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復護理機器人如何改變“叫好不叫座”
- 2024年07月19日來源:北京商報
提要:相關專家表示,要加大對康復護理機器人及相關產業的科技投入,并加強成本控制,注重醫工交叉,保障康復護理機器人的實用性和安全性,以此推動該領域的產業化發展。
7月18日,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第三屆大會舉辦“將健康老齡化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分論壇。會上披露的數據顯示,醫療健康正成為養老服務中的剛需,社會對養老護理智能化、機器人化的期待也日益凸顯。但從當前康復護理機器人的發展情況來看,“叫好不叫座”是制約該領域產業化發展的主要因素,機器人對“全人護理”存在的技術局限也是需要攻克的難題。由此,如何提高機器人的普適性和經濟性,加快技術研發,成為行業內的探索方向。相關專家表示,要加大對康復護理機器人及相關產業的科技投入,并加強成本控制,注重醫工交叉,保障康復護理機器人的實用性和安全性,以此推動該領域的產業化發展。
超1.8億老年人患慢性病
老齡化加速之下,老年人的康復護理問題成為剛需。相關數據測算,“十四五”時期,我國平均每年新增60歲以上老人1000萬左右。超過1.8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患有兩種及以上慢性病老人的比例高達75%,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約4000萬。在此情況下,解決養老服務中供給與需求之間不匹配的問題迫在眉睫。
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老齡健康司副司長劉芳介紹,在調查中他們發現,居家社區養老的老年人群體中,46%以上的老年人最需要醫療健康服務,尤其關注上門服務。但從現有情況來看,這一領域還存在資源和服務總量不足、人才短缺的短板。
實際上,不管是加強對護理人員的隊伍建設,還是推動養老服務領域的科技支撐,本質上都是為了解決老年人的康復照護問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二級教授陳殿生表示,從國情來看,我國養老需求大,護工少。在此背景下,發展康復護理機器人是一個有益的解決措施,同時能夠促進培育銀發經濟。
今年初,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當中也明確提出發展康復輔助器具產業。包括發展智能輪椅、移位機、康復護理床等生活照護產品,以及擴大認知障礙評估訓練、失禁康復訓練、用藥和護理提醒、睡眠障礙干預等設備產品的供給。
“全人護理”的技術局限
盡管相關政策已出,但康復護理機器人在實際發展中卻存在“叫好不叫座”的情況。對此,陳殿生分析稱,這主要由于老年人對服務的個性化需求高,以及機器在“全人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局限性。
具體來看,失能或身體衰弱的老人在生活照護和吃穿住行各方面都存在需求,并且每一位老人的失能表現不一致,需要不同種類的服務組合,這就導致需求的個性化比較強。同時,機器還需要在服務過程中保證老人安全,用戶對機器的要求也進一步提高。
陳殿生表示,目前大多數老人需要的是“全人護理”,這種護理通過機器人實現的難度很高。舉例來看,如果想將失能老人從臥床狀態搬到輪椅上,再送到衛生間,組合動作對機器人的要求非常高,對比手術機器人具備的靜態定位和單個康復功能,會更加復雜。
上海理工大學智能康復工程研究院院長喻洪流認為,與其他機器人相比,康復護理機器人需要長期和人密切接觸,更加追求設計的個性化適應、功能適應及尺寸適應,實現這些適應的難度非常大。
此外,高成本也是制約康復護理機器人產業化的困境之一。喻洪流稱,在實際生活中,部分護理機器人已經投入市場,如智能輪椅等,但這些產品幾萬元、十幾萬元的高昂價格是很多家庭難以承擔的,同樣導致了產品的市場化程度不高。
科技投入、成本控制兩步走
一方面是技術存在局限,另一方面則是高昂價格讓廣大家庭望而卻步,如何打通康復護理機器人需求與市場之間的關卡,成為當前從業者關注的焦點。
喻洪流表示,破解這些問題,應從兩個維度入手,一是加大科技投入,二是通過政府引導實現成本控制。據了解,在當前的研究進程中,喻洪流及其團隊已開始研究面向失能老人照護的整體解決方案,并研發了十幾款智能康復護理機器人產品。在實際應用中,這十幾款產品將根據對老年人的評估,進行不同的排列組合,解決其照護問題。
針對成本問題,喻洪流則認為,就像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發展一樣,康復護理機器人的成本控制需要政府引導,讓成本降下來,每個家庭都能用得起。
在陳殿生看來,推動康復護理機器人的產業化發展,除了醫學界之外,更需要工業領域的參與。未來在開展康復護理機器人專項項目時,要注重醫工交叉,保障護理的實用性和安全性。同時,康復護理機器人的服務效率、易操作性等性能,也是未來研究關注的重點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護理人員在康復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能夠模擬護理人員的人形機器人在近年來也受到外界關注。對此,陳殿生表示,人形機器人的研發比以往產品的難度更大,技術更復雜,未來可能還需要十年時間進行探索。目前,人形機器人還處在技術攻關、概念樣機的階段,后續還要進行工程化和產品化,再進行市場的推廣。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