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證券>正文內容
          • 港股印花稅將降至0.1% 還將推更多活躍市場舉措
          • 2023年10月26日來源:證券日報 作者:謝若琳 毛藝融

          提要:為鞏固股票市場競爭力,《施政報告》提及諸多重磅改革舉措,包括GEM(創業板)改革、縮窄股票買賣價差、促進海外發行人上市、便利上市人回購股份、促進香港股票人民幣計價交易等,有望盡快研究落實。

          港股市場呼吁已久的印花稅調整終于落地。

          10月25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行政長官2023年施政報告》(以下簡稱《施政報告》)中表示,將股票印花稅稅率由目前買賣雙方各按交易金額支付0.13%下調至0.1%,目標于11月底完成立法程序。

          為鞏固股票市場競爭力,《施政報告》提及諸多重磅改革舉措,包括GEM(創業板)改革、縮窄股票買賣價差、促進海外發行人上市、便利上市人回購股份、促進香港股票人民幣計價交易等,有望盡快研究落實。

          下調印花稅稅率

          將提振市場情緒

          8月29日,香港特區政府宣布“促進股票市場流動性專責小組”成立,以全面檢視影響股票市場流動性的因素,并向行政長官提交改善建議。

          調減印花稅稅率的呼聲已久,此次下調符合市場預期。從目前的0.13%下調至0.1%,將減低投資者的交易成本、提振市場情緒,提升香港股票市場的競爭力。

          據中信建投證券測算,此前香港特區政府收取的股票印花稅為0.13%,且面向買賣雙方雙邊收取,合計收取的印花稅達到總成交金額的0.26%,是今年A股調降后的5.2倍。

          對此,都會金融香港研究部主管岑智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下調股票印花稅對港股市場具有正面作用,調整后與2021年的0.1%一致,因此下調幅度有限。但整體來看,除印花稅外,港股還存在交易征費和股份交收費等其他費用,交易成本仍然高于其他主要交易所。后續可以考慮進一步降低交易成本,優化交易規則,以此吸引更多投資者。

          “香港降印花稅對港股會有正面影響,但是更關鍵的市場支持來自中央財政將在今年四季度增發2023年國債10000億元。港股反彈的時間和幅度還受到香港國際地位和人民幣匯率影響。”薩摩耶云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鄭磊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中信建投證券研報認為,通過復盤歷史上港股印花稅多次調整對市場的影響,發現印花稅調整對短期情緒影響較大,但中長期來看并非市場走勢的決定性因素,印花稅調整對港股成交活躍度的提升及投資者結構的改變作用并不明顯。

          流動性壓力下

          更多重磅改革待推出

          據港交所統計,2020年至2022年,港股日均成交額分別為1295億港元、1667億港元、1249億港元。而今年前三季度,港股市場日均成交金額為1097億港元,較2022年同期下降12%。此外,年內多個港股單日成交額在800億港元以下,甚至9月份個別交易日超700只個股出現零成交。

          從估值角度看,港股估值仍處于歷史低位。截至10月25日收盤,恒生指數(HSI.SI)當前的市盈率為8.36倍,市盈率百分位3.21%,比過去三年內96.79%的時間低。

          目前促進股票市場流動性專責小組已提交報告。“包括促進海外發行人上市、便利上市人回購股份、維持惡劣天氣下交易、優化交易機制和拓展市場推廣等,以及未來繼續優化市場的建議方向,已要求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與港交所密切合作,全面研究如何落實。”李家超表示。

          股票買賣價差方面,港交所和金融監管機構將展開檢討,透過探索縮窄最低上落價位,令有流動性但受限最低上落價位的股票價格可更反映市況,降低價差。港交所會在明年第二季度就具體措施咨詢市場意見。

          降低市場信息費用方面,港交所會提供固定費率的企業數據計劃,檢視持續實時數據服務收費標準,便利投資者獲得實時市場數據,減低相關成本。新收費在今年內實施。

          此外,GEM改革將加快,預計明年一季度修訂版規則生效。港交所已就GEM市場改革提出建議并展開咨詢,包括簡化轉往主板的機制、增加科研公司上市途徑等。考慮公眾意見后,港交所會在明年第一季度實施經修訂的上市規則。

          李家超表示,3000萬港元或以上的合資格投資者可通過“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 申請來港,可投資股票、基金、債券等資產,房地產除外。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周峰菊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