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支付>正文內容
          • 開年首次MLF操作利率維持不變 央行降息降準為何落空?
          • 2024年01月16日來源:中國新聞網

          提要:因本月有7790億元MLF到期,MLF實現“量增價平”續作,市場滿心期待的降息并未到來,不過不少專家認為,后續降準降息仍有可能。

          昨日,人民銀行開展890億元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和995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充分滿足了金融機構需求,中標利率分別為1.80%、2.50%,均與此前持平。因本月有7790億元MLF到期,MLF實現“量增價平”續作,市場滿心期待的降息并未到來,不過不少專家認為,后續降準降息仍有可能。

          降息1月落地必要性不足

          自2023年8月7天期逆回購和MLF利率分別下調10個和15個基點以來,兩個利率已連續5個月未作調整。春節前后歷來是央行降準降息的重要窗口。1月15日為2024年MLF首個操作時點,市場降息預期較高。

          對于市場預期落空,浙商證券固收首席覃漢表示,對于降準而言,核心的操作必要性是降低銀行的資金使用成本,提高凈息差空間,而12月下旬多數大行/小行定期存款利率普降至少10BP,銀行凈息差壓力已經有所改善。對降息而言,操作的核心必要性在于降低實體融資成本,促進經濟增長預期,但是12月通脹數據超預期,核心CPI和CPI環比均明顯轉正,內需有所修復,且防止資金空轉壓力仍然較大,降息在1月落地的必要性不足。

          短期內降息的緊迫性不高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12月物價底部企穩,M1增速止跌走平,進出口超預期回暖,新增信貸和社融整體仍在高位,表明經濟正處于穩固回升過程中。伴隨年初信貸投放和財政資金支出加快,經濟修復力度會進一步增強,短期內降息的緊迫性不高。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分析指出,近期經濟修復勢頭邊際減弱,物價持續負增長推高實際利率,市場對政策利率適度下調的預期升溫。但1月MLF利率未如市場預期下調,或與政策面正在觀察2023年12月3500億新增PSL推進“三大工程”、增發1萬億國債資金全面投放使用,以及以京滬樓市新政為代表的房地產支持政策加碼等措施,對年初宏觀經濟運行的提振效果有關。

          專家判斷后續仍有降息可能

          王青判斷,綜合官方制造業PMI指數及物價走勢,一季度MLF利率下調的可能性仍然較大。首先,這將釋放穩增長政策前置發力的清晰信號,提振市場信心。其次,MLF利率下調會帶動LPR報價聯動調整,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激發市場需求,有助于扭轉2023年四季度以來經濟修復勢頭穩中偏弱的局面。最后,這將為引導居民房貸利率下行開拓空間,進而推動房地產行業盡快實現軟著陸。后者是當前宏觀經濟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

          溫彬認為,在一季度信貸和財政雙發力后,若高頻經濟指標讀數持續走弱,不排除后續降息概率有所上升。

          國盛證券固收研報表示,短期內降息預期落空,可能意味著后續降息預期將強化,而且遲滯的降息可能需要更大的幅度。

          專家預計降準時點可能在3-4月份

          1月MLF到期量為7790億,當月操作規模達到9950億,即當月實施2160億加量續作,雖然較此前兩個月6000億和8000億加量規模有所減小,但也讓市場的降準預期降溫。

          溫彬指出,當前流動性壓力還不算大,降準加快落地的必要性不強??紤]到目前經濟修復斜率不高,且在信貸平滑投放、政府債發行速度回落、前期財政資金逐步撥付使用之下,資金面仍維持平穩均衡。近期人民銀行凈投放維持低位,也反映出銀行間資金缺口較小,銀行負債壓力或已明顯下降。與此同時,資金利率和同業存單利率均較前期有所下行。此外,在降準空間逐漸狹窄、疊加防資金空轉套利考慮之下,降準操作估計還要靠后一點。“OMO+MLF超額續作”可較好地對沖當前流動性擾動因素,保持流動性在合理充裕水平。溫彬表示,參考往年頻次,預計降準時點大概率落在3-4月,同上一次間隔時長在6個月左右。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張蘇婧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