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三季報看經濟增長動力源持續增強——主板上市公司展現較強韌性
- 2022年11月08日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馬春陽
提要:周茂華表示,資本市場在促進我國直接融資,促進公司完善治理能力,優化資源配置,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在全面注冊制改革持續推動的背景下,支持轉型升級能力有望邁上新臺階,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發展能力也將進一步提高。
日前,A股上市公司三季報正式披露完畢。作為我國市場化藍籌企業聚集地,滬深兩市主板上市公司面對復雜的國內外環境情況,在今年前三季度展現出較強發展韌性,整體經營業績保持增長。其中,制造業“壓艙石”功能繼續凸顯,龍頭企業集聚效應和外溢效應充分發揮,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板塊整體資產質量穩步提升。
經營業績保持穩定增長
從整體看,前三季度,滬深兩市主板3174家上市公司經營業績呈現穩中向好,營業收入均實現增長。其中,滬市主板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37.23萬億元、凈利潤3.39萬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凈利潤3.27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5%和6%;深市主板公司合計實現營業總收入11.89萬億元,同比增長4.45%。其中,1177家公司實現盈利,624家公司盈利增長,393家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速超過30%。
從單季度情況看,滬市主板公司第三季度營業收入、凈利潤、扣非后凈利潤同比增幅分別為7%、1%和2%,主要業績指標保持持續穩定增長;深市主板公司第三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4.13萬億元,實現凈利潤2087.65億元,分別有763家、629家公司實現了營業收入、凈利潤環比增長。
對于前三季度主板上市公司業績穩步提升,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對記者表示,一方面,上市公司作為我國一批優質的企業,擁有較為先進的生產力,具備較強韌性;另一方面,從宏觀角度來看,國內經濟持續恢復,同時流動性合理充裕,為企業經營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針對受疫情影響企業的紓困政策持續落地也助力企業利潤進一步恢復。
從行業層面看,滬市近九成大類行業前三季度實現盈利,其中超三成行業實現營業收入、凈利潤雙增長。隨著輸入性價格傳導壓力減輕、保供穩價政策逐步落地,原材料價格有所回落,部分中下游制造業盈利增速回升。例如,受車輛購置稅減半等一系列促進消費政策驅動,汽車行業復蘇勢頭明顯,第三季度凈利潤同比、環比分別增長30%、77%。
深市方面,有色金屬、電力設備、醫藥生物、通信4個細分行業業績增長勢頭良好,前三季度平均凈利潤同比增幅均超過30%。從企業層面看,龍頭企業持續保持高增長。深市主板企業通過多年深耕主業、多元開拓、加快轉型和融合發展,涌現出美的集團、比亞迪、萬科A、格力電器、京東方A、順豐控股等一批影響力大、創新力優、競爭力強的市場化藍籌企業。目前,主板市值超千億元公司31家,合計實現營業收入2.75萬億元,同比增長27.01%,凈利潤2912.94億元,同比增長18.63%,在高基數基礎上延續增長態勢。
滬市主板各大龍頭企業充分發揮集聚效應和外溢效應,在引領行業自身成長的同時,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以光伏行業為例,2022年前三季度,受海外及國內市場裝機需求量不斷增長影響,上游硅料龍頭通威股份獲得超3000億元大額銷售長單,營收、凈利潤同比增長119%、266%;上中游單晶硅龍頭隆基綠能受益于海外出口收入增長及匯兌收益,營收、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55%、45%。在龍頭公司的帶動下,滬市主板光伏產業鏈相關公司前三季度整體收入及利潤均實現高速增長。
“從滬深上市公司披露的財報看,前三季度部分公司盈利高增長,營收和盈利增速均超過GDP增速,主要得益于國內經濟穩步復蘇,政府出臺的一系列紓困幫扶、穩增長政策效果顯現,同時,上市公司也在積極采取措施提質增效。”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記者說。
制造業“壓艙石”功能凸顯
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而推動制造業高端化邁進是完成中國制造由大變強戰略任務的關鍵。作為主板市場的“基本盤”,今年以來主板制造業公司的穩健增長成為主板業績穩中向好的重要引擎。
業內人士表示,深圳主板公司中涌現出一批各細分制造業的排頭兵和先鋒隊,形成了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為構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并為全國服務的產業鏈供應鏈奠定了堅實基礎。
截至三季度末,深市主板制造業公司共計987家,占比65.58%,在前三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7.71萬億元,同比增長6.77%;實現凈利潤合計5199.93億元,其中,490家公司實現盈利增長,210家公司凈利潤增幅超過50%,占全部制造業公司的21.28%。從細分行業來看,有色金屬、電力設備、醫藥生物、通信4個細分行業業績增長勢頭良好,前三季度平均凈利潤同比增幅均超過30%。
同時,深市進一步推動制造業向高端化邁進。深市主板公司先進制造業企業為383家,占比25.45%,前三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3.58萬億元,同比增長13.86%,實現凈利潤3013.76億元,同比增長14.22%。
先進制造的核心是創新和掌握關鍵核心技術,這383家公司前三季度研發投入合計1759.57億元,同比增加20.25%,研發投入強度近5%,在航空航天、高端裝備、高檔數控機床等領域不斷實現創新突破。
例如,助力打造航空航天強國,中航機電前三季度凈利潤超10億元,中航光電凈利潤超20億元,航發控制、中航光電凈利潤同比增長均超35%;不斷促進半導體裝備領域的國產替代,北方華創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17億元,同比增長156%;在電力裝備領域保持領先優勢,TCL中環N型硅片全球市占率多年保持第一位,今年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50.01億元,同比增長80.68%;持續提升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深市主板有5家數控機床企業前三季度凈利潤增速超過20%。
滬市方面,制造業整體表現也較為亮眼。工程機械、醫療、環保、能源及重型設備等專用設備制造業第三季度凈利潤同比、環比分別增長18%、16%,前三季度毛利率較上半年增長0.4個百分點。運輸設備制造業第三季度凈利潤同比、環比分別增長27%、13%,帶動前三季度同比增速轉正。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保持增長勢頭,前三季度凈利潤延續上半年超30%的增速。
周茂華表示,主板制造業業績增幅明顯,主要還是國內需求回暖,政府紓困幫扶、保供穩價、穩增長政策效果的綜合體現。
此外,滬市主板制造業長期資產購建支出保持較快增長,合計支出5545億元,同比增長21%,高于實體企業整體投資增速近15個百分點。受制造業補鏈強鏈影響,在產業升級驅動下,汽車、電氣機械、化工、有色金屬加工、造紙表現突出,投資增速分別達23%、21%、35%、84%、22%。
持續優化資源配置
“從功能上來看,主板主要承擔著發展較為成熟的上市公司,因此藍籌企業和不少細分領域冠軍大多選擇在主板上市。”陳靂表示,當前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中,根據企業的規模予以不同的定位,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務,制造業尤其是傳統制造業大多具有較為穩定的現金流,同時具備一定的市場營收規模,較適合在主板上市,而主板市場也能夠提供充裕的流動性,助力制造業企業實現股權融資,助力企業做優做強。
今年以來,深市主板公司通過多種工具拓展直接融資渠道,131家公司合計融資1772.53億元。主板公司通過多種融資方式不斷支持服務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助推業績快速增長。近三年實施再融資的上市公司中,有116家今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增速超過30%,54家增速超過100%。
例如,順豐控股近三年合計融資超過250億元,不斷提升設備自動化與智能化,公司前三季度實現收入近2000億元,同比增長46.58%,實現凈利潤44.72億元,同比增長近150%;晶澳科技2020年和2022年合計募集百億元,用于電池、硅片等項目,公司前三季度實現收入近500億元,同比增長89%,實現凈利潤33億元,同比增長超150%。
作為優化資源配置、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重要手段,并購重組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今年以來深市主板公司完成25單重大資產重組,同比增加4單,涉及金額1286.53億元。機械設備、基礎化工、醫藥生物、公用事業等行業上市公司重組占比超五成,重組較為活躍。近三年實施重組的上市公司中,有32家今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增速超過30%,21家增速超過100%。
此外,深市主板還持續提升民營企業融資能力,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近三年民營企業累計再融資4308.86億元,占板塊整體近50%,有效促進了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作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非公有制經濟是最具創新力、探索力、靈活性的經濟形式,深市主板目前共有875家民營企業,占比近六成,主要集中于醫藥生物、基礎化工、機械設備、電子、電力設備等實體領域。深市主板民營企業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94萬億元,實現凈利潤2558.04億元,其中168家凈利潤增幅超過50%。
滬市方面,隨著融資需求持續回暖,融資成本穩中有降,有力支持實體經濟投資活動。前三季度,滬市主板實體公司融資現金流入合計9.76萬億元,同比增長7%;有息負債成本約3.7%,同比下降1.1個百分點。
周茂華表示,資本市場在促進我國直接融資,促進公司完善治理能力,優化資源配置,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在全面注冊制改革持續推動的背景下,支持轉型升級能力有望邁上新臺階,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發展能力也將進一步提高。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