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棄了之”非上策 “閉眼打新”應轉彎
- 2022年04月19日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黃一靈
提要:打新市場網上投資者棄購現象有所增加。業內人士認為,主要原因在于部分中小投資者“避險”情緒升溫,同時詢價新規出臺后A股打新格局得到重塑,市場化博弈加大。未來,打新收益將回歸正常的風險水平。
近期,打新市場網上投資者棄購現象有所增加。業內人士認為,主要原因在于部分中小投資者“避險”情緒升溫,同時詢價新規出臺后A股打新格局得到重塑,市場化博弈加大。未來,打新收益將回歸正常的風險水平。
網上棄購逾億元案例增多
4月18日晚,中國海油和賽微微電首次公開發行結果出爐,兩家公司網上投資者棄購金額分別為2.42億元、1.23億元。4月17日晚,納芯微披露的發行結果公告顯示,網上投資者棄購金額達7.78億元。
從棄購金額看,納芯微在三家中最多。棄購發生之前,無論是初步中簽率還是最終中簽率,納芯微均可謂“備受追捧”。數據顯示,納芯微網上初步有效申購倍數為3209.61倍,網上發行初步中簽率為0.03115642%。回撥機制啟動后,納芯微網上發行最終中簽率為0.04218750%。
“納芯微發行價230元/股,保薦機構瘋了嗎?我中簽了,但是放棄繳款。”一位中簽納芯微的投資者在股吧表示。納芯微此次發行定價對應2021年預計市盈率為107.48倍,低于可比公司思瑞浦(116倍)、圣邦股份(113倍)。根據市場反饋,納芯微作為國內隔離芯片細分行業領軍企業,近幾年發展迅速。
“納芯微總體估值合理,但股價絕對值較高,由于中小投資者對估值缺乏專業判斷,導致不少人棄購。”某資深市場觀察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多因素導致棄購
近期,科創板、創業板公司遭遇網上投資者棄購金額超1億元的案例頻現。業內人士認為,二級市場持續震蕩是主要原因。
今年以來,截至4月18日收盤,上證指數累計下跌12.21%,創業板指下跌25.13%,個股表現普遍不佳,新股上市后收益率走低,甚至出現“破發”,部分中小投資者避險情緒升溫,網上投資者棄購股數、金額有所增加。
“近期部分新股棄購比例上升,體現出市場化約束機制正不斷發揮作用,打新收益正在回歸正常的風險水平。”一位專注IPO研究的教授說,部分新股遭投資者棄購后,主承銷商將全額包銷,這會進一步加大市場參與方的博弈。包銷風險增大會促使發行人和主承銷商定價更趨審慎。
此外,“絕對價格高”等同于“發行定價估值高”的思維導致投資者棄購。但是,“絕對價格高”與“發行定價估值高”不能劃等號。例如,去年在科創板上市的禾邁股份,定價557.8元/股,但其發行市盈率與可比公司總體接近,估值相對合理,上市首日收漲29.9%,至今未出現“破發”。
投資者應理性參與打新
目前,棄購現象主要發生在網上,而網下投資者基本全額申購。
業內人士表示,有效報價網下投資者未參與申購或未足額參與申購,以及獲得初步配售的網下投資者未及時足額繳納認購資金及對應的新股配售經紀傭金的,將被視為違約,將承擔違約責任,保薦機構(主承銷商)將違約情況報中國證券業協會備案。
“網上棄購也是一種違約行為。目前科創板、創業板等板塊采用按持有市值申購、中簽后繳款的信用申購模式,相較投資者申購前需全額預繳資金的申購模式,可有效避免造成大量資金凍結,提升投資者資金使用效率,但并不表示投資者申購后可隨意放棄繳款。根據相關規定,網上投資者12個月內累計出現3次中簽但未足額繳款的,6個月內將無法參與新股申購。”一位法律專家說。
專家建議,網上投資者應及時調整打新思路,加強對新股申購相關規則的學習,打新之前要對上市企業有充分的了解,不能先“閉眼打新”而后“隨意棄購”,這既影響自身打新資格,也會擾亂新股發行秩序。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