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健康去年營收逾70億元 互聯網醫療賽道受青睞
- 2022年03月17日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提要:平安健康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日前公布的2021年業績報告顯示,公司2021年總收入達73.34億元,毛利率為23.3%。其中,醫療服務貢獻收入達22.88億元,占總收入的31.2%。
平安健康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平安健康”,港股簡稱“平安好醫生”)日前公布的2021年業績報告顯示,公司2021年總收入達73.34億元,毛利率為23.3%。其中,醫療服務貢獻收入達22.88億元,占總收入的31.2%。
記者注意到,疫情之下互聯網醫療板塊持續引發關注。然而,受盈利模式仍不清晰等因素影響,整個板塊的表現不盡如人意。互聯網醫療企業的上市之路并不順暢,微醫、思派健康、鎂信健康等都已啟動赴港上市,但鮮有進展。
持續投入
平安健康是互聯網醫療板塊的龍頭公司,營收亮眼。
平安健康2021年年報顯示,公司總收入達73.34億元。其中,醫療服務實現收入達到22.88億元,增速為8%;健康服務收入為50.46億元,增速為6.3%。不過,由于報告期內持續進行戰略升級,在渠道、服務和能力方面加大費用投入,公司2021年凈虧損15.39億元。
對于公司2021年虧損比2020年有所增加的原因,平安健康董事會主席、首席執行官方蔚豪表示,公司2020年確定了產品升級、渠道升級、能力升級三大升級方向,2021年是這三大升級方向持續落地的第一年,也是完整的一年。公司戰略投入包括醫生的生態、企業的健康管理服務、實體醫院網絡建設、互聯網醫院建設等,投入很大但很值得。在投入的過程中,平安健康提煉出了HMO保險+醫療健康、家庭醫生會員制、O2O醫療服務三大戰略方向。
HMO即健康管護組織(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在這一模式中,商業保險公司是醫療服務的主要支付方,用戶購買健康保險,生病就醫費用由商保公司提供報銷,形成醫院-患者-保險公司的新三角閉環;家庭醫生會員制以“1個家庭醫生+5大專業服務+1個會員健康檔案”為核心服務內容;O2O醫療服務則是鎖定了以企業客戶為主的方向。
“未來,這些投入還要持續,但整體投入會越來越少,因為前期大量投入已基本完成。”方蔚豪說。
尚未盈利
年報顯示,平安健康累計注冊用戶數達4.2億,累計咨詢量達到12.7億人次。2021年,公司累計付費用戶數逾3800萬,付費用戶轉化率達24.8%。平臺上已積累內外部醫生團隊、健康師、營養師和心理咨詢師超4.8萬名,簽約外部名醫超1100名。
然而,像平安健康這樣的行業龍頭遲遲難以盈利使部分機構對互聯網醫療板塊的疑慮增多,互聯網醫療企業的上市之路并不順暢。
微醫2021年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招股書顯示,微醫接入了超過7800家醫院和27萬名注冊醫師,業務已覆蓋全國超過95%的三甲醫院。注冊用戶達2.2億,月付費用戶逾2500萬。2018年至2020年,微醫營收分別為2.55億元、5.06億元和18.32億元,但同期凈虧損分別為40.52億元、19.37億元和19.14億元。
思派健康今年2月再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根據最新招股書,2019年至2021年,思派健康收入迅速增長,分別為10.39億元、27億元和34.74億元,但同期凈虧損分別為5.96億元、10.42億元和37.49億元。
目前,這兩家互聯網醫療公司IPO尚未有新的進展。
看好賽道
雖仍處于虧損狀態,但平安健康管理層表達了對公司和行業的堅定看好。
“董事會相信公司的股價被低估,相信公司現有的財務資源允許執行股份回購計劃,同時能保持公司在良好的財務狀況下持續經營。股份回購的計劃也反映了董事會和管理層對公司未來經營有信心。”平安健康資深副總裁、首席財務官臧珞琦對記者表示。
平安健康于2021年12月宣布了股票回購計劃,根據股東大會及董事會授權,最多回購5600萬股,使用資金最高總額為13.8億元,回購時間為公告日起至下屆股東大會。
方蔚豪表示,截至目前公司已經回購約1796萬股,耗資超過5億元。“年報發布后,公司將視市場情況和股價表現開展第二階段的回購計劃。”
互聯網醫療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指互聯網技術在醫療健康領域的全鏈條、多主體應用,狹義僅指互聯網在線醫療服務。根據企業增長咨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Sullivan)統計,2016年我國狹義互聯網醫療市場規模為110億元,2020年達330億元,預計2026年達到2000億元。
平安健康在年報中表示,2021年越來越多的用戶通過互聯網醫療服務,開始接受遠程醫療代替傳統線下醫療服務。政策法規的陸續出臺也有利于整個行業在不斷規范的背景下健康快速發展。醫療供需資源不平衡、高質醫療存缺口、資源利用效率低、供需信息不對稱等是市場現階段的核心痛點。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