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商訊>正文內容
          • 遇見千年前的重慶小面
          • 2024年06月27日來源:中國網

          提要:從上層階段獨享的美味到大眾美食,重慶小面花了數百年。而從重慶街頭到全國人民的餐桌上,門店遍布北京、上海、廣州、香港等多個城市的重慶小面扛旗品牌——遇見小面只花了十年。

          關于重慶小面的歷史起源,眾說紛紜。

          上可追至唐時杜甫手中一碗槐葉冷淘、明代官員出行的「方便面」夔面、清朝蔚然成風的手工切面、掛面等等,直至民國,四腳落地的擔擔面,挑起了重慶小面的盛名。

          從上層階段獨享的美味到大眾美食,重慶小面花了數百年。而從重慶街頭到全國人民的餐桌上,門店遍布北京、上海、廣州、香港等多個城市的重慶小面扛旗品牌——遇見小面只花了十年。

          微信圖片_20240626135041.png

          小面的前世今生

          重慶小面原型最早可追溯至唐朝。詩圣杜甫在《槐葉冷淘》提及在夔州府治奉節(今屬重慶),由新鮮槐樹嫩芽榨汁、和面、揉捏、搟壓、切成的細面條,經由滾湯煮熟后過冷水再佐以不同的澆頭,味既甘美,色亦鮮翠,食之能消解夏日的暑氣。一碗冷淘,勾勒出川渝人民傳承千年的生活松弛感與儀式感。

          明清時,夔州奉節出現了小面的另一種形態——夔面。將濕潤的面條放至暗處,經過長時間的窨干,實現「經歲自干而不壞」,成為官員出行巡視的「方便面」。在當時社會流通不發達的年代,夔面就憑借上佳品質走出重慶,傳至湖北,后直至京城成為貢品,可謂是傳播川渝美食文化的先行者。

          清末民初,重慶城鄉間隨處可見「四腳落地」,即小販一頭挑著爐鍋,一頭挑著面條佐料和碗筷,沿街吆喝的擔擔面。抗戰爆發后,重慶成為戰略大后方,外來人口猛增。為區別當時涌入的江南燜肉大面、雞汁大面等帶臊子且分量足的各色大面,重慶本土“隨手一抓,一把水面,幾根青菜,三兩分鐘煮熟,五六分鐘下肚”的素面,就被稱之為小面。

          小面雖言“小”,卻依靠著面、湯、十幾甚至二十多種特色佐料變換出精彩紛呈的百家味,仿佛在說敢不敢與其過個招?這一碗小面背后折射的何嘗不是重慶人、川渝地那肆意、耿直、豪爽的江湖氣息。

          重慶小面另一魅力在于它的實誠。在地化樸素的食材,麻、辣、酸、甜、鮮等各種味道,勾勒出美味又實惠的川香百姓菜,也是每一個普通中國人刻在記憶中的中國味道。這也助推了小面逐漸走出重慶,走向全國。如今,即便不在重慶,也能在很多城市遇見小面的身影。

          微信圖片_20240626135050_new.jpg

          不在重慶 遇見小面

          如果說小面是重慶的代言,那么遇見小面就是重慶小面的代言。

          2024年初,全球知名顧問公司 Frost & Sullivan 頒發的 2023 年中國重慶小面銷量第一、中國豌雜面銷量第一、中國酸辣粉銷量第一的市場地位確認證書,三項重磅認證的歸屬皆為遇見小面。

          地方美食走向全國市場,難免水土不服。不同于很多地方美食“一招鮮,走遍天”的盲目自信。遇見小面在江北、南岸找到最能代表小面的“重慶味道”后,投入極大的精力和資金在產品升級打磨、場景拓展、店型研究、人才培養和餐飲數字化等硬實力打造上,為小面成功走出山城疊加多重助力。

          距離2014年遇見小面第一家店的開業,過去正好10年。遇見小面帶著紅碗豌雜面、金碗酸辣粉、抄手系列、小鍋冒菜系列四大招牌餐品,將重慶美食中江湖豪氣和百家百味的煙火氣演繹的淋漓盡致,讓全國人民都感受到小面堅韌中那絲動人的溫暖撫慰。

          2024年5月,遇見小面正式進駐香港,在有著濃厚的生活氣息紅磡亮起了小面國際化的第一塊旗幟。開業當天,遇見小面宣布5年內在港開設100家門店的愿景,希望讓重慶小面真正成為香港居民的日常飲食。據悉,西九龍高鐵站店已經定址裝修中,出海的步伐越發堅實??磥恚袊∶?,全球遇見的愿景正逐步照進現實。

          微信圖片_20240626135046.jpg

          6月,遇見小面國內第300家門店落戶上海虹橋機場;今年,遇見小面計劃再新開100家店。十年厚積薄發,給予遇見小面充足的底氣,在新十年提質增速,繼續講好小面生態下中國百姓菜的故事。

          恰如千年前杜甫手中那一碗冷淘,飽含著國人對于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這個民族集體記憶的回味共鳴。



          責任編輯:蔡媛媛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