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通信>正文內容
          • “短信嗅探”電信網絡詐騙卷土重來
          • 2022年05月30日來源:北京商報 作者:金朝力 王柱力

          提要:對于電信企業來說,電信資源的批發采購是其重要收入來源,比如大量電信號碼號卡、呼叫中心業務等。而如果對購買方審核不嚴,這些資源很容易落入不法分子之手,用于詐騙、騷擾等。因此,有關專家認為,想要根治電信詐騙,運營商還要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在安全與收益之間做好平衡。

          5月29日,北京商報記者從北京相關電信運營商處獲悉,近期“非法短信嗅探”案件在全國多地頻發,北京市公安局也陸續接到群眾報案。這種電信詐騙方式聽來令人不寒而栗,部分受害者表示,早上一覺醒來,發現網上銀行密碼被篡改,錢財不翼而飛。如何防范這種新型電信網絡詐騙已成為當務之急。

          業內專家認為,這種詐騙方式的底層邏輯并不復雜,一般用戶登錄網上銀行或者某些App時,需要接收手機短信驗證碼,而犯罪分子通過非法獲取這些驗證碼,繼而登錄受害者賬戶,再進行提款、劃轉賬、大額消費等不法活動。夜里是人們基本不會使用手機的時段,自然也看不到相關的提示短信,犯罪分子也多是趁著夜幕“穿墻逾屋”。

          通信專家馬繼華對北京商報記者介紹道:“短信嗅探技術并不先進,是利用了GSM網絡的體系缺陷,對特定信號范圍內的手機號碼和機主信息進行采集和攔截,從而獲取目標用戶所應該接收到的短信驗證碼等等,并以手機機主的身份實施網絡詐騙、盜刷支付等?!?/p>

          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犯罪分子除了非法登錄用戶賬戶外,還有更加惡劣的手段,有關專家介紹稱,由于網絡銀行App防范相對周密,犯罪分子便采取“迂回戰術”,從其他App截獲用戶身份證信息、銀行卡號等關鍵信息后,用這些信息批量登錄其他網站,也就是俗稱的“撞庫”。一旦撞庫成功,對于受害者而言,其遭受的損失或許就不只是一兩個賬戶了。

          馬繼華表示,雖然這種手段為禍不小,但其自身也有局限,那就是只能在2G信號的GSM網絡下實施。2G技術早在1991年便已問世,在當時的環境下,該技術對于安全性的考慮不足,例如手機與信號塔之間采用“弱加密”方式,缺乏基站認證環節,導致偽基站趁虛而入。

          馬繼華稱:“在技術上,只要用戶使用3G、4G、5G網絡,就可以避免這種現象發生,但不法分子可以通過一些電磁設備干擾通信信號,比如導致5G信號質量不佳,從而手機自動掉落到2G模式,在強制降網后實施詐騙?!?/p>

          北京移動信息安全專家也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在兩種情況下需要提高警惕:一是發現手機4G/5G信號突然消失,只能使用2G網絡,這可能是附近有人伺機進行“非法短信嗅探”,此時用戶可立即關機或設置進入飛行模式,防范驗證碼短信被劫持(飛行模式下用戶仍可使用WiFi通信);二是收到異常驗證碼短信,此時應立刻關機或設置進入飛行模式,及時凍結相關銀行賬戶及第三方支付賬號,最大程度防止損失。此外,晚上睡前關閉手機也不失為防范“非法短信嗅探”的有效方法。

          從網絡發展角度看,這種騙術的生存空間會越來越小。據網信辦2021年公布的數據,我國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光纖網絡和4G網絡,固定寬帶家庭普及率由2015年底的52.6%提升到2020年底的96%,移動寬帶用戶普及率由2015年底的57.4%提升到2020年底的108%,全國行政村、貧困村通光纖和通4G比例均超過98%。此外,已建成的5G基站達71.8萬個,5G終端連接數超過2億。

          除了用戶需要擦亮雙眼外,運營商方面也需在防詐反詐上持續努力。北京移動方面表示,早在2016年“非法短信嗅探”初露端倪之時,北京移動就開發了專門針對“非法短信嗅探”的監測和定位能力。2018年以來,北京移動與北京警方保持密切溝通,建立了“非法短信嗅探”治理專項聯動機制,雙方合作舉辦科普講座,為轄區內群眾普及“非法短信嗅探”知識及預防措施。

          除了技術升級、用戶教育外,也有專家著眼于從源頭上加強審核。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認為,電信詐騙也需要獲得電信方式的入口,所以只要在電信運營商端加強電信入口的審核管理,就可以切斷詐騙利用電信渠道實施的路徑。

          對于電信企業來說,電信資源的批發采購是其重要收入來源,比如大量電信號碼號卡、呼叫中心業務等。而如果對購買方審核不嚴,這些資源很容易落入不法分子之手,用于詐騙、騷擾等。因此,有關專家認為,想要根治電信詐騙,運營商還要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在安全與收益之間做好平衡。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蔡媛媛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