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商訊>正文內容
          • 匠心筑夢 不負法章 ——訪北京市中倫(上海)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張勝
          • 2024年08月23日來源:中國網

          提要:律師就像醫生一樣,是我們能夠想到的為數不多的特別吃專業資歷的職業,最好能夠從年輕開始便沉浸投入到某一領域,并一直堅持下去,他們最大的價值也正來自于此。從這個角度來說,張勝算得上獨辟蹊徑,雖是科班出身,但經歷過多種職業,最后殊途同歸,每一種經歷都成為律師職業的養料,為接下來的法律服務工作打開更多的可能性。

          人物簡介:

          張勝,北京市中倫(上海)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張勝律師專長領域包括金融債權債務訴訟、融資租賃及商業保理法律事務、企業兼并、改制、股份轉讓、重組等公司法律業務,擁有上述法律領域的深厚理論基礎及豐富的實務經驗。榮譽稱號:《The Legal 500》2024年中國大陸榜單重點推薦:銀行與金融;LEGALBAND2023年度中國律師特別推薦榜15強:金融與資產管理;《The Legal 500》2022:銀行與金融;2021 IFLR1000中國獎上海地區銀行與金融領域“年度最佳律師”。

          律師就像醫生一樣,是我們能夠想到的為數不多的特別吃專業資歷的職業,最好能夠從年輕開始便沉浸投入到某一領域,并一直堅持下去,他們最大的價值也正來自于此。從這個角度來說,張勝算得上獨辟蹊徑,雖是科班出身,但經歷過多種職業,最后殊途同歸,每一種經歷都成為律師職業的養料,為接下來的法律服務工作打開更多的可能性。

          理論與實踐的融會貫通

          張勝是根正苗紅的中國政法大學法學生。當初與法結緣的起因既不是突發奇想,也非從小的志向,只是填報高考志愿時,面對文科生專業上的局限,衡量下選擇了相對更有好感的法學,這次略顯草率的決定卻成就了張勝無悔的法律人生。

          1999年,大學畢業的張勝經過層層選拔成功進入江蘇省南通市中級人民法院工作。張勝在法院工作了十二年時間,法院經歷拓展了法律視野和思維方式,積累了豐富的法律實務經驗,同時培養了敏銳的洞察力和判斷力。司法界一直鼓勵學者型法官,張勝本身也感覺到體制工作實現自我框架超越存在困難,于是來到上海交大,開始了民事訴訟法的碩博連讀,繼續深造法律專業理論。

          擁有法院工作的實踐經歷,再回到學校,張勝對于法律的理解不再浮于表面,更容易融會貫通,并在新的學習中對學術研究產生巨大興趣。比如程序法,我國沒有完善的程序法研究體系和司法實務,實踐中更傾向于對實體公正的信仰,而忽略了程序正義的理解與執行,這一點帶給張勝很大的思考。博士畢業后,張勝辭去法院職位,到上海海事大學從事教職工作,借此樹立對程序正義的理解和法治精神的重塑,和年輕大學生建立更加親密的交流,同時也能有時間靜下心來,在學術上進行更加體系化的研究工作,去探索關于程序正義更新穎的角度。

          時間優勢是大學教職工作吸引張勝的另一個方面,也正因如此,他能夠在做老師的同時,兼職做律師,將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實現產研結合,兩者非但沒有發生沖突,還會相互促進,起到積極作用。兩份工作并行不悖三四年之后,張勝內心重新做了一次權衡:由于學術研究更多屬于靜態理論,更偏向于書齋型的對內心世界的探索,影響的范圍有限,此外張勝意識到自己在學術上的成長也未達到當初預設的目標。與學術研究瓶頸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張勝在律師實務的發展上取得不錯的進步。在盈科律師事務所,張勝已經發展出一支小規

          模團隊,聚攏了一批對金融領域感興趣的年輕人。當時張勝一面做實務,一面為金融租賃等領域做整體總結,在金融行業法律層面的探索為律師實務提供很大價值,對團隊、同行、客戶都帶來極大的幫助,取得大量正面評價。

          金融行業法律服務,面對的基本都是機構客戶,他們面臨的監管力度越來越大,因此對合規化運營的訴求逐漸增大,張勝從這些特點中看到了巨大的市場潛力。他帶領團隊從合規層面協助金融機構進行內部合規治理等一系列合規制度的調整,從法律層面改善客戶的交易結構、合同文本和后期增益處理,滿足不斷變化的司法實踐要求,做出的成績有目共睹。2018年,經過慎重考慮張勝辭去教職工作,成為一名專職律師。

          專注得見輝煌

          法官、大學老師、律師,都是法律共同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張勝有幸嘗試過全部這些職業,不是淺嘗輒止,而是都經歷了深度體驗了解,這對個人認識法律、感悟法律、運用法律有著極大好處。從法律研究者的角度進入法律實踐當中,不說是降維打擊,也可說是優勢明顯,所以張勝從融資租賃和商業保理,到常規金融、銀行、信托、證券、基金等領域的深入研發、探索、拓展,才會扎實穩進,個個出彩。

          張勝律師目前就職于位于紅圈所之列的北京市中倫(上海)律師事務所,此前服務的錦天城是張勝擔任全職律師的第一家律所。中倫、錦天城均是全國布局的規模性律所,品牌評價和律所實力均在行業頭部,更符合張勝做金融法律服務的特點。金融領域法律服務主要面對機構客戶,和2C客戶有很大不同,機構客戶更看重平臺的品牌實力和口碑,中倫、錦天城在全國有著極高的影響力,行業內評價很高,在資本市場板塊具有豐富的經驗和資源,是名副其實的頭部和具有虹吸效應的大所。

          張勝及其團隊的業務主要圍繞在融資租賃等金融、類金融領域,為客戶提供合規化管理指導方案及相關問題處理。在業務的初始階段,困難主要來源于整個合規體系的建立,缺少系統性的可借鑒、可指導的模版,必須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定制化的研究,而且要緊緊圍繞和針對不同機構內部管理的痛點、監管面臨的合規要點等。對張勝來說,沒有“作業可抄”,雖然讓服務過程變得復雜,但也是律師價值的呈現,可以輕松“抄”模版的工作附加值都不高,也就無法體現服務的可貴之處。

          由于合規化的效果很難直觀地看到,必須先讓客戶建立足夠的意識,因此合規業務在宣傳上有一定難度,但張勝并不缺少合規業務,比如大的央企和國企會提出自己獨有的要求,再比如特殊行業擁有獨特的合規要求,還有企業涉及的刑事合規不起訴等問題,都為企業做合規帶來巨大動力。

          逆旅行舟 拼搏使達

          現代社會,各行各業都承受著不小的壓力,律師是壓力較為明顯的行業之一,產生的心理問題更容易受到關注。作為資深法律人,張勝認為培養興趣愛好是釋解壓力的有效途徑,他本人喜歡讀書,尤其文史類型,讀書也成為張勝分散焦慮,尋找快樂的有效通道。張勝發現很多年輕人喜歡宅在家里,他不鼓勵這種宅家的喜好,因為封閉的狀態不利于壓力的排解,一個人在有限的空間待久了,反而會放大糟糕心情。可以學著打開自己,多參加戶外運動,多與人交流,與外界擁抱才是調整狀態的良方。錦天城專門安排了心理疏導專業人員協助律師朋友咨詢交流,律所也會經常組織一些活動和聚會,讓律師們擁有工作之余的放松時光,包括張勝的團隊經常團建,通過一些游戲合作,在快樂中釋放工作壓力的同時,增加團隊凝聚力。現在年輕人有著明顯的時代特征,他們更加在意精神世界的開放,在工作中需要被尊重,遇到困難希望能夠得到及時指導解答,因此張勝會要求年輕律師經常提出心中疑惑,然后利用自己的經驗解決已有或潛在的問題。

          現代人生活節奏加快,時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為了幫助年輕律師做好時間管理,張勝提出過一些建議,比如將每天的工作內容做成時間表,在一天工作結束以后,對實際完成的工作進行整理,了解每件工作所花費的時間,和計劃時間進行對比,有無可以改進的地方,每周進行周報總結。張勝表示,任何有效管理都需要建立在數據支撐上,改變要有量化標準,完成一件事情花費多長時間,形成的結果是什么,都要形成記錄,過段時間同樣的事情再進行比較,就容易看到變化的實質。而工作成果的總結、對自身帶來的成長幫助、存在的問題等都是應該記錄下來的數據,這樣做有助于提升時間意識,將時間用在最有用的工作上面。對于初入職場的成長期來說,時間管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最終會體現在個人能力的提升方面。在越來越卷的職場,年輕人一定要投入時間在新領域新問題的解決上,重視時間的利用效率,并保持終身學習的態度,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才是提升個人價值最樸素最有效的方式。

          法律的滯后性是相對于法律實務實踐發展而言的,只有遇到當前法律無法解決的問題,才會重新考慮對法律重新調整修訂,張勝所在的金融領域法律也是如此。一般來說,立法人員大多數并非從業人員,立法的依據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行業調研或內部人士的反饋。張勝作為相關法律研究的資深人士,平時撰寫了大量關于金融領域法律思考的文章,也經常向地方人大立法建言獻策,提出一些法律建議,為相關金融法律的調整與發展提供幫助。

          下一步,張勝將繼續推動團隊人才的梯隊建設,從內部形成相對職級分明的結構和運轉規則,團隊律師在專業上繼續精進,及時響應客戶需求,掌握高效時間管理方法,及時解決客戶問題。在專業培養上,增加團隊分享經驗和互相學習的過程,人人都有惰性,通過自學效率差,成長慢,彼此監督、比較與分享,能夠帶動學習氣氛,提高學習效率。同時采用各類激勵措施來支持人才建設和文化建設,增強團隊凝聚力,幫助律師找到歸屬感和尊榮感,將團隊打造成黃浦江畔一顆金融領域法律服務的“明珠”。



          責任編輯:蔡媛媛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