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證券>正文內容
          • 年內48家ST公司“摘帽” 業績有支撐品種更受市場認可
          • 2022年08月16日來源:證券日報 作者:邢 萌 郭冀川

          提要:他進一步說,對于“戴帽”公司而言,“摘帽”是過程而不是結果。問題的根本是上市公司的良性質變,上市公司主營業務的持續盈利能力、規范運作以及大股東對公司戰略發展的定位等綜合因素,決定了公司“摘帽”后的長期市場表現。

          8月16日,*ST華資、*ST博信正式“摘帽”,將以“華資實業”“博信股份”開始交易,股價漲跌幅限制恢復至10%。

          記者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以證券簡稱變動日為準,今年以來,已有48家ST公司成功“摘帽”,轉出風險警示板交易。總體上看,今年“摘帽”公司集中于主板(40家)與創業板(8家),行業分布則較為分散。

          8家公司

          年內股價漲幅超50%

          上市公司“摘帽”時間主要集中在今年5月份,這與相關公司“戴帽”原因密切相關。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從“摘帽”時間來看,最早始于3月底。其中,5月份“摘帽”公司多達24家,占比50%;剩余月份的公司數量在2家至8家之間。

          事實上,結合“戴帽”原因,大多數上市公司因觸及財務退市指標被施以風險警示。由此,年報披露季后,滿足業績條件的公司得以恢復正身。

          記者注意到,不少“摘帽”公司股票受到市場資金熱捧,近三成“摘帽”公司首日漲停,一些公司股票年內漲幅也相當可觀。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48家公司中,有14家“摘帽”首日漲停,占比29%。再從年內漲跌幅來看,有35家股價上漲(占比73%),27家漲幅超10%(占比56%),8家漲幅過50%(占比17%),漲幅最高者達78%。

          北京看懂研究院研究員王赤坤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退市新規讓A股市場加速優勝劣汰,也給“戴帽”公司帶來明顯的緊迫感。“戴帽”公司股票被認為是嚴重利空信號,其股價處于低位。“摘帽”則意味著公司解決了相關問題,看空預期變為看多預期,受到資金追捧。然而,炒作“摘帽股”存在股價操縱等風險。

          王赤坤進一步說,短期看,“摘帽股”價格受投資者情緒影響較大,易出現大起大落的情況。但長期看,股價的長期走勢和盈利狀況呈正相關。

          “對于‘摘帽股’的價值衡量,最重要的指標在于相關個股是否存在主營業務的復蘇、是否存在價值低估的情況,這種類型的個股‘摘帽’后會帶來價值重估,存在上漲機會。”北京海潤天睿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唐申秋律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三成公司一季度凈利

          同比增長超100%

          從一季度業績來看,48家公司中,30家營業收入同比增長,占比63%,10家同比增幅超100%;25家凈利潤同比增長,15家同比增幅超100%(占比31%)。再結合半年度業績來看,已披露半年報的5家公司營收均實現同比增長,平均增長率689%,其中,2家的凈利潤同比增速超200%。

          具有良好業績支撐的“摘帽”公司更獲市場認可。典型如巴士在線,公司今年來業績增速明顯,上半年營收及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42%和430%,年內股價漲幅達56%。

          “很多公司摘帽后股價沒有達到預期漲幅,甚至出現繼續下跌的情形。”唐申秋表示。

          他進一步說,對于“戴帽”公司而言,“摘帽”是過程而不是結果。問題的根本是上市公司的良性質變,上市公司主營業務的持續盈利能力、規范運作以及大股東對公司戰略發展的定位等綜合因素,決定了公司“摘帽”后的長期市場表現。

          中國人民大學智能社會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王鵬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摘帽”雖然意味著公司擺脫或解決了相關業績或管理問題,但也有一些公司是通過財務手段暫時擺脫危機,自身并未實現經營能力的扭轉。今年以來,也有公司在“摘帽”不到兩個月就發生業績大幅下滑情況,建議對上市公司“摘帽”進一步明確規則,防范用財務手段扭虧,壓實中介職責。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蔡媛媛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