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巨石持續推進智能制造 助玻纖行業綠色轉型
- 2023年10月18日來源:證券日報
提要:當前,玻纖行業仍處于周期底部。“雙碳”目標下,行業將如何轉型升級?李暢表示,未來,公司將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探索玻纖行業綠色零碳發展路徑。
“根據公司‘十四五’整體規劃,公司高端產品占比將達到90%以上。”在近日舉行的中國巨石第29屆國際玻纖年會期間,中國巨石副總裁、董事會秘書李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當前,玻纖行業仍處于周期底部。“雙碳”目標下,行業將如何轉型升級?李暢表示,未來,公司將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探索玻纖行業綠色零碳發展路徑。
提升高端產品比重
玻纖即玻璃纖維,具有輕質、高強、耐腐蝕、吸音、隔熱等性能,產品廣泛應用于交通運輸(汽車及交通工具輕量化)、可再生能源(風電、光伏)、電子通訊(PCB印制電路板應用)、節能環保、建筑材料等領域。
李暢表示,截至2022年末,公司產品應用于汽車等交通運輸領域占比約30%,風電領域占比20%,電子電氣相關領域占比約15%,基建和建筑建材領域占比約25%,其他占比約10%。
根據相關機構對下游應用領域增長情況的預測,2023年到2025年風電紗的需求預計會超過400萬噸,國內汽車用玻纖市場的產值預計超過145億元,2023年全年PCB市場的產值預計會達到747億美元。基于預測,公司“十四五”的整體規劃是把高端產品的比重提高到90%以上。
新能源領域正在成為高端玻纖產品下游應用的重要場景。據介紹,今年全球最長123米海上風電葉片機組和全球最長葉輪直徑216米風電機組葉片,就用到了中國巨石的超高模量玻璃纖維。目前,全球前三大風電葉片制造商都運用了中國巨石的玻纖,全球每3個風電葉片中,就有1個是用中國巨石的高模高強玻纖生產的。
長江證券建材行業首席分析師范超向記者介紹道,玻璃纖維增強聚氨酯復合材料擁有輕質高強、抗PID(潛在電勢誘導衰減)、耐老化和腐蝕、耐高低溫等性能,不僅可以延長光伏組件的使用壽命,也可為光伏組件制造商帶來降本增效。此外,復合材料光伏邊框碳排放不足鋁合金光伏邊框的1/10。預計2023年將是玻纖復合材料在光伏領域應用的元年。
智能制造賦能綠色低碳轉型
“雙碳”目標下,玻纖行業如何實現綠色低碳轉型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
今年2月8日,中國巨石淮安漣水玻璃纖維零碳智能制造基地奠基暨一期項目正式開工。目前,該項目已進入全面安裝階段,配套風力發電項目同步推進。據介紹,漣水零碳智能制造基地是全球首個玻纖零碳智能制造基地,集成應用了當前行業先進成熟的裝備與技術,并配套建設風力發電工程、屋頂光伏發電工程,充分開發可再生能源,生產和生活全部使用綠電。
此外,中國巨石還持續致力于玻纖綠色制造的工藝技術及裝備的設計與開發,推進生產制造的綠色化;以玻纖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化為指引,從產品性能設計、原材料開發、生產過程控制以及產品應用等全流程設計了一系列綠色方案。
數字化技術也為公司綠色低碳發展賦能。中國巨石信息技術中心主任于亞東向記者介紹,公司通過構建玻纖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連接了超10000臺的工業設備建立了工業大數據池,對生產過程能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實施監控和數據開展實時監測、分析及異常處置,有效實現了高效、低耗、環保生產。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目前,中國巨石共推進綠色創新136項,節能量相當于5萬戶家庭一年用電量;預計減少的二氧化碳排放相當于植樹141萬棵;實現單位產品綜合能耗優于行業規范值36%、單位產品碳排放量優于行業水平21%,遠遠領先行業平均水平;水資源循環利用率達97.7%;推廣分布式光伏項目建設,提高綠色能源使用比例,已完成裝機容量104兆瓦,年發電量可達1億千瓦時。
如今,中國巨石已構建起了國內基地互補、海外基地互動、“三地五洲”互濟的發展格局。
李暢告訴記者,中國巨石在2012年開啟了國際化新征程,在埃及建立了中國在海外首個自主建設的大型玻纖生產基地;2016年巨石美國項目開啟,公司實現在發達國家建廠。
十年間,巨石埃及公司總設計產能達到32萬噸,總投資10億美元,總資產增長4倍,已經累計為當地創造了超16.7億美元的外匯收入,直接為當地創造就業崗位超2000個,間接帶動3000多個工作就業崗位。目前,巨石埃及公司員工本土化率超過98%,巨石美國公司員工本土化率超94%。
李暢表示,中國巨石將以玻纖為核心,做大、做強、做優主業,做全、做穩、做強供應鏈,做實、做深、做長產業鏈,探索打造玻纖產業生態圈,為全球復合材料發展提供巨石方案。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