉融券規模等;同步要求證券公司加強對客戶交易行為的管理,持續加大對利用融券交易實施不當套利等違法違規行為的監管執法力度。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底,融券、轉融券規模累計下降64%、75%。融券規模占A股流通市值約0.05%,每日融券賣出額占A股成交額的比例由0.7%下降至0.2%,對市場的影響明顯減弱,為暫停轉融券業務創造了條件。此次調整對存量業務分別明確了依法展期和新老劃斷安排,這有助于防范業務風險,維護市場穩健有序運行。
此外,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9日,A股市場融券余額為318.38億元,轉融券余額為296.04億元,今年以來轉融券余額減少808.13億元,降幅達73.19%。共有30只股票轉融券余額超過1億元,轉融券余額最大的股票為片仔癀,達到3.78億元。聯影醫療、南京銀行、海光信息、萬泰生物、賽力斯、北汽藍谷、隆基綠能、愛美客、新易盛轉融券余額分別為2.89億元、2.83億元、2.57億元、2.52億元、2.41億元、2.23億元、2.09億元、1.99億元、1.94億元。
|相關新聞|
證監會持續加強程序化交易監測 推動高頻交易降頻降速
繼證監會于5月11日公布《證券市場程序化交易管理規定(試行)》(以下簡稱《管理規定》)后,時隔兩個月,證監會再次就《管理規定》的相關工作進展重磅發聲。7月10日,證監會發文表示,截至6月末,觸及異常交易監控標準的行為在過去3個月下降近六成。下一步,證監會將持續加強程序化交易監測,推動高頻交易降頻降速。有業內人士表示,如今,程序化交易得到全鏈條重點監管,監管效率明顯提升,針對性也更強,能夠進一步減少程序化交易踩“紅線”的情況,維護資本市場公平公正交易秩序。
證監會公布數據顯示,2024年以來,證券市場程序化交易總體穩中有降,交易行為出現一些積極變化。截至6月末,全市場高頻交易賬戶1600余個,年內下降超過20%,觸及異常交易監控標準的行為在過去3個月下降近六成。
在中國(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資研究院院長王紅英看來,之前高頻交易可能存在過于頻繁的情況,引發價格的不正常波動,從而進一步影響證券價格、估值水平,誤導投資者,增加資本市場的風險。此次,通過嚴監管降低整體量化交易、高頻交易的賬戶數,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市場交易秩序,對資本市場可能存在的風險采取了控制措施。
事實上,年內監管已針對程序化交易多次發聲,且正在推進《管理規定》逐步落地。不僅如此,中證協也擬通過券商機構對高頻交易進行約束。7月9日,北京商報記者從業內獲悉,中證協制定了《程序化交易委托協議(示范文本)》,并于近日向券商征求意見,擬對證券公司和程序化交易投資者的權利義務和責任范圍作出約定。其中提及,證券公司按照監管規定有權對程序化交易客戶的交易行為實施有效管理,對高頻交易實施差異化、從嚴管理。
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指導證券交易所盡快出臺程序化交易管理實施細則,細化完善具體安排。具體包括,指導證券交易所評估完善程序化交易報告制度,加強報告信息核查和現場檢查力度;指導證券交易所盡快公布和實施程序化異常交易監控標準,劃定程序化交易監控“紅線”,進一步推動程序化交易特別是高頻交易降頻降速。
同時,加強與香港方面溝通協調,抓緊制定發布北向資金程序化交易報告指引,對北向投資者適用與境內投資者相同的監管標準。明確高頻量化交易差異化收費安排。根據申報數量、撤單率等指標,研究明確對高頻量化交易額外收取流量費、撤單費等標準,以“增本”促“降速”。
此外,持續強化交易行為監測監管,對利用程序化交易特別是高頻量化交易從事違法違規行為的,堅決依法從嚴打擊、嚴肅查處。
王紅英解讀稱,劃定程序化交易監控“紅線”、降低程序化交易頻率,預計會影響市場相關交易的整體規模。當前,在監管對高頻交易實施從嚴管理背景下,交易賬戶已在縮減。而從長期來看,監管“根據申報數量、撤單率等指標,研究明確對高頻量化交易額外收取流量費、撤單費等標準,以‘增本’促‘降速’”的舉措,在一定程度上又能保證資本市場功能的發揮,促進整個資本市場健康、穩健、有序地發展。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