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大興區瀛海鎮“姜”山如畫,春耕忙
- 2024年04月17日來源:中國網
提要:“種姜的難度要比一般農作物困難很多,機械種植容易對姜種造成傷害,所以基本上都是人工種植,而且播種前咱們要提前打好溝,撒上復合肥,每個姜芽之間需要保持在20公分左右,姜埋的深度保持在23公分左右,這樣長出來的種姜個頭才大,產量也就高。”沃豐農科的負責人高喆介紹道。
近日,在大興區瀛海鎮的姜田里,打鉤機、旋耕機正有條不紊地進行松土、起壟,50多位種姜“老把式”熟練擺姜種、施肥、蓋土……,田間地頭一派忙碌的景象。
“種姜的難度要比一般農作物困難很多,機械種植容易對姜種造成傷害,所以基本上都是人工種植,而且播種前咱們要提前打好溝,撒上復合肥,每個姜芽之間需要保持在20公分左右,姜埋的深度保持在23公分左右,這樣長出來的種姜個頭才大,產量也就高?!蔽重S農科的負責人高喆介紹道。
瀛海鎮農田具有水質優良、土壤肥沃、集中連片、地理位置優越的特點,適合進行姜種的培育。據沃豐農科負責人介紹,姜種生長周期為6-7個月,預計收益可以達到每畝5000-6000元,經濟收益比普通生姜高,且采用訂單式生產模式,為后期銷路和效益提供保障。
提升糧食單產,不僅要有良田的保障,還要依靠良種。近年來,瀛海鎮在籽種這塊“農業芯片”上下好功夫,持續引入高產、抗寒、抗病等優良籽種進行試種,選出了適宜本地生產的紫優小麥、中麥886等品種,在北京市2022年糧食蔬菜高產擂臺賽評選活動中,取得了夏玉米二等獎,冬小麥三等獎的好成績。同時挖掘并傳承南苑清水稻、五色韭等地區特色農業品種,讓農業文化遺產“活”起來。
今年是大興區持續擴大種苗經濟影響力的關鍵年,瀛海鎮搶抓種苗經濟“窗口期”,規劃了100畝左右的肥沃土地,引入在生理活性、抗病性、產量等方面都很有優勢的組培姜種進行培育,填補了北京地區種姜種植的空白,持續推動鎮域農業經濟做精做強,集體經濟增收,股民增利。
今后,瀛海鎮將繼續結合區位優勢,引入優良籽種,發展精品農業,推進農作物品種結構創新與發展,助力農業發展提質增效。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