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深度閱讀>正文內容
          • 多管齊下遏制 收視率造假亂象
          • 2021年12月16日來源:中國網

          提要:收視率造假問題從20世紀90年代起一直存在,后來在資本的作用下愈發隱蔽和復雜多樣。越來越多的影視機構和數據公司加入造假行列,或成為衛視造假的幫兇,或直接淪為造假的主謀。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斯涵涵

          收視率造假問題從20世紀90年代起一直存在,后來在資本的作用下愈發隱蔽和復雜多樣。越來越多的影視機構和數據公司加入造假行列,或成為衛視造假的幫兇,或直接淪為造假的主謀。曾經有一部劇收入1億多元,9000萬元用來買收視率。(12月15日《法治日報》)

          收視率的基本含義是指某時段收看某頻道或節目的觀眾占市場觀眾總數的百分比。對于影視行業來說,收視率無疑是實現有效量化的硬指標,它不僅體現了觀眾對電視節目的歡迎程度,某種程度上還可能左右觀眾手中的遙控器,收視率調查也是國際通行的有效評價模式。它關系到節目制作單位與電視臺等傳播單位的利益決算,決定了影視文化的品質與“走向”。

          隨著我國影視行業的突飛猛進以及資本的瘋狂涌入,一部電視劇的播出時段、廣告量及其質量與口碑,仿佛都由收視率“一錘定音”,收視率造假買賣隨之而生。即便近些年來監管部門不斷出拳整治,也有業內有識之士不斷與其抗爭,但造假成本低、不當獲利高、監管乏力等諸多因素導致影視數據造假依然堅挺,甚至愈演愈烈,成為久治不愈的行業頑疾。

          收視率屢創神話,虛假繁榮的背后是操控收視率的造假公司洋洋得意數著黃金白銀,而電視臺、制作方、廣告主、觀眾都在不知不覺中成為受害者,全行業被收視率綁架,沉重打擊了整個影視行業,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循環,而影視業的產品質量與藝術良心悄然萎落。

          《國務院關于文化產業發展工作情況的報告》早就強調“重視市場機制、市場需求,但不搞唯票房、唯發行量、唯收視率、唯流量”,遏制收視率造假刻不容緩。適時推動數據資產國有化,引入實時收視率等新的數據統計方法,實現多種收視率調查模式并存的科學體系,建立公平客觀的文藝評價制度;同時完善法律法規,重拳打擊影視行業的假冒偽劣及欺詐行為,提高違法成本,遏制擾亂市場規則的行業潛規則;行業從業人員也要牢記初心使命,守正創新,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用藝德與實力與不良風氣作斗爭。多管齊下,讓真正優秀的影視作品在喧囂的市場泡沫中脫穎而出,讓收視率造假再無藏身之地。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蔡媛媛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