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總局行政學院創新服務模式:從“事后監督”到“事前服務”
- 2025年07月16日來源:中華網
提要:總局稽查局原局長楊紅燦、行政學院相關領導、國促會通證經濟工作委員會秘書長江俐兵等領導專家深入企業,結合數字經濟新業態特點,圍繞數商經營合規標準、風險防控等核心議題展開研修授課。通過案例分析、互動研討等形式,幫助企業精準理解監管政策,提前規避經營風險,實現高質量發展。
——首期走進企業《數商經營技術規范實地踐學》研修班在杭舉辦
2025年7月11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行政學院聯合中國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促進會通證經濟工作委員會,在杭州成功舉辦首期《數商經營技術規范實地踐學》研修班。此次培訓一改傳統進校培訓模式,創新采用“走進企業、送教上門”的方式,將政策解讀、合規指導直接送到企業一線,推動市場監管從“事后監督”向“事前服務”轉變,助力企業規范經營、健康發展。
總局稽查局原局長楊紅燦、行政學院相關領導、國促會通證經濟工作委員會秘書長江俐兵等領導專家深入企業,結合數字經濟新業態特點,圍繞數商經營合規標準、風險防控等核心議題展開研修授課。通過案例分析、互動研討等形式,幫助企業精準理解監管政策,提前規避經營風險,實現高質量發展。這一創新舉措不僅提升了監管服務的精準性和實效性,也增強了企業的合規意識和自主管理能力,受到參訓企業的高度認可。
研修班上,江俐兵秘書長向學員們詳細介紹了數商共同富裕大模型。他說共富大模型的指導思想是習總書記強調的要形成“人人參與"一起做蛋糕的發展環境,和”人人享有”蛋糕的分配格局。政策依據是2023年國務院1號公報《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理論基礎是消費股東論(菲莉普-科特勒)、消費資本論(陳瑜教授)和消費經營論(《數商模型實現共同富裕的路徑》)。標準支撐是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全國綠色消費積分制度與監管標準》研究報告與《綠色消費積分技術規范》T/CIET 166—2023標準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展研究中心《數商制度與監管標準》研究報告與《數字營銷商技術規范》T/CIET666-2024標準。底層邏輯是將消費者身份向"消費經營者"轉化,使其能夠參與商業流通環節的價值分配,相較于傳統商業模式,就是改變其分配角色和分配方式。
江秘書對數字生態在Web3.0時代的價值也進行了解析。他說:未來是DAO生態組織的時代,未來競爭是產業鏈與產業鏈,生態與生態之間的競爭。每一個DAO生態組織都是“有生產、有消費、有財富分配”的統一大市場。未來每個家庭就是一個數據節點,都要進行數字化轉型,建立起以“貢獻數據”產生收入,穩定的,持續的、增長的收入模型。
研修班上,楊紅燦局長介紹了當前國家對“反內卷”問題的態度與政策,并對內卷形成的原因、危害進行了解析。他說內卷是指市場主體在有限資源或同質化領域內,通過過度消耗資源爭奪存量份額,導致整體效率下降、創新動力喪失的惡性競爭狀態。內卷本質是低質量、同質化的過度競爭,它的形成是宏觀系統性約束與微觀主體行為相互作用的產物,需從宏觀上完善制度、微觀上提升企業能力與消費者理性,破解內卷,
楊局高度贊賞了國促會通證經濟工作委員會在反內卷上做的努力,他說;綠色消費積分技術規范是構建價值分配新范式,通過經濟激勵替代價格戰、數據驅動實現精準價值分配、并實施風險防控與合規約束;數字營銷商技術規范重塑了渠道競爭規則,以數字化重構供應鏈效率、推動標準化與個性化平衡、通過數據治理遏制不正當競爭、禁止數據濫用,這些都將在反內卷、反不正當競爭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研修班上,來自行業相關企業、機構的授課老師也從“支付結算風控政策”、行業標準條例、工商稅務服務接口作了深度的解讀和介紹,得到了企業與學員們的熱烈歡迎。
據悉,本次研修班走進的企業是杭州艾逗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頭米生活),它是一家使用互聯網技術、AI智能算法、接入DeepSeek大數據模型,致力于賦能實體商家,引流鎖客、降本增效、優化供應鏈,助力實體從傳統零售轉向數字化零售升級的平臺型企業。公司布局六大產業、100+品牌連鎖,并計劃在三年內培養30萬數商,賦能300萬實體商家,解決3000萬人的就業創業。
本次研修班是總局行政學院自2025年開啟綠色消費積分與數字營銷商培訓之后的又一次重大創新實踐,標志著市場監管工作理念的積極轉變——從“被動監管”走向“主動服務”,從“事后處罰”轉向“事前引導”。這一創新嘗試,既是市場監管現代化建設的生動注腳,更是行政學院服務國家戰略的主動作為。未來,學院將進一步拓展“監管+服務”模式,圍繞新產業、新業態開展更多定制化培訓,推動政企協同,優化營商環境,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