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健康>正文內容
          • 哪些藥品有望進醫保?談判藥品如何續約?
          • 2022年06月17日來源:新華社

          提要:醫保目錄調整關系著每一名參保人。國家醫保局日前印發《2022年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調整工作方案》及相關文件征求意見,這意味著今年醫保目錄調整工作即將正式啟動。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作者:彭韻佳

          哪些藥品有望進醫保?談判藥品如何續約?

          醫保目錄調整關系著每一名參保人。國家醫保局日前印發《2022年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調整工作方案》及相關文件征求意見,這意味著今年醫保目錄調整工作即將正式啟動。

          哪些藥品有望納入醫保報銷?談判藥品協議到期后如何續約?這些都能在工作方案中找到“答案”。

          更多罕見病用藥、兒童藥品等有望進醫保

          根據工作方案,目錄外6類藥品可以申報參加2022年醫保目錄調整,包括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期間,經國家藥監部門批準的新通用名藥品、適應癥或功能主治發生重大變化的藥品;新冠肺炎相關治療藥品等。

          與去年相比,2022年醫保目錄調整新增了兒童藥品、仿制藥品等。其中,兒童藥品范圍應在國家衛健委等部門印發的三批鼓勵研發申報兒童藥品清單中,仿制藥品應在兩批鼓勵仿制藥品目錄中。

          “更多兒童用藥進醫保,能夠減輕患者用藥負擔。”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常委鄒麗萍認為,這也將對醫藥市場起到引導作用,鼓勵更多企業專注兒童用藥研發,為患者帶來福音。

          在2021年國家醫保目錄調整中,曾經每針70萬元用于治療脊髓性肌萎縮癥的諾西那生鈉注射液經醫保談判后,以3萬余元被納入醫保,罕見病患者用藥引發更多關注。

          截至目前,國內共有60余種罕見病用藥獲批上市,其中40余種進入國家醫保目錄,涉及25種疾病。

          工作方案明確,2022年6月30日前經國家藥監部門批準上市的罕見病治療藥品可以申報今年的醫保談判,申報藥品的說明書適應癥中要包含有《第一批罕見病目錄》所收錄罕見病。

          分類對談判協議到期藥品進行續約

          在醫保目錄動態調整過程中,藥品談判的“靈魂砍價”備受關注。醫保部門與醫藥企業就藥品支付標準進行磋商,并根據結果直接決定該藥品是否能進醫保、以什么價格進醫保。2021年,經談判進醫保的目錄外獨家藥品有67個,平均降價61.71%。

          根據《基本醫療保險用藥管理暫行辦法》,原則上談判藥品協議有效期為2年。協議期滿后,對協議期內醫保基金實際支出與談判前企業提交的預算影響進行分析對比,按差異程度降價,并續簽協議。

          《談判藥品續約規則(征求意見稿)》提出了納入常規目錄管理、簡易續約和重新談判三種談判藥品續約規則,并對三種續約方式進行詳細規定。

          根據往年續約結果可以發現,經過談判續約成功的藥品在價格上往往更具優勢。如2019年27個經過談判成功續約的藥品,價格平均降幅26.4%;2020年14種獨家藥品按規則進行了續約或再次談判,平均降價14.95%。

          充分發揮醫保基金的杠桿作用

          國家醫保局成立以來,連續4次開展醫保目錄準入談判,累計將250種藥品通過談判新增進入目錄,價格平均降幅超過50%。通過談判降價和醫保報銷,2021年累計為患者減負約1500億元。

          在堅持動態調整醫保目錄的基礎上,醫保目錄調整也在進行更多嘗試與探索。

          此次工作方案首次提出,擬納入醫保目錄的非獨家藥品,采用競價等方式同步確定醫保支付標準。

          《非獨家藥品競價規則(征求意見稿)》提出,企業報價不能高于申報截止日前2年內有效的省級最低中標價和申報時提交的市場零售價格,并將報價與醫保支付意愿進行對比;對于通過競價納入醫保的非獨家藥品,取各企業報價中最低者,作為該種藥品支付標準。

          有專家表示,這將更加充分發揮醫保基金杠桿作用,對藥品使用結構和市場價格機制產生積極影響,進一步減輕患者用藥負擔。

          此外,今年的工作方案明確將獨家藥品的認定時間定為2022年6月30日,這將更好實現新藥審批與進醫保的“無縫銜接”,鼓勵新藥研發創制。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蔡媛媛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