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預防接種創意科普活動火熱開展,守護寶寶健康成長
- 2024年04月26日來源:南方企業新聞網
提要:在宏觀目標的引領下,簡化免疫流程、優化排苗方案等趨勢備受矚目。除了減輕兒童及其家庭的負擔之外,從更廣闊的社會視角來看,聯合疫苗的應用有效減輕了醫務工作者的接種工作量,提高了預防接種的效率,從而緩解了公共衛生系統的壓力。這無疑為我國繼續擴大免疫規劃、實現全民健康目標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近年,百日咳發病率“抬頭”趨勢明顯,青少年和成人百日咳患者增多,成為嬰幼兒患病的重要傳染源,這對于還未建立完善免疫屏障的嬰幼兒來說是巨大的威脅,而盡早接種疫苗、為寶寶建立起免疫屏障,是預防疾病最有效的方式。因此,為了提升大眾對疾病預防的認知,澎湃新聞發起“全程『寶』護,早有準備”活動,全國100家預防接種單位同步啟動公益科普行動。
守護兒童健康之路任重道遠
對于尚未筑牢免疫防線的嬰幼兒來說,由于免疫功能發育尚不健全,他們普遍面臨多種細菌和病毒感染的風險,如百日咳、脊髓灰質炎、破傷風、白喉、b型流感嗜血桿菌(Hib)引起的侵襲性感染等,這些疾病可能引發重癥及并發癥,這對于家庭和社會而言,都會帶來負擔。
直到疫苗逐漸普及,人們才有將疾病拒之門外的底氣。為守護兒童健康,我國自1978年開始實行計劃免疫,經過數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國免疫規劃已獲得顯著成效。國家衛健委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適齡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維持在90%以上,多種疫苗可預防傳染病的發病率降至歷史最低水平,脊髓灰質炎、白喉等多種威脅兒童健康和生存的傳染病也得到有效控制。
同時,隨著免疫規劃愈加完善,新的需求正在產生。根據2021版《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兒童免疫程序及說明》,兒童需要在2周歲以前接種疫苗約20劑次,而新生兒從出生到18月齡之內,平均每隔一個月就要接種一次疫苗。接種次數的增加意味著兒童需要忍受更多次針頭刺入皮膚的痛苦,而對于家長來說,一方面,要心疼因打針而哭鬧的孩子;另一方面,要擔心多次接種可能帶來的風險。
與此同時,近日百日咳病例增加,頻頻登上新聞,這也為人們敲響警鐘——自然感染免疫和疫苗免疫并不是一勞永逸的。目前,我國已逐步積累起大量的百日咳易感人群,青少年和成人百日咳患者增多,成為嬰幼兒患病的重要傳染源。這對于尚未完全建立免疫屏障的嬰幼兒來說是巨大的威脅。
科普活動多點開花,助力認知提升
為了提升大眾“早預防、早接種”的認知,盡早為寶寶構建堅實的免疫屏障,澎湃新聞于425全國兒童預防接種日發起了“全程『寶』護,早有準備”兒童預防接種科普活動。此次活動得到了全國范圍內100家預防接種單位的熱烈響應和積極參與。
活動從寶寶的視角出發,通過精心設計的吸睛展覽和創意海報,深入探討了接種時間、保護效率以及接種體驗等家長們關心的核心問題,旨在幫助公眾更全面地了解兒童預防接種的重要性。活動現場,許多帶著孩子前來接種疫苗的家長紛紛駐足于展覽前,積極參與互動環節,與寶寶一同拍照打卡,共同紀念這既有趣又有意義的科普一課。
此前,為呼吁公眾共同關注全國兒童預防接種日,4月21日, 一棵“二月苗”率先在上海街頭亮相,為公眾帶來“苗”趣橫生的科普巡游。巡游吸引了不少“路人粉”的關注,紛紛與“二月苗”合影,還有市民通過“掃苗”現場二維碼,進入科普專題頁,學習更多疫苗相關的科普信息。
“二月苗”中的“二月”,是指寶寶的2月齡,這是寶寶通過接種疫苗構建免疫力的關鍵時間。同時,2月齡也是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眾多疫苗的起始接種時間點,包括脊髓灰質炎和百日咳等,WHO就曾呼吁應盡早接種含百日咳成分疫苗,建議首劑接種時間不晚于8周齡。
“以百日咳為例,越是小月齡的嬰兒感染之后疾病負擔越重。因此,對處于免疫空窗期的嬰幼兒來說,及早、全程、高效地接種疫苗尤為重要。目前,中國大陸既有免疫規劃的三聯疫苗,也有非免疫規劃的四聯疫苗和五聯疫苗可以供家長自由選擇。”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感染傳染科副主任曾玫教授表示,“秉持早接種早保護的理念,對于這類疫苗而言,聯合程度越高,同時可預防的疾病越多,寶寶獲益也就越明顯。”
放眼未來,保護中國好“苗”茁壯成長
國家將兒童健康促進工作置于極其重要的地位,這是因為兒童健康不僅深深影響著每一個家庭的幸福與安寧,更是構建全民健康體系的堅固基石,對社會的整體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明確提出,到2030年嬰兒死亡率下降至5‰,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下降至6‰。同時,《綱要》強調以預防為主,并提出應加強重大傳染病防控,繼續實施擴大國家免疫規劃,適齡兒童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維持在較高水平。
在宏觀目標的引領下,簡化免疫流程、優化排苗方案等趨勢備受矚目。除了減輕兒童及其家庭的負擔之外,從更廣闊的社會視角來看,聯合疫苗的應用有效減輕了醫務工作者的接種工作量,提高了預防接種的效率,從而緩解了公共衛生系統的壓力。這無疑為我國繼續擴大免疫規劃、實現全民健康目標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目前,我國非免疫規劃疫苗整體覆蓋率仍有提高空間,這類疫苗對于疾病預防發揮了重要作用,尤其對嬰幼兒的疾病預防有重要意義,而公眾對此類疫苗認知有限是制約其應用的因素之一。”曾玫教授表示,“當然,共識的形成需要長期的社會教育來實現。期待未來在這一領域有更多公益科普活動,幫助公眾提高疫苗認知、增強預防接種意識,為中國寶寶構筑全面的免疫‘寶’護防線,也助力我國‘預防為主’的戰略落到實處。”