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醫藥>正文內容
          • 第二款阿爾茨海默癥新藥還遠嗎
          • 2023年06月12日來源:北京商報

          提要:阿爾茨海默癥(AD)是一種起病隱匿的進行性發展的神經退行性疾病。臨床上以記憶障礙、失語、失用、失認、視空間技能損害、執行功能障礙以及人格和行為改變等全面性癡呆表現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

          6月9日,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的一個獨立顧問小組一致通過了衛材(Eisai)和渤健(Biogen)生產的治療阿爾茨海默癥的藥物Leqembi,顧問們以6:0的投票結果認為,衛材的數據證明了對患者的臨床有益處,預計FDA將在7月6日前就是否給予全面批準做出決定。一旦獲得全面審批,Leqembi將順利獲得醫保覆蓋。

          FDA曾授予上述療法快速通道資格、優先審評資格以及突破性療法認定。早在今年1月,FDA加速批準渤健/衛材Aβ(β淀粉樣蛋白)抗體Leqembi(lecanemab)用于治療早期阿爾茨海默癥患者的生物制品許可(BLA)申請,定價為2.65萬美元/年。

          阿爾茨海默癥(AD)是一種起病隱匿的進行性發展的神經退行性疾病。臨床上以記憶障礙、失語、失用、失認、視空間技能損害、執行功能障礙以及人格和行為改變等全面性癡呆表現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

          Leqembi有望成為第二款在美完全上市的阿爾茨海默癥新藥。2021年6月,渤健阿爾茨海默癥藥物Aduhelm (aducanumab)獲批上市,這是2003年來首款獲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準的此類藥物。

          由于阿爾茨海默癥發病機制尚未明確,且目前還沒有治療該病癥或逆轉大腦疾病進程的方法,現有藥物均只能緩解臨床癥狀。全球各大制藥公司在過去的20多年里,相繼投入數千億美元研發新的阿爾茨海默癥治療藥物。

          目前,臨床上尚無有效阻止AD發生或能逆轉其進展的治療藥物。許多在研藥物紛紛折戟,亟需新的治療手段。質疑和挑戰也充斥著阿爾茨海默癥治療藥物研發。據報道,Aduhelm 2021年全年的營收僅為300萬美元。并且在此前Aduhelm因療效問題被限制醫保覆蓋范圍,嚴格限制為僅用于參與臨床試驗的患者。

          在Aduhelm之前,已經獲批的幾款藥物僅僅是緩解阿爾茲海默癥的癥狀,包括多奈哌齊、卡巴拉汀、加蘭他敏等。據期刊Nature Reviews統計,2002年以來,全球藥企先后投入2000多億美元用于開發阿爾茨海默癥治療藥物,但禮來、輝瑞、羅氏等國際制藥巨頭的多個單抗藥物均在3期臨床試驗中失敗。

          在2012年,輝瑞、強生等宣布停止阿爾茨海默癥藥物Bapinuezumab的研發。2018年6月,禮來宣布,其和阿斯利康公司正在停止口服β分泌酶裂解酶(BACE)抑制劑Lanabecestat治療阿爾茨海默癥的全球3期臨床試驗。

          不過,今年5月,禮來制藥阿爾茨海默癥藥物三期臨床取得進展。禮來制藥宣布TRAILBLAZER-ALZ 2的3期臨床研究獲得了陽性結果,結果顯示donanemab顯著減緩了早期阿爾茨海默癥患者認知和功能的下降。Donanemab達到了基于阿爾茨海默癥綜合評分量表(iADRS)評估的從基線到18個月的主要終點。 試驗的主要終點指標iADRS是評估患者認知和日常生活能力,例如管理財務、駕駛、參與興趣愛好活動和談論時事。同時,研究也達到了評估認知和功能下降的所有次要終點,并顯示出與主要終點結果程度相似的具有高度統計學顯著性的臨床獲益。基于這些結果,禮來將盡快開展全球范圍內的遞交工作,并預計在本季度內向FDA遞交上市申請。此外,禮來將與 FDA 以及全球其他監管機構合作,推動藥物盡快獲批。

          國內也有企業通過license-in的模式布局阿爾茨海默癥藥物領域。去年12月,先聲藥業與Vivoryon Therapeutics N.V. 合作開發的阿爾茨海默癥 治療藥物SIM0408 (Varoglutamstat,原代號PQ912) 臨床試驗申請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受理。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焦兮兮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