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證券>正文內容
          • *ST邦訊被質疑突擊保殼 游資火中取栗3個交易日股價漲41%
          • 2022年01月07日來源:證券日報

          提要:3個交易日,股價累計上漲超過41%,*ST邦訊成為2022年的第一只“妖股”。

          3個交易日,股價累計上漲超過41%,*ST邦訊成為2022年的第一只“妖股”。

          *ST邦訊股價瘋狂上漲的誘因來自2021年12月31日的公告,公司稱,通過孫公司香蟻貿易(北京)有限公司(簡稱“香蟻貿易”)受贈由少數股東李強持有的成都能盾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能盾電子”)49%股權,受贈標的資產價值為8132.07萬元。此外,*ST邦訊同日披露了債務獲得豁免的公告。

          結合*ST邦訊當前的經營狀態看,在會計年度結束之時“突擊”獲贈資產和被債務豁免,被外界認為用財務技巧“保殼”的意味濃烈,這也引發了監管部門的關注,給公司下發了關注函。

          獲贈資產評估增值率達1263%

          援引公開信息可知,能盾電子于2013年11月份成立,注冊資本為100萬元,李強原本持有其中90%股權。相關審計報告顯示,能盾電子在2018年至2021年10月31日期間,報告期末的凈資產分別為131.16萬元、297.57萬元、570.87元和1217.76萬元,固定資產分別為0.52萬元、5.08萬元、40.22萬元和32.05萬元,僅2018年末有存貨8.80萬元,其他報告期末均無存貨;各報告期內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25.01萬元、508.08萬元、776.40萬元和1401.87萬元,實現凈利潤30.59萬元、166.41萬元、273.30萬元和646.88萬元。相關評估報告顯示,以2021年10月31日為評估基準日,能盾電子采用收益法評估的股東全部權益價值為16596.06萬元,評估增值15378.3萬元,增值率1263%。

          此外,*ST邦訊還稱,公司將對天府銀行的8209.12萬元債務轉讓給實控人張慶文控股的中基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基匯”),由中基匯向天府銀行履行還款義務。

          無論是高增值率受贈資產還是債務豁免,對*ST邦訊都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ST邦訊2021年三季報顯示,公司凈資產為-27567.71萬元,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004.45萬元,凈利潤-7578.54萬元。

          對此,監管部門在關注函中要求上市公司解釋交易作價是否公允,是否存在利用本次受贈高估值資產規避因期末凈資產為負值被終止上市的情形。

          查閱公開信息可知,目前*ST邦訊受贈的股權已經完成過戶。對此,有不愿具名的財務人士對記者介紹,理論上,合并利潤應該是從過戶完成后到會計年度結束時止。因此,在2021年底才獲得的能盾電子股權,對于上市公司年度報表的利潤貢獻有限。

          過往多份財報存重大遺漏

          縱然爭議不斷,但在兩大“利好”消息助推之下,*ST邦訊的股價在2022年的前3個交易日出現瘋狂上漲。從龍虎榜透露的信息來看,目前追捧*ST邦訊的資金來自游資。“目前公司利好不具備持續性,在目前的價位下,中小投資者應當具有風險意識,切莫盲目跟風。”上海明倫律師事務所王智斌律師建議。

          對于*ST邦訊當前的種種動作,王智斌對記者介紹,“豁免債務、受贈資產,這一切似乎都是為了保殼。法律并不禁止公司自救,這些保殼手段本身也并不違法,然而,如果保殼手段不符合正常的商業邏輯,就會引發新的質疑。比如,豁免的債務本身是否存在虛構的成分、受贈的資產是否本來就是該公司的體外資產等。”

          需要關注的是,在2021年12月份,*ST邦訊公司及實際控制人張慶文、戴芙蓉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北京監管局出具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

          《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提及,公司2017年半年度報告、2017年年度報告、2018年半年度報告、2018年年度報告存在重大遺漏。

          “根據北京證監局認定的事實,2017年6月11日至2020年4月23日期間買入*ST邦訊且截至2020年4月23日未清倉的投資者,其投資損失與*ST邦訊未及時披露違規擔保的違規行為之間存在因果關系,該部分投資者可以依法就其歷史損失提起民事索賠訴訟。值得一提的是,投資者有權索賠的是歷史虧損,與目前投資者是否存在實際虧損無關,換言之,即便投資者持股至今已無實際損失,亦可就歷史‘浮虧’提起索賠訴訟。”王智斌說。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齊蒙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