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醫藥>正文內容
          • 川寧生物招股書數據“打架” 關聯方三年拆借超120億元
          • 2021年09月15日來源:中國經濟網

          提要:8月23日,伊犁川寧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川寧生物”)首次披露招股書,擬登陸創業板,保薦機構為長江證券。

          自2000年以來,伴隨著歐美地區生產成本及環保成本的迅速上升,抗生素產業鏈逐步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國內企業開始大規模進入抗生素領域,并迅速擴大產能,最終在全球抗生素原料藥、抗生素中間體領域占據較高的比重。

          8月23日,伊犁川寧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川寧生物”)首次披露招股書,擬登陸創業板,保薦機構為長江證券。

          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司由上市公司科倫藥業控股,是抗生素中間體領域的核心企業,此次IPO屬于分拆上市。

          記者查閱相關資料發現,川寧生物招股書的員工人數與工商年報披露的員工人數不一致,在建工程賬面價值與控股母公司年報披露的數據“打架”。同時,報告期內該公司還存在金額高達逾百億元的資金拆借、短期償債能力遠遜同行等問題。

          8月30日,記者就上述問題向川寧生物發函詢問,截至發稿仍未收到對方回復。

          員工人數和在建工程涉嫌造假

          招股書顯示,2018-2020 年,川寧生物的員工人數分別為2986人、3046人、3102 人。

          然而,記者翻查川寧生物的歷年工商年報時發現,該公司工商年報披露的員工人數與招股書信息對應不上,差額甚至超9倍。

          據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2018-2020年,川寧生物的員工人數分別為30975 人、33337人、2976人。

          對比可以看出,該公司近四年工商年報披露的員工數與招股書無一處吻合,尤其是2019年,年報披露繳納社保的員工數高達33337人,較招股書披露的3036人高出近10倍。即便是2020年,兩者之間也相差了126人。

          招股書披露的員工數為何與工商系統披露繳納社保的員工數存在如此之大的差異?川寧生物為何連員工數量都無法確定?該公司是否存在通過虛報員工數以調節管理成本費用,進而財務造假的行為?

          此外,川寧生物的在建工程賬面價值也與控股股東四川科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倫藥業”)年報披露的數據不一致。

          截至2021年3月31日,科倫藥業直接及間接合計持有川寧生物80.49%的股份,是川寧生物的控股股東。

          據川寧生物招股書,截至2020年末,在建工程【環保補強及公用系統填平補齊/改造升級項目】一項的賬面價值為13495.36萬元,而據控股股東科倫藥業的2020年年報,子公司川寧生物在建工程【伊犁川寧環保補強及公用系統填平補齊/改造升級項目】一項的期末賬面價值為138,350,473元(13835.04萬元)。二者相差339.68萬元。

          記者研究發現,除2020年外,其余年度關于在建工程賬面余額雙方數據均一致。

          為何僅2020年該項目賬面價值出現了偏差?到底誰在說謊?保薦機構長江證券是否履職盡責?保薦代表人李忠、李振東核查是否僅僅走過場?川寧生物對此需給出合理解釋。

          償債能力遠遜同行,關聯方三年拆借超120億元

          除與關聯方信披不一致外,報告期內,川寧生物還存在關聯方頻頻拆借資金及與科倫藥業的銀行承兌匯票背書轉讓等財務不規范的情形。

          據川寧生物招股書,報告期內,川寧生物發生的關聯方拆借全部為與控股股東科倫藥業之間的拆借。

          招股書顯示,2018-2020年,川寧生物的關聯方資金拆入金額分別為18.86億元、9.11億元、6.69億元,合計拆入資金34.67億元;同期,資金拆出金額分別為24.97億元、12.35億元、51.51億元,合計拆出資金88.83億元。可見,三年時間里,川寧生物與關聯方的拆入和拆出資金合計金額超12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1年3月,川寧生物的總資產為98.32億元,可見拆借資金規模之龐大。

          報告期內,川寧生物與關聯方科倫藥業資金拆借金額如此龐大,且時間持續多年,其資金使用是否規范?兩者是否涉嫌利益輸送,損害中小股東利益?川寧生物是否財務獨立、經營獨立?其能否有效防止大股東侵占公司資金和掏空公司資產?

          此外,在資金拆借的過程中,為解決川寧生物存在的部分資金缺口問題,科倫藥業還通過商業銀行向川寧生物發放了3筆委托貸款,金額分別為1億元、1億元和1.5億元,貸款期限均為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截至報告期末,川寧生物已償還其中一筆金額為1億元的貸款。

          對于拆借行為,川寧生物解釋稱,科倫藥業向公司提供生產經營所需資金,相關款項視公司生產經營需要逐筆發放、償還,拆借期限以公司實際使用期限為準。上述內部拆借根據公司實際經營需要實施,具有合理性。

          日常生產經營活動需要控股股東不斷向其輸血提供資金,川寧生物是否缺乏持續經營能力?

          向關聯方持續地拆借巨額資金,背后隱現了川寧生物資金鏈緊張。一旦控股股東不再輸血或資金鏈斷裂,川寧生物會否就走向破產邊緣?如此一來,該公司的市場競爭力表現在哪?

          招股書顯示,2018-2020年,川寧生物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54.10%、55.22%、52.97%,同業可比公司資產負債率均值分別為44.49%、40.80%、33.63%,遠低于川寧生物。

          同期,川寧生物的流動比率分別為0.51、0.57、1.38,同業可比公司流動比率均值分別為1.54、1.84、2.18;川寧生物的速動比率分別為

          0.32、0.31、0.78,同業可比公司速動比率均值分別為 1.26、1.53、1.84。由此可見,川寧生物的短期償債能力遠遜同行。

          此外,川寧生物的應收賬款周轉率與存貨周轉率也大幅低于同行,且存貨周轉率持續下滑,資金流動性較差。

          川寧生物的流動比率與速動比率均小于1,說明其資金短期償債能力和資金流動性不足,若未來出現經營不善或遭遇突發事件,很有可能出現資金周轉困難、債務違約等問題。

          總結

          招股書披露的員工數據與工商信息嚴重不一致,在建工程賬面價值與母公司披露的數據“打架”,保薦機構長江證券是否履職盡責?

          報告期內,川寧生物資產負債率遠高同行,短期償債能力差,而且與關聯方涉及逾百億元的資金拆借,上述行為是否表示川寧生物陷入資金“黑洞”,資金鏈或隨時斷裂?此外,其財務及經營的獨立性也需密切關注,不排除其與控股股東存在利益輸送問題。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齊蒙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