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醫藥>正文內容
          • 君實生物新冠特效藥被美停用后,能否憑借德爾塔突變株扳回一局?
          • 2021年07月14日來源:新浪財經

          提要:2021年一季度剛剛扭虧為盈,君實生物強勁的業績增長點——新冠治療藥物埃特司韋單抗(etesevimab,JS016) 就被美國停用了。

          2021年一季度剛剛扭虧為盈,君實生物強勁的業績增長點——新冠治療藥物埃特司韋單抗(etesevimab,JS016)?就被美國停用了。

          6月28日,君實生物公告稱,美國疾控中心(CDC)近日監測到新冠病毒的伽馬突變株(最先于巴西確認)及貝塔突變株(最先于南非確認)在美國的總比例已超過11%并呈上升趨勢,美國政府相關部門于6月25日宣布在美國暫停供應雙抗體療法直至另行通知。

          截至發稿,該雙抗體療法仍在美處于暫停供應狀態。這意味著,其應對伽馬突變株和貝塔突變株的療效或并不顯著。該雙抗體療法由君實生物的埃特司韋單抗1400mg和禮來的巴尼韋單抗(bamlanivimab,LY-CoV555)700mg構成,兩種藥物聯用可以降低由于病毒變異導致免疫逃逸的概率,避免單藥耐藥。

          目前,新冠病毒已產生多種變異,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包括四種:在英國出現的阿爾法突變株(B1.1.7)、在南非出現的貝塔突變株(B.1.351)、在巴西出現的伽瑪突變株(P.1)以及近期在印度被發現的德爾塔突變株(B.1.617.2)。一位不具名科研人員告訴《華夏時報》記者,不同的新冠中和抗體藥物靶向不同的表位,所以應對不同的變異病毒效果存在差異。可能有些抗體藥物對一種突變株會產生耐藥,但是對于另外一種突變株還有療效。

          君實生物的埃特司韋單抗正屬于此。根據一些已發表的文獻結果,針對幾種主流變異病毒,埃特司韋單抗對阿爾法突變株、卡帕突變株(B.1.617.1)有中和能力,但是對于貝塔突變株和伽瑪突變株可能產生免疫逃逸。

          自6月以來,君實生物A股一度回撤約25%。7月9日開始企穩回升,截至7月13日,報收75.44元/股,市值為687億元。

          新冠抗體藥難敵變異病毒?

          埃特司韋單抗屬于中和抗體藥物。中和抗體由康復患者血清中分離獲得,針對新冠病毒刺突蛋白(Spike)受體結合域(RBD),包裹其侵入細胞的功能區域,可有效阻礙病毒對細胞的感染過程。

          由于具有研發快,特異性強,副作用相對較小,療效確切性強的特點,中和抗體可快速應對突發的大規模流行感染。同時,中和抗體具有治療與預防雙重作用。對比疫苗需要長達兩個月方能產生免疫反應,直接注射中和抗體產生的預防效應立竿見影,且能保證免疫力弱、自產抗體慢的老年人群體也能產生足夠的免疫響應。

          目前,美國獲批的緊急使用授權的中和抗體藥物多為雙抗體療法,即由兩款單藥組合而成,這樣可以靶向新冠病毒?S?蛋白?RBD不同位點,有效防止免疫逃逸,比如再生元的REGN-COV2(casirivimab?和?imdevimab),以及埃特司韋單抗和禮來的巴尼韋單抗,用于治療輕中度新冠肺炎患者。

          根據3月11日,禮來公布的BLAZE-1研究III期臨床試驗新數據,接受埃特司韋單抗和巴尼韋單抗雙抗體治療的患者,共發生4起新冠肺炎相關住院和死亡事件,接受安慰劑治療的患者則發生了15起,雙抗體治療使相關事件發生風險降低了87%,雙抗體療法顯示出關鍵次要終點的統計學顯著改善。

          不過,對于部分變異病毒,中和抗體藥物的療效受到影響。最早被美國叫停的是禮來的巴尼韋單抗單藥。4月16日,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宣布撤回巴尼韋單抗的緊急使用授權,因為該藥物治療新冠變異病毒的有效率不足。

          FDA?在聲明中稱,經過對數據的持續分析,因為對巴尼韋單抗有抗藥性的變異病毒增加,僅僅使用該藥物治療新冠肺炎感染者造成“治療失敗的風險越來越高”。使用該藥物的益處已不再超過風險,已經不符合緊急使用授權條件。

          該消息一度為君實生物帶來利好。因為巴尼韋單抗雖然單藥療效不足,但其與埃特司韋單抗組成的雙抗體療法依然有效。此前禮來與美國政府簽訂的巴尼韋單抗購買協議,將過渡為雙抗體療法,預計在今年6月前過渡完成。所以埃特司韋單抗訂單激增。

          根據此前披露的雙抗體療法購買協議,10萬劑價值2.1億美元,以此計算,每劑雙抗體療法價格為2100美元,包括700?mg的巴尼韋單抗與1400?mg的埃特司韋單抗。美國國防部官網顯示,禮來曾于3月份獲得25.2億美元訂單,在9個月內提供120萬劑。此外美國政府表示,還將繼續追加購買110萬劑。

          一位接近君實生物的高層人士曾向《華夏時報》記者透露,對于該雙抗體療法,公司與禮來將按照1:1比例進行銷售分成。這意味著,僅憑借埃特司韋單抗全年銷售的分成和里程碑付款,就將讓君實生物獲得豐厚回報。

          德爾塔突變株間接帶來機會

          根據君實生物2021年一季報,公司首度實現扭虧為盈,營收16.15億元,單季度環比增長176.58%,歸母凈利潤3.773億元,單季度環比增長168.24%。君實生物稱,“營收增長主要系報告期內新增特許權收入、技術許可收入”。

          但沒想到,僅僅過了不到3個月,雙抗體療法亦因為對變異病毒療效不足,而被美國叫停。不過幸運的是,這次僅為“暫停供應”,而非像巴尼韋單抗一樣,被FDA撤回在美國的緊急使用授權。

          或受此消息影響,6月28日后的九個交易日,君實生物股價呈下跌趨勢,從82.03元/股,回撤至71.52元/股。對此,君實生物方面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目前除了美國之外,雙抗體療法在其他授權地區還在正常使用,比如意大利。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對貝塔突變株和伽瑪突變株可能產生免疫逃逸,但是2021年6月,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細胞》證實,雙抗體療法對于阿爾法突變株、卡帕突變株仍有中和能力。

          而對于來勢洶洶的另一主流變異病毒——德爾塔突變株(B.1.617.2),有研究表示,埃特司韋單抗亦有效果。這意味著,君實生物在未來仍有機會扳回一局。

          德爾塔突變株與卡帕突變株雖然都屬印度變種,但是卡帕在刺突蛋白上有E484Q、L452R、Q1071H三處突變,而德爾塔不存在E484Q,卻有T478K突變,該突變與高感染率有關。

          德爾塔突變株不僅引燃了印度新一輪疫情,并向全球其他國家與地區快速擴散。科研人員認為,德爾塔突變株的傳播能力很可能是阿爾法突變株的1.5倍,阿爾法的傳播力本身已是原始毒株的1.5倍。以英國為例,4月起,德爾塔突變株在新增感染病例中占比不斷增加。5月5日至12日,短短七天,德爾塔突變株在英國新增病例的測序監測中占比已經超過了20%。6月2日至9日,又過了七天,德爾塔突變株占比已經達到了新增病例的90%。

          今年6月,法國巴斯德所在《自然》周刊上刊發了一項研究。科研人員將德爾塔突變株感染者體內分離出了活病毒,用于評估中和抗體藥物對德爾塔中和活性的下降水平。研究結果顯示,禮來的巴尼韋單抗對德爾塔活病毒的中和活性顯著下降,而埃特司韋單抗仍對其保持較好的中和能力,甚至要優于對阿爾法突變株的中和能力。

          正在研發“升級版”中和抗體藥物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國盛證券研報,君實生物還有一款升級的新冠中和抗體藥物即將申報。關于該藥物的更多信息,君實生物尚未對外披露。但可以確定的是,該藥物至少會覆蓋埃特司韋單抗存在免疫逃逸的變異病毒,也就是伽馬突變株和貝塔突變株。

          研發升級版中和抗體藥物的技術難度如何?有業內人士向本報記者坦言,這要看新研發的抗體藥物是基于此前進行改造的抗體,還是重新篩選的抗體,前者的研發會快一點。

          不過,即使申報臨床,該藥物也很難達到埃特司韋單抗當時的研發速度。一方面,埃特司韋單抗還在海外使用,另一方面,國內疫情也已經漸漸平息,君實生物很難投入過多資源將其作為首推項目,更大的可能性是按部就班正常推進。

          這也意味著,君實生物已經進入了中和抗體藥物研發競賽的下半場。上述科研人員告訴本報記者,企業在這個階段,會重點去做“更廣譜”的藥物。

          與此同時,還有一大批“后來者”正在申報臨床的路上,包括綠葉制藥、復宏漢霖、濟民可信集團、神州細胞(57.260,?-1.94,?-3.28%)、騰盛博藥等,大有扎堆之勢。6月15日上午,港股上市公司綠葉制藥宣布,其附屬公司博安生物已就其新冠中和抗體新藥LY-CovMab向FDA提交Ⅱ期臨床試驗申請,評估其在輕中度新冠患者中的療效、安全性、耐受性、藥代動力學和免疫原性。

          目前來看,如何防止因病毒突變導致的中和抗體失效,依舊是橫亙在這些企業面前的難題。根據綠葉制藥披露的公告,LY-CovMab對阿爾法突變株有較好的中和活性。并未提及其他變異病毒。

          興業證券(9.140,?0.01,?0.11%)在2020年9月發布的一份研報中稱,中和抗體是一個“百億美元藍海級市場”,假設新冠疫情持續到2021年末,其預計中和抗體的商業化市場空間可達69-146億美元。其中歐美發達國家市場空間更大,達到?54-110億美元。

          興業證券認為,中和抗體的利潤空間廣闊,且賽道玩家相比疫苗更少。不過,實際市場空間主要取決于中和抗體的定價及各企業的放量速度。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齊蒙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