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深度閱讀>正文內容
          • 羽毛球半年漲價超30% 漲價竟與豬肉價格有密切關聯
          • 2024年07月10日來源:解放日報

          提要:7月伊始,各大羽毛球廠家迎來新一輪漲價。截至7月8日,羽毛球廠家中,尤尼克斯、亞獅龍、威肯、翎美、威克多、超牌、獅鵬、薰風等都已發布調價公告,漲幅不小。

          羽毛球在漲價。

          球齡4年的如風是羽毛球運動的忠實愛好者。最近他發現,自己“越來越打不起羽毛球”了。

          7月伊始,各大羽毛球廠家迎來新一輪漲價。截至7月8日,羽毛球廠家中,尤尼克斯、亞獅龍、威肯、翎美、威克多、超牌、獅鵬、薰風等都已發布調價公告,漲幅不小。

          半年漲幅超30%

          以“羽毛球三大廠”之一的尤尼克斯為例,幾乎每季度結算完成后,都會伴隨其產品的價格上漲。其中,尤尼克斯的主流高端型號AS-05羽毛球的價格變動尤為明顯。幾個月前,一桶羽毛球的零售價還維持在210元,隨后迅速上漲至225元,緊接著價格進一步飆升,直達275元的新高度。

          而如風用慣的威克多金黃三號,一桶12個的羽毛球從去年11月的71.1元一桶,以每個季度漲價的節奏,一路狂飆至7月的132元一桶,增長85.65%。

          “羽毛球是一種消耗品,基本上每天都要消耗”,他給自己算了筆賬,晚間兩小時,一塊場地平均每人24元,羽毛球消耗3個。不算不知道,他驚訝地發現,“自己不抽煙不喝酒只打羽毛球,日均消費達到了48元”。如果每天都來球場,不包含球衣球鞋,單花在羽毛球上的錢居然達到1500元。

          另外一位羽毛球愛好者李藝林也有同樣的擔憂。2022年初,他常用的羽毛球價格在99元一桶,現在已經漲至140元,加上場地從人均45元漲至60元,無奈他只能改用另一款價格較低的羽毛球。

          他不禁發出疑問,“羽毛球半年漲幅超30%,究竟是哪一步的問題?”

          幾乎每一家羽毛球生產商都在調價公告上寫明了原因——原材料價格上漲。

          安徽省六安市的安徽華羽體育用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有著從原材料加工到羽毛球制作全生產線的工廠。據該工廠負責人李洋(化名)介紹,目前羽毛球多以鴨毛或鵝毛為主要材料,業內稱為“毛片”。

          2023年2月,李洋所在的工廠發布一條視頻,視頻中對一款羽毛球的制作成本進行了詳細的披露:“1個羽毛球有16根羽毛,以每桶12個、每根羽毛成本約6分來算,1桶毛片成本在11.5元左右”,在人工成本約為10元的情況下,當時1桶羽毛球成本在29元前后;而一年后的今天,這桶羽毛球能賣到40元前后。

          羽毛球漲價,漲就漲在毛片上。作為一家毛片加工廠的經理,李洋對毛片的價格了如指掌,“低檔毛片的價格翻了三倍,中高檔的毛片也至少翻了兩倍”。漲價甚至不是實時跟進的,而是跟股票一樣,“不能說一天一個樣,但5天就會有明顯的變化”。

          為什么漲價?

          “歸根到底,是豬肉的問題”,長期觀察市場后李洋發現,毛片價格其實有跡可循。毛片主要來自鴨鵝等養殖業,但養殖數量卻會受到市場其他肉類價格波動的影響,其中豬肉是重要因素。

          那么豬肉如何影響鴨鵝養殖?李洋解釋道,“如果豬肉價格低于鴨肉或鵝肉,民眾更偏向買豬肉,養殖戶養殖鴨鵝的意愿就會下降”。

          “就像之前非洲豬瘟導致豬肉價格大幅上漲一樣,鴨鵝的價格會隨著其他肉類波動”,來自上海市農業科學院信息所的研究員劉增金研究發現,“豬肉價格上漲會導致人們減少豬肉消費,反過來影響對鴨鵝的需求及大羽價格”。

          2019年,中國生豬價格經歷了顯著波動,一度漲至33.53元/公斤。當年大量鴨鵝進入市場,毛片價格經歷慘跌。李洋還記得,那一年工廠虧了幾百萬元。而近年來,盡管生豬價格有所波動,但總體比鴨鵝便宜,養殖戶們更愿意選擇養殖生豬。原材料的羽毛供應少了,毛片價格自然水漲船高。

          換句話說,這是一種反比例關系:豬肉價格高于鴨肉,民眾傾向買鴨肉,那么鴨子殺得多,毛片變得便宜;豬肉價格低于鴨肉,民眾傾向買豬肉,那么鴨子殺得少,毛片變得更貴。其中,豬肉價格的小幅波動也會帶來衍生影響,市場經過自我調節,呈現一種“此消彼長”的態勢。

          同時,鴨鵝的季節性繁殖也是重要原因。“大多數鵝從3—5月開始陸續進入休產季節,停止產蛋并進入換羽”,上海市農業科學院畜牧所副研究員楊云周發現,沒有種蛋進入市場,鵝苗供應量就會大幅減少,也會導致后續出欄屠宰的鵝減少,呈現一種季節性特征。

          錢進了誰的口袋?

          漲價浪潮之下,漲的錢究竟進了誰的口袋?

          業內人士稱,目前羽毛球的盈利主要在前端。除去養殖戶,毛片制作端是主要盈利者,他們也被人稱為“毛販子”。毛販子們從屠宰場收購原材料毛,在加工后分級售出。正常情況下,從屠宰場收來的羽毛需要經歷清洗、晾曬、切割、分級等流程,從一批貨到出產毛片需要3個月周期。近一個季度過去,毛片的價格越滾越高,直至達到峰值。

          對于小型加工廠來說,漲價不僅賺不到錢,更容易面臨缺貨危機。記者在向一家位于安徽省馬鞍山市的小型代工廠詢問時,被告知“鵝毛羽毛球只剩下200多件庫存”,至于什么時候恢復供應,廠家表示也不清楚,“只能等毛片價格下來”。

          中小型代工廠缺貨,與原材料制作脫不了干系。由于規模較小,中小型代工廠往往直接購入毛片成品。“在市場狂熱的情況下,為了降低風險,大家就不愿意采買高價毛片”,李洋表示,一旦價格再次發生波動,“可能一輩子都砸進去了”。

          這次漲價“大戰”中,品牌羽毛球的漲價幅度最為可觀。但作為羽毛球品牌“川崎”的代工廠,在回顧過去幾年時,李洋并不認為工廠收入有明顯增長。“體育品牌更多是溢價”,作為生產端的工廠,在整條生產鏈中其實并不“沾光”。

          也有人質疑,是否存在“奇貨可居”情況?劉增金認為,目前國內鴨鵝產能還比較足,至少不比前兩年低。但高價下,存在部分鴨鵝惜售和羽毛球囤貨現象。

          “說壟斷談不上,但這個行業是存在寡頭的”,李洋說。市場輸入越來越少、價格越炒越高,綜合因素疊加,造成了羽毛球價格的狂飆。

          歸根到底,羽毛球價格上漲的原因還是供不應求。2019年以來,多所城市將羽毛球納入升學體育考試范疇,羽毛球的低門檻吸引越來越多人參與到這項運動中。一面是高歌猛進的原材料成本,另一面是不斷擴大的受眾。供需完全不匹配的情況下,也難怪羽毛球價格一路飆升,直至網友調侃的“月薪兩萬,打不起羽毛球了”。

          “如果羽毛球一直都是這個價格,那我可能真的要考慮換一種運動方式”,羽毛球愛好者李藝林無奈地說。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周峰菊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