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證券>正文內容
          • 雙匯發展業績現上市以來最大降幅
          • 2022年03月30日來源:北京商報 作者:郭秀娟 王曉 張函

          提要:“雙匯發展的這份年報成績應該是在意料之中。”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雙匯發展近期的運營不太順暢,食品安全問題頻出,說明其運營及質量管理體系存在較大問題。在產業鏈的完整度方面,雙匯發展也有待完善。

          雙匯發展業績再下探。3月28日,雙匯發展披露2021年年度報告顯示,公司營業收入、凈利分別同比下降9.72%和22.21%,這是自雙匯發展1998年上市以來全年業績降幅最大的一次。雙匯發展將原因歸結為受生豬行情超預期波動,集團對凍品節奏把握出現偏差所致。

          “對凍品節奏把握出現偏差”只是影響雙匯發展業績的因素之一。財報發布當天,“女學生網購雙匯腸吃出異物遭客服學歷攻擊”登上熱搜;3月15日當天,南昌雙匯被曝出生產車間存在諸多食品安全隱患。業內人士認為,雙匯發展在半個月內兩次因食品安全問題引發關注,對于食品企業來說有著較大的傷害。

          營收凈利雙降

          根據財報,雙匯發展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為666.82億元,同比下降9.7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8.66億元,同比下降22.21%。

          具體來看,2021年,雙匯發展包裝肉制品收入273.51億元,同比下滑2.66%,占比41.01%;生鮮產品收入390.73億元,同比下滑19.05%,占比58.6%。

          雙匯發展將業績下滑的原因歸結為“生豬價格走低,對凍品節奏把握出現偏差”。根據財報,2021年因產能恢復,生豬供應量增加,價格大幅下降,雙匯發展生鮮產品銷價同比下降超過30%,影響集團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65億元,占同期收入的22%。此外,由于2021年生豬行情超預期波動,雙匯發展對凍品節奏把握出現偏差,造成國產凍品和進口豬肉出現虧損,導致生鮮凍品業務經營利潤同比大幅下降。

          “從2021年的情況來看,肉制品企業業績主要受豬肉價格波動的影響。去年整體的豬肉價格下滑幅度較大,對雙匯在營收和利潤方面帶來的影響比較明顯。”快消新零售專家鮑躍忠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自1998年上市以來,雙匯發展全年業績降幅最大的一次。數據顯示,上市以來,雙匯僅在2017年年度業績上出現營收、凈利雙下滑的情況,分別為2.45%、1.95%。

          對于后期發展,雙匯發展在年報中表示,2021年,國內生豬產能恢復,生豬價格呈下降趨勢,預計2022年生豬價格將會低位運行,有利于公司屠宰業擴大規模、肉制品業降低成本。同時公司也將圍繞生鮮調理、中式菜肴、醬鹵熟食、火鍋食材等品類,加快新產業發展,實現新增量。

          食品安全問題頻發

          半個月內兩次因食品安全問題登上熱搜,雙匯發展陷入食品質量安全漩渦。

          3月28日,在年報發布當天,雙匯發展因“女生網購到變質雙匯火腿腸求處理被客服攻擊學歷”登上熱搜。對此雙匯方面稱,公司已進行核實,涉事店鋪非雙匯直營店鋪,雙匯已要求該店鋪停業整頓,至于相關產品的變質原因、產品批次、產地等公司尚不清楚,仍在調查之中。

          此外,在剛過去不久的3月15日,孫公司南昌雙匯被曝出食品安全問題。此事件被曝光后,引發網友熱議,雙匯發展股價也應聲下跌,當日收報25.13元/股,跌9.99%。隨后,雙匯發展發布了道歉聲明。贛江新區市場監管局對南昌雙匯公司下達了責令改正通知書,要求企業立即整改,并對涉嫌違法違規行為立案查處。

          “雙匯發展的這份年報成績應該是在意料之中。”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雙匯發展近期的運營不太順暢,食品安全問題頻出,說明其運營及質量管理體系存在較大問題。在產業鏈的完整度方面,雙匯發展也有待完善。

          “雙匯發展應該加強對日常生產環節的持續性監督以及一線生產側的管理教育,同時改善公關能力,推動品牌形象向高品質方向提升,減少消費者們對雙匯品牌的既定成見,這也有助于消除雙匯品牌長遠發展的心理性認知抵觸。”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建議。

          針對業績下滑原因以及改善措施等問題,北京商報記者發郵件采訪雙匯發展,但截至發稿并未收到回復。北京商報記者 郭秀娟 王曉 張函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蔡媛媛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