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證券>正文內容
          • 拓寬入口暢通出口 A股加快新陳代謝
          • 2023年02月07日來源:中國證券報

          提要:2家公司股價長期低于1元,2023年首批面值退市股名單基本鎖定;10家公司觸及財務類強制退市指標;4家公司可能觸及重大違法類強制退市情形……A股市場正加快吐故納新,從年初至今已有至少16家公司預警退市風險。

          2家公司股價長期低于1元,2023年首批面值退市股名單基本鎖定;10家公司觸及財務類強制退市指標;4家公司可能觸及重大違法類強制退市情形……A股市場正加快吐故納新,從年初至今已有至少16家公司預警退市風險。

          穩定健康發展的資本市場必然要求拓寬入口和暢通出口兩道關。專家認為,全面注冊制將與常態化退市機制協同發力,為資本市場把好“入口關”、暢通“出口關”,加速資本市場優勝劣汰、新陳代謝。

          多元化退市彰顯威力

          隨著A股上市公司2022年業績預告披露完畢,一批存在退市風險的公司浮出水面。

          滬深市場2023年首批面值退市股名單基本鎖定。截至2月2日,*ST凱樂、*ST金洲收盤價均已連續20個交易日低于1元,觸及交易類退市指標。目前,這兩家公司股票均已停牌,等待滬深交易所作出終止上市決定。

          事實上,*ST凱樂和*ST金洲還同時面臨多重退市風險。其中,*ST凱樂此前曾收到證監會作出的《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公司股票可能觸及重大違法類強制退市情形。還有其他一些公司正處于類似境地,比如,*ST吉艾在可能觸及財務類退市指標的同時,公司股價已連續多個交易日低于1元。

          在現有16家公司中,觸及財務類退市情形依然居多,共有10家觸及財務類退市指標。其中,*ST西源預計同時觸及“凈利潤為負+營收低于1億元”以及“凈資產為負”2項退市指標;*ST輔仁、*ST榮華預計觸及“凈資產為負”退市指標。

          此外,*ST新海、*ST計通、*ST紫晶和*ST澤達等公司則可能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指標。

          “常態化退市機制下,多元化退市力度明顯加大?!蔽錆h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表示,2019年以來,累計已有85家公司被強制退市,數量超過前20年的總和。特別是,“退市新規”實施以來,退市公司數量明顯增多,2022年一年就有42家公司被強制退市,“全面注冊制下,退市公司數量有望進一步增加。”

          “炒差”風氣得到遏制

          隨著退出機制更加多元,近年來A股退市現象已逐漸常態化,同時還減少了炒殼、賣殼等投機活動侵害中小投資者利益的風險,推動市場形成“有進有出、優勝劣汰”的良性循環。

          “炒差”之風得到有效遏制,源于投資者對一些處于退市邊緣的殼公司興趣減少。“現在買ST股無異于水中撈月。”投資者劉寧說,早些時候,A股公司上市不易、退市也難,一些問題公司因具有“殼價值”,仍受資金的關注甚至炒作。但這兩年退市公司越來越多,這些垃圾股受關注度大不如前了。

          不僅如此,個別公司動用各類手段,試圖“保殼”、規避退市,也受到監管部門重點關注。比如,*ST中昌2022年前三季度僅實現營業收入799.93萬元,全年收入卻高達1.3億元至1.56億元,監管部門要求公司說明第四季度營業收入大幅增長的原因及合理性等。

          *ST運盛同樣存在“年末突擊”的情況,在2022年前三季度扣非后凈利潤為虧損424.37萬元的情況下,公司卻預計全年扣非后歸母凈利潤為400萬元至600萬元。上交所隨即下發問詢函,督促該公司披露收入確認及非經常性損益認定的具體情況。

          在業界看來,“炒差”等投機行為減少,是注冊制穩步推行后的必然結果。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表示,與全面注冊制相適應,退市制度必將更加完善。隨著“殼價值”下降,“炒差”日益減少,優質公司股票會更受青睞,資本市場優勝劣汰的生態將逐步形成。

          制度建設邁步新臺階

          在推行全面注冊制改革、拓寬入口的同時,健全退市機制、暢通出口也是必然要求。專家認為,隨著全面注冊制改革的推進,預計企業退市現象會更為普遍,同時,完善退市機制、優化監管生態等一系列制度建設將邁步新臺階。

          一方面,多元退出渠道有望鞏固深化,制度執行力度將進一步強化。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要暢通強制退市、主動退市、并購重組、破產重整等多元退出渠道,促進上市公司優勝劣汰;嚴格實施退市制度,強化退市監管,健全重大退市風險處置機制。

          “在出口端,將確保退市改革執行不走形、不變樣,堅決把‘空殼僵尸’和‘害群之馬’清出市場。”證監會上市部主任李明近期表示。

          另一方面,著眼于“退得下”與“退得穩”,退市后監管工作有望持續優化。證監會發布的《關于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后監管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強化退市程序銜接,優化退市公司持續監管制度,健全風險防范機制,完善退市公司監管體制。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建議,完善退市配套措施和相應轉板機制,以北交所轉板機制為樞紐,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轉板通道建設,拓寬企業融資渠道,暢通企業退市的后續融資通道。

          此外,投資者保護關口有望進一步前移。滬深交易所日前發布《關于加強退市風險公司2022年年度報告信息披露工作的通知》,要求已被實施財務類退市風險警示的上市公司在年度報告披露前增加風險提示頻率及針對性,包括區分不同情形進行重點提示、按要求披露年度報告編制及審計進展等。

          “應通過投資者教育,讓投資者意識到績差公司的風險;同時,強制要求上市公司及時披露可能退市的風險,把退市風險作為獨立的信息持續披露,提示投資者謹慎決策,規避風險。”北京威諾律師事務所主任楊兆全說。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蔡媛媛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