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深度閱讀>正文內容
          • 央行意外“降息”!什么信號?A股將如何演繹?
          • 2022年08月16日來源:中國經濟網

          提要:如果企業的中長期貸款明顯增多,說明對經濟預期良好,投資生產的積極性較高,是一個經濟向好的信號。但如果社融和信貸高增是源于短期貸款、票據融資等分項,則并沒有太大參考意義,因為這類分項通常期限較短,與企業部門資本開支所需要的中長期資金不匹配,很難推動實體經濟出現持續性的擴張。

          這幾天來,市場似乎重磅消息頻頻。

          上周五收盤后,央媽發布了7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引發了周末的熱議。

          數據顯示,7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7561億元,比上年同期少3191億元;7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6790億元,同比少增4042億元。但同時,7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257.81萬億元,同比增長12%。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沒想到,時隔半年之后,今日央媽又超預期下調政策利率——縮量降價續作“麻辣粉”,給市場發了個“紅包”。

          (來源:人民銀行官網)

          由于LPR是在MLF利率基礎上加點形成,接下來可以重點觀察下周一(22日)的5年期LPR是否會跟隨政策利率下降。

          一邊是7月份新增信貸、社融規模增量數據不及市場預期,另一邊是政策利率迎來超預期調降,會對市場帶來哪些影響?下半月的A股投資怎么看?

          接著看,帶你好好捋一捋。

          1

          什么是社融?

          每個月的金融數據都是由央行在次月的10-15日之間發布的,主要包括兩部分:一是體現實體融資需求的社會融資規模(簡稱“社融”)與信貸規模;二是代表實體經濟流動性的貨幣供應量,M0、M1和M2。

          通俗地說,社融就是指一段時間內,實體經濟(境內的非金融企業和住戶)從整個金融體系獲得的資金,主要可以分為四個大類、十多個分項。

          圖:社融主要構成

          社融備受市場關注的原因在于:

          其一,社融反映的是實體經濟對于融資的需求,任何生產經營活動都離不開資金的支持;

          其二,社融通常被視為GDP的先行指標,可以預測接下來的經濟走勢;

          其三,社融是股票市場最為關鍵的資金面,社融同比增長與股票市場的估值之間的正相關關系非常明顯。(來源:國元證券)

          對于社融,央行會分別公布存量和增量(當月新增規模)這兩個口徑的數據,從分析的角度來看,主要觀察:①社融增量的絕對值、②社融存量的同比增速、③社融結構的變化。

          由于社融的月度增量容易受到銀行信貸投放進度的影響,比如年初開門紅高增、季度末為了考核沖量和年底額度不足等,因此存在季節性的較高波動,所以社融增量不看同比,主要看絕對規模的變化,分析實際值與市場預期的差異,與前期進行對比。而社融存量的同比增速相對來說更具參考性。

          此外,關注結構的變化也很重要,可以重點觀察作為社融重要支柱的人民幣貸款。

          舉個例子,如果企業的中長期貸款明顯增多,說明對經濟預期良好,投資生產的積極性較高,是一個經濟向好的信號。但如果社融和信貸高增是源于短期貸款、票據融資等分項,則并沒有太大參考意義,因為這類分項通常期限較短,與企業部門資本開支所需要的中長期資金不匹配,很難推動實體經濟出現持續性的擴張。

          圖:人民幣貸款構成

          2

          7月社融數據為何不及預期?

          從歷史情況來看,7月屬于三季度伊始,信貸沖量的規模有所下降,因此新增社融一般處于階段性低點,算是“淡季”。但本次數據明顯弱于季節性表現,而且低于市場預期。東北證券認為,主要原因在于:

          1)在財政發力前置的要求下,今年新增的地方政府專項債額度在6月基本發完,政府債對社融的支撐明顯減弱;

          2)5月底央行窗口指導后,二季度末商業銀行的大幅放貸一定程度透支了7月需求;

          3)7月疫情再起,對預期仍有擾動,居民企業加杠桿情緒回落;

          4)停貸事件后,期房購買信心受損,房地產低景氣度拖累居民端杠桿。

          背后的含義有兩點:第一,目前實體經濟的信心仍然偏弱;第二,我國經濟恢復基礎尚需進一步鞏固。

          當前國內疫情仍有反復,預計短期國內經濟仍會受到疫情抑制,但是對未來幾個月的經濟形勢不宜悲觀。因為7月的經濟迎來三個階段性擾動,地產預期走弱、局部疫情擴散、高溫影響,使得主要經濟金融指標不及預期。

          但是,7月底層的經濟邏輯并未受到破壞,因為出口持續高景氣,基建投資偏積極。而三季度是我國穩增長政策落地見效的關鍵時間段,穩增長政策的發力有望對我國經濟構成支撐。因此,7月的金融數據并不會改變下半年繼續復蘇的基調。

          不過,目前的問題在于,金融體系層面并不缺錢。金融同業利率維持極低水平,繼今年4月廣義貨幣M2同比增速首次超過社融增速,7月 M2同比增速再創今年以來新高。似乎資金主要淤積在金融市場,沒有通暢地流向實體。

          而需求方面,作為社融主要支柱的人民幣貸款同比少增4303億元,其中居民貸款同比少增2842億元,成為社融的主要拖累分項。

          由此可見,當前居民與企業的信心依然偏弱,預期修復基礎仍需鞏固。對居民而言,主要矛盾或許在地產鏈。

          3

          社融數據不及預期如何影響市場?

          那么,經濟復蘇受到階段性擾動,實體經濟的需求也有待提振,是否意味股市的表現也會比較悲觀呢?

          答案是:并非如此。

          首先,股市交易的是預期,而市場對于對7月偏冷的實體融資需求已有預期,并且給出了相應的定價。

          正是這個原因,整個7月A股市場都是以震蕩調整為主,因此社融數據的公布大概率不會給資本市場帶來明顯沖擊。

          事實上,今年作為政策大年,社融數據一致在“高于預期”和“低于預期”中反復拉扯。比如說1月、3月、6月社融大超預期,但未對后一個月市場表現形成有力支撐;而4月在社融不及預期的情況下,5月反而迎來大幅反彈。主要原因在于,市場已經充分消化了現實,開始交易對于未來的預期。

          其次,正是因為實體經濟的需求偏弱,增大了下半年經濟“爭取最好結果”的壓力,反而可能會使得政策力度進一步加大,導致后續社融回暖的可能性提升,而且流動性寬松的格局有望延續。

          以今天為例,MLF如期縮量操作,但是央行分別下調OMO利率和MLF利率10BP,在海外央行紛紛加息、國內通脹有所抬升的情況下,其實是明顯超出市場預期的。而且下周一即將發布的5年期LPR利率可能跟隨下調,有望進一步刺激居民和企業的信貸需求,政策托底經濟預期的意圖明顯。

          上文中也提到過,當下居民信貸快速收縮,與地產需求明顯相關。因此,修復居民預期,修復地產需求過快收縮,或許是未來地產的調控方向,預計后續房地產政策仍將在因城施策框架下明顯發力。

          招商證券認為,接下來進入重要的觀察期,關注后續基建、制造業投資和保交樓帶來融資需求增速回升的可能,而8月社融好于預期的概率較大。

          一方面,今年以來社融本就呈現一個月高一個月低的特點;另一方面,在歷史上重要會議召開的年份,一到下半年,中長期社融增速都出現了明顯的回升,這可能與“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重要會議召開”目標有關。

          (來源:招商證券)

          4下階段A股如何操作?

          事實上,對于下階段A股的走勢并不需要過于擔憂。

          東北證券表示,歷史上曾出現過多次類似于當下“盈利偏弱+流動性寬松”的市場格局,外部沖擊、增量政策和是否超跌是影響該階段市場走勢的核心因素。

          復盤過去5次類似情形后30個交易日內市場趨勢變化,發現除2014年初持續偏弱外(彼時經歷了人民幣匯率暴跌),其余時期市場趨勢普遍偏震蕩,且風險有限。

          國海策略認為,降息之后,基本面出現超預期上行或者下行的概率都不大,因此后續市場將呈現指數穩、結構性行情突出的特點,小盤優于大盤、而成長優于價值。

          目前來看,A股盈利處于觸底回升階段,大宗商品價格跌幅趨緩,剩余流動性達到年內高位,風險偏好底部反彈。

          我們對下半年三因素的判斷依然是:盈利上行、剩余流動性沖高回落、風險偏好平穩修復,而這一組合“對應的是”大勢震蕩“以及”成長風格占優。

          當然,目前成長風格投資的矛盾點在于“交易擁擠”和部分板塊“估值較高”,預計接下來成長風格的超額收益可能收斂,將從β行情到轉向成分化的結構性行情,隨著板塊的輪動加速,操作難度也會加大。

          基于當前的估值,結合未來兩年的預期盈利符合增速,對新能源車、半導體及設備、光伏、軍工、白酒、CXO和汽車零部件等主要成長方向進行分析可知,目前的長期年化回報率均處在8%附近或以上的位置,估值收縮壓力不大,性價比方面的區別尚不明顯。

          但是,以下幾條線索值得注意:

          1)汽車零部件的長期回報率快速收縮,已與白酒接近;

          2)新能源車當前的性價比處于主要成長方向的最高位;

          3)CXO為代表的醫藥方向處于長期回報率近年來的最高位。

          結合上述分析,我們的結論是:成長風格是主線的地位不變,但短期風格具有均衡化壓力。

          從操作的角度來看,可以考慮繼續堅持超配高景氣成長賽道,但是考慮到估值分化的變化,暫時將汽車相關行業調出短期推薦,成長方向排序為:新能源車、半導體設備、軍工、光伏。

          對于短期風格均衡化、降低波動的應對,建議配置具有一定價格修復動能的周期風格和景氣較好的穩定成長方向:煤炭、化工、白酒、醫藥。

          今天先說到這里,祝大家投資理財順利~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蔡媛媛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