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控人增持計劃能讓*ST新億走多遠?
- 2021年02月09日來源:證券時報
提要:2月8日,*ST新億股票漲停報收于0.98元/股,但已連續10個交易日收盤價格低于1元,理論上公司“1元退市”前的交易日最短或僅余10天。當晚,公司亦發布股票可能被終止上市的第一次風險提示公告。
上市公司臨近“1元退市”,卻有大股東拋出增持計劃意圖“自救”。
2月8日,*ST新億股票漲停報收于0.98元/股,但已連續10個交易日收盤價格低于1元,理論上公司“1元退市”前的交易日最短或僅余10天。當晚,公司亦發布股票可能被終止上市的第一次風險提示公告。
回顧*ST新億近日股價表現,可謂上躥下跳。原因在于,當上周公司股價連續跌至0.8-0.9元附近、發布業績預減公告之際。2月2日晚間,公司實際控制人黃偉坐不住了,宣布擬通過其控制的萬盛源在6個月內增持公司股份0.5億-1億元。
有市場觀察人士向記者指出,近年來,類似面值退市公司在股價跌破1元后,多數都通過披露大股東增持計劃等利好以期拉抬股價,但從實際結果看,此類增持計劃實際完成較少,多數公司最終難逃面值退市的歸宿。而在退市新規下,交易類指標退市公司將不再有退市整理期,投資者務必注意投資風險。
回看*ST新億基本面,公司幾乎無工作人員、無實際業務,重整尚未被法院裁定完成,主要收租房產也被要求限期拆除;公司當前正因涉嫌信披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2019年年審會計師事務所也因公司審計業務被調查;如今又面臨“1元退市”局面,可謂是“積重難返”。
同時,公司大股東涉嫌侵害上市公司利益,公司被徹底掏空了。證監會對公司和主要責任人都采取了嚴厲的處罰,對董事長、實際控制人黃偉更是采取10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再觀黃偉本次增持計劃,不乏值得思索之處。在收購資金來源方面,雖然公告稱“自籌資金”,且在回復交易所問詢函中表示萬盛源賬面有貨幣資金5000余萬元。但公司亦提示,距離增持上限1億元尚缺的4400萬元能否及時到位存在一定不確定性,如果上述資金無法及時到位,可能會導致增持計劃無法完整實施等;另外,記者通過天眼查了解,萬盛源注冊資本為1000萬,且近一年來官司纏身。
對比前期類似案例結果看,*ST宜生等公司在股價低于面值后,也出現過高管增持、自然人要約收購等事項,但最終均未能改變退市的結局。
上述市場觀察人士認為,*ST新億當前綜合風險較高,在監管層多次強調將嚴厲打擊規避退市行為的情況下,實控人此番行為還能為公司“續命”多久、是否又是一場為了拉抬股價的“忽悠”式增持,市場最終會給出答案。在年內面值退市已有10多家案例的情況下,投資者切莫心存僥幸,刀口舔血。
2020年12月14日,上交所發布了《退市新規征求意見稿》。上市公司退市制度作為資本市場的一項基礎性制度,在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健全市場優勝劣汰機制、合理配置市場資源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在本次退市制度改革中,為進一步發揮市場化退市功能,在交易類退市指標方面將原來的面值退市指標修改為“人民幣1元退市”指標,并且新增了3億市值的退市情形。
交易類退市指標是市場充分博弈的結果,已成為淘汰垃圾公司的主要形式,獲得市場廣泛認可。低價股本質是投資價值的缺失,可以預期,“1元退市”的情況會越來越多,這是市場選擇的結果,是投資者通過市場化行為對公司價值判斷的表達。若有投資者仍執意炒差、炒殼,面臨的風險無疑是巨大的。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