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白藥三季報“爆雷”核心業務顯頹勢:追熱點布局醫美賽道 賺快錢炒股血虧15億
- 2021年11月01日來源:中國網財經
提要:百年老字號——云南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白藥”)日前公布的2021年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公司營收283.63億元,同比增長18.52%;歸母凈利潤24.51億元,同比下降42.38%。
百年老字號——云南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白藥”)日前公布的2021年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公司營收283.63億元,同比增長18.52%;歸母凈利潤24.51億元,同比下降42.38%。
其中,交易性金融資產持有期間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為-15.5億元,也就是說云南白藥炒股虧了15億元。
炒股血虧15億
云南白藥持續了上半年凈利下滑趨勢,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收190.83億元,同比增長23.17%;歸母凈利潤為18.02億元,同比下降26.57%,上半年業績增收不增利。
這是云南白藥上市28年以來,唯一一次半年凈利潤下滑幅度超過20%。更是打破了公司近21年來前三季度凈利潤首次下降的記錄。
不僅如此,上半年,云南白藥已經開始出現炒股虧損現象。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支付股份費用8.66億元,交易性金融資產持有期間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為-8.62億元,占利潤總額比為-38.81%。
半年報顯示,公司投資的股票、基金及其他證券投資期初賬面價值為108.68億元、期末賬面價值為97.59億元,浮虧8.54億元,本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為-8.88億元。
根據證券資產明細,云南白藥持有的10家證券資產中,小米集團、伊利股份、恒瑞醫藥、中國抗體等4家處于浮虧狀態,造成的公允價值變動分別為-6.10億元、-1.92億元、-1.85億元、-0.50億元。直至三季報爆出炒股血虧15億元。
而擴大時間區間來看,早在2019年,公司業績已連續三年個位數增長的情況下,云南白藥便將凈利潤“綁到”非經常損益,尤其是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上。
起初的投資還較為謹慎,只認購了港股中國抗體首次發行股份,證券投資額度大部分投向了債券型基金。但從2019年下半年,公司開始松綁證券投資后,云南白藥股票買賣變得愈加頻繁。
2020年,A股市場方面,云南白藥清倉了紅塔證券與九州通,收益合計達3.68億元;并以4.26億元買入恒瑞醫藥424.83萬股;以8.87億元買入伊利股份2551.86萬股。期間,該公司還以6.32億元買入貴州茅臺,7.17億元賣出,獲利8674萬元。
港股市場方面,云南白藥分別以8.69億元買入騰訊控股181.06萬股;以3.42億元買入中國生物制藥3724.45萬股;以16.32億元買入小米集團11294.36萬股。其中,小米集團給云南白藥創造的浮盈達到15.17億元,收益率高達92.93%。
通過“炒股”,2019年及2020年,公司的投資者凈收益分別為14.70億元、3.92億元,公允價值變動凈收益為2.27億元、22.40億元,合計為16.97億元、26.32億元,分別占公司當年利潤總額的35.91%、38.71%。
與此同時,公司凈利潤的波動性也明顯加劇。2019年及2020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收296.65億元、327.43億元,同比增長率分別為9.80%、10.38%;歸母凈利潤分別為41.84億元、55.16億元,同比增長19.75%、31.85%。
可以看出,云南白藥因證券資產的浮盈,從而助推公司凈利潤接連高速增長。但投資是把雙刃劍,有盈就有虧。今年上半年,公司在證券資產上折戟,錄得8.54億元的浮虧,導致公司凈利潤猛降26.57%。
對于投資者而言,“被放大”的凈利潤波動自然增加了其預測云南白藥未來自由現金流的難度,因為這不僅取決于公司管理層的經營能力,還取決于他們的炒股能力。
不過,云南白藥似乎并未放棄“炒股”,反而用于炒股的資源體量相當龐大。財報數據顯示,2019年-2021年上半年,云南白藥分別投入了88.21億元、112.3億元及104.88億元在交易性金融資產上,占當期公司流動資產的20%左右,而同期,片仔癀、同仁堂等中藥同行在該數值上的比例連1%不到。
“即使云南白藥管理層對自己的炒股能力“迷之自信”,但不要忘了什么才是公司最核心的資產。”媒體質疑稱。
核心板塊漸顯“頹勢”
相比對外投資的“豪擲”,云南白藥對于自身的投資卻略顯“吝嗇”。
財報數據顯示,2018年-2021年上半年,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1.10億元、1.74億元、1.81億元、1.06億元;分別占營收的0.41%、0.59%、0.55%、0.56%。從研發費用率上看,云南白藥更不及同行片仔癀的1/3。
而較低的研發投入亦反應在公司“藥品”“中藥資源”等板塊的業績上。
目前,云南白藥將旗下的業務具體劃分為五大板塊,分別為“藥品板塊”、“健康品板塊”、“中藥資源板塊”、“醫藥商業板塊”、“茶品業務板塊”及“工業大麻業務板塊”。
眾所周知,云南白藥得以起家的關鍵是公司白藥產品配方的國家絕密性以及依傍云南地帶的豐富中藥資源。此后開發的牙膏、化妝品等日化產品,也都是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但從年報數據來看,“藥品”與“中藥資源”這兩大核心板塊卻漸顯“頹勢”,云南白藥的整體業績是靠毛利率較低的醫藥商業收入的增長來拉動的。
就分行業來看,2017-2020年,云南白藥工業銷售收入分別為99.62億元、107.27億元、110.24億元、117.16億元,四年增長約17.61%;占營收比重分別為40.97%、40.16%、37.16%及35.78%;毛利率分別為65.61%、63.79%、60.98%及61.18%。
而商業銷售收入分別為142.84億元、159.37億元、185.51億元、209.74億元,四年增長46.84%,;分別占營收的58.74%、59.67%、62.53%及64.06%;毛利率分別為7.29%、8.17%、9.17%及9.09%。
可以看出,毛利率較低的商業銷售收入增速遠高于同期毛利率較高的工業銷售,并且該業務占比均超過五成且在逐年上升。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云南白藥牙膏凈利潤占比較高。2021年半年報顯示,以云南白藥牙膏為核心的子公司白藥健康營收為33.88億元,同比增長22.53%;凈利潤為15.1億元,同比增加54.34%,占扣非凈利潤的80.11%。
核心板塊業績增勢放緩,致使云南白藥將新的增長點瞄準到當下熱門賽道——醫美。據公司在9月1日的投資機構調研會上披露,布局醫美賽道是公司經營層結合公司業務特點及行業發展趨勢,審慎做出的戰略判斷與定位。公司已在昆明開設“云南白藥精準定制肌膚管理中心”、“采之汲AI私定肌膚管理中心”星選門店,搭建平臺讓消費者零距離感受公司精準定制化的產品和服務。另外,云南白藥表示,公司目前在全國范圍開設的檢測點,合作方涵蓋大型商圈、酒店、美容美甲店、健身房、養生生活館、瑜伽店、高校創業孵化中心等區域,聚焦客戶群體為對肌膚精準管理有個性化訴求的人群,目的是讓顧客體驗到采之汲“皮膚科級”AI肌膚檢測、大數據生成肌膚報告等私享體驗服務。
云南白藥CEO董明曾公開表示,今后云南白藥會從預防、檢測、治療、康復等方面,圍繞中藥、骨傷科、口腔護理、醫學護膚、女性關懷等業務賽道,在擅長的領域提供觸手可及的全方位健康服務。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