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逐浪財富管理大時代 機構如何贏得客戶?
- 2023年03月10日來源:證券日報
提要:黃金時代,百舸爭流。財富管理成為未來資管機構成長性的賽道。機構在發展業務的同時,也要持續開展投資者的教育陪伴,引導投資者理性看待市場的波動,樹立“買者自負”的投資理念,與投資者共享發展紅利。
“治國之道,富民為始”。財富管理行業在服務居民理財需要,優化資本配置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是現代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國內資本市場持續完善、權益市場吸引力不斷增強的背景下,我國居民資產配置有望逐步向金融資產轉移。中金公司預計,2030年我國居民金融資產規模有望達486萬億元,其中公、私募基金、股票為代表的偏權益類資產占比將從21%提升至31%。
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理財需要,財富管理行業需加快業務轉型升級,提升市場競爭力。隨著各類機構投研、資管能力的不斷增強,市場波動對權益類以及“含權類”理財產品凈值的沖擊力將逐步下降,權益類資產成為增厚理財產品收益的重要資產類別。
目前,我國財富管理行業已形成以銀行、公募、券商、私募、保險資管及第三方機構為核心的競爭格局。優化權益類資產配置,必須依托較高的投研能力。財富管理機構要不斷優化理財產品的投研思維,形成差異化的投資策略,建立獨立的權益投研體系;抓住權益類產品布局的時機也很關鍵,同時可以加大權益類產品發行力度。實際上,今年以來,基金公司加速布局權益市場的意圖明顯,僅3月份以來(截至3月6日),公募基金市場就有39只基金向投資者公開發售,其中權益類基金新發數量超過新發基金總數的60%。
除此之外,各類資管機構應當盡快在大資管統一的監管框架下補齊服務短板,適應行業競爭新格局。機構之間可以通過加強同業合作來“取長補短”。比如銀行理財子公司可以與私募理財展開合作,豐富自身理財產品體系。還可以探索銀證聯動等多樣化的協調支持模式,提升投研能力,間接提高權益類投資規模。對于券商來說,其財富管理業務存在賬戶功能不完善、客戶流量不穩定等痛點,那么,構建綜合產品體系和專業服務能力則成為破局點。
資管新規之后,理財產品迎來凈值化時代,但投資者依舊需要凈值波動較小、收益穩健的理財產品。因此,各類機構在布局權益類產品的同時,也應當考慮到如何滿足低風險偏好客戶的需求。在此背景下,近年來FOF類理財的發行數量和規模呈現向好趨勢,該類產品能夠間接投資權益市場,豐富理財產品類別,拓展客戶群體。
黃金時代,百舸爭流。財富管理成為未來資管機構成長性的賽道。機構在發展業務的同時,也要持續開展投資者的教育陪伴,引導投資者理性看待市場的波動,樹立“買者自負”的投資理念,與投資者共享發展紅利。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