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娃小宗”遭遇“滬小娃” 命運多舛的娃哈哈該何去何從
- 2025年09月29日來源:證券時報
提要:近日,上海娃哈哈飲用水有限公司推出“滬小娃”品牌桶裝水。該產品與此前其生產的娃哈哈桶裝水品類一致,宣傳海報中還標注“至真至純、同宗同源”。這一換標舉動的背后,實則是娃哈哈上海水廠與娃哈哈集團的商標使用權糾紛——娃哈哈上海水廠對娃哈哈商標的使用權早已到期,而持有該商標的娃哈哈集團明確決定不再續期,無奈之下,娃哈哈上海水廠只能更換品牌標識,繼續生產銷售桶裝水。
綜合媒體報道,近日,上海娃哈哈飲用水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娃哈哈上海水廠)推出“滬小娃”品牌桶裝水。該產品與此前其生產的娃哈哈桶裝水品類一致,宣傳海報中還標注“至真至純、同宗同源”。這一換標舉動的背后,實則是娃哈哈上海水廠與娃哈哈集團的商標使用權糾紛——娃哈哈上海水廠對娃哈哈商標的使用權早已到期,而持有該商標的娃哈哈集團明確決定不再續期,無奈之下,娃哈哈上海水廠只能更換品牌標識,繼續生產銷售桶裝水。
時間線可追溯至2024年7月:彼時,娃哈哈集團要求娃哈哈上海水廠,將一次性桶裝水的銷售權轉讓給宏輝公司,而宏輝公司又是宗馥莉實際控制的宏勝集團100%控股。幾乎同一時期,娃哈哈集團又發函要求娃哈哈上海水廠停止使用娃哈哈商標,后者雖回函請求溝通,卻始終無法聯系到宗馥莉本人。后續沖突進一步升級:娃哈哈集團向上海金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舉報娃哈哈上海水廠侵犯商標權,該局隨即對娃哈哈上海水廠的產品及物資實施查封,導致其工廠全面停產,上下游合作也徹底中斷。
值得關注的是,娃哈哈集團的股東——杭州市上城區國資方面,曾專門派調查組前往娃哈哈上海水廠核查情況,并向娃哈哈集團董事會發函,明確表達了對此次商標糾紛處理方式的不認可。
從股權結構來看,杭州市上城區國資雖為娃哈哈集團第一大股東,但其46%的持股比例并未達到絕對控股。與之相對,宗馥莉通過掌控董事會及員工持股會,實際掌握了娃哈哈集團的決策權。近年來,宗馥莉在對娃哈哈生產、銷售全體系進行大刀闊斧重構時,始終在強化自身控制權。
“滬小娃”的誕生,標志著娃哈哈步入了一段充滿未知的“深水區”。根據娃哈哈集團現行股權架構,娃哈哈商標的使用需獲得全體股東一致同意,任何一方均擁有“否決權”。這意味著,集團三大股東中,任意一方都可否決其他方提出的商標授權動議。
不幸的是,這種股權設計如今引發了一場慘烈的“負和博弈”:僅持有娃哈哈集團29.4%少數股權的宗馥莉,若想實現對集團的實際控制、推動自身經營目標落地,只能選擇在娃哈哈體系之外“另起爐灶”;而對杭州市上城區國資而言,要保障所持股權的分紅收益,就必須將集團全體系的利潤盡可能留存于娃哈哈集團內部。兩邊的矛盾不可調和,那就只能“互相否決,各走各路”。
在明確對手擁有“否決權”的前提下,宗馥莉的應對策略十分清晰:一方面,直接棄用娃哈哈商標,推出新品牌“娃小宗”,并規劃至2026年實現300億元的銷售目標——這一規模大致相當于娃哈哈集團當前體量的80%;另一方面,對于不愿并入宏勝系的業務單元,不再授予其娃哈哈品牌使用權,甚至通過強力干擾、推動關停等方式,避免其成為“娃小宗”的競爭對手。反觀上城區國資,如今已陷入被動:娃哈哈的銷售與生產體系已被宗馥莉實際掌控,而娃哈哈商標又缺乏其他可變現的有效途徑。
盡管宗馥莉在此次博弈中占據主動,但當前局面仍是典型的“多輸”:對宗馥莉而言,如今飲品市場早已飽和,留給“娃小宗”的市場空間十分有限;更重要的是,曠日持久的股權之爭與鐵腕轉型,已嚴重影響娃哈哈的市場風評,若“娃小宗”無法拿出過硬的產品品質、合理的定價策略及有效的營銷方案,很難獲得市場認可。
回溯娃哈哈商標的否決權設計,其初衷本是通過要求全體股東一致同意,確保品牌權屬的絕對統一,讓娃哈哈生產、推廣、銷售全體系圍繞娃哈哈品牌展開,進而保障經營行為符合所有股東的共同利益。在企業上升期,由于各方收益均處于增長狀態,這種設計的風險尚不明顯;但一旦市場環境惡化,“全員否決權”的弊端便會凸顯:企業任何變革都難以推進,股東間的激烈沖突也在所難免。
此次事件,也為企業產權與控制權的設置提供了重要鏡鑒:產權不等于控制權,若要切實保障自身產權權益,就必須掌握與產權比例對等的控制權;若忽視對控制權的把控,最終將難以確保產權安全。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